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中末两句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课本注“争渡”为“抢着把船划出去”。历代注家都是这样理解,各种资料中也都是这样注释的。前些时候,有一家语文列物撰文,说“争渡”应为“怎渡”,很有新意。因无显据不敢盲从”,依旧从众解释过去了。近月拜读了武汉大学刘永济先生选释的《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上海古籍出版社79  相似文献   

2.
敬告读者     
2002年上学期将使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为帮助老师认识教材,吃透课文,把握教法,我们编辑了这期“初中第四册新教材新增篇目名师教学方案设计”专号。2002年6月第6期和2002年12月第12期将分别出版第五册、第六册的“新增篇目名师教学方案设计”专号。在推出“新增篇目”专号的同时,我们还出版了1—4册和将出版5、6册全部课文的“教学方案设计”。(《设计》每册定价9.00元,5本以下每册需加邮费2.00元)如果说“专号”有限的版面仅能让老师“解渴”的话,那么“图书”则可以使老师…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河阳之北”教材(初中第三册)将“河阳”释为“黄河北岸”,并解释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若如此,则“河阳之北”意为“黄河北岸的北面”,似为不妥。查《辞源》,注为县名,春秋属晋地,故址在今河南孟县。为印证之,检出唐人杜甫《石壕吏》中诗句: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教材(初中第四册)及山东大学的《杜甫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均语译为“赶快到河阳去服役”,武汉大学《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将“河阳”注为“其地在黄河北岸,今在河南孟县”。由此看来,“河阳”为地名无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六册文言部分选编了诸葛亮的《出师表》,该课对“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中“不毛”的注释为“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区。”认为“毛”同“苗”,意即生长庄稼。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第六册》的译文将“深入不毛”一句译为“深入到寸草不生的地方。”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薛儒章、孔祥珍等知名学者编译的《中学语文课本文言语言分析》(初中五、六册)一书,该书也把“不毛”译为“不长庄稼的荒凉地区”,也认为“毛”“苗”同音,是个名化动词,为“生长庄稼”。于是乎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出师表》一课时,都把“不毛”译为“不长庄稼的地方”。或“寸草不生的地方”。对此诠释,笔者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四册收入两首宋词,课本注释详细,学生基本上能看懂.但对其中的"争渡"与"别枝",老师们的理解却不一致.该作何种解释为好,略述管见."争渡"是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巧造之句,形象而准确地突出了女词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时的沉醉之态,急迫之情.课本注"争渡"为"抢着把船划出去."不妥."争",《说文》:"引也."段注:"凡言争者皆谓引之使归于已."意思是,努力用行动使自己所希望的得到或实现,如:争夺、竞争、争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有云:“(少年好事者)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其中“比笼”二字,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年来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一直注作“并放的笼子”,没有明确它究竟派什么用场。而该社1983年4月出版的中等师范学校《文选与写作》第六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的中专《语文》第四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的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用《语文》H版,则都注作“比试蟋蟀的笼子”。这个注释,显然不妥。因为下文明明有“因合纳斗盆”云云,说明“斗盆”才是蟋蟀的竞技场,是它们决斗分胜负的…  相似文献   

7.
“咸与维新”一语,高中语文课本分别在第四册(见《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和第五册(见《阿Q正传》)中作了注。前者没有单独释“与”,整体注为“原意是对一切受恶习影响的人都给以弃旧从新  相似文献   

8.
“挺剑”与“剑挺”岂能混为一谈江苏沭阳县贤官中学朱其华初中《语文》第六册《《唐睢不辱使命》中有“挺剑而起”句,课本对“挺剑”未作注释,《教学参考书》将其释为“拔出宝剑”。初中《阅读》第六册《陈涉世家》中有“尉剑挺”句,课本把“剑挺”注为:“剑拔出销。...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四册(修订本,下同)《柳敬亭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句中的“当”字,词性若何,应读何音,该作何解?课本无注,窃以为应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四册《甲申三百年祭》中的“首鼠两端”一词,课本注为:“也作‘首施两端’,比喻进退无据,瞻前顾后,迟疑不决。首鼠,首施,都是首尾的意思。”此注意思是对的,但应删去“比喻”二字,因这里不是用的比喻义。由张寿康审定、水利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课本词语集释》(以下简称《词语集释》)高中第四册注为:“指老鼠出洞时,探头探脑,进退无据,瞻前顾后,疑虑不决的样子。”将“首鼠两端”作如是解,我们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送东阳马生序》里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其中的“冠”怎么读?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2月第1版,2004年10月第3次印刷)、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2003年11月第9版,2003年11月第1次印刷)都注guàn,笔者认为应注guān。“冠”是多音字。读阴平guān时,表名物义,如“免冠”“树冠”“冠心病”“弹冠相庆”“怒发冲冠”的“冠”;读去声guàn时,表动作义,如“弱冠”“及冠”“冠军”“沐猴而冠”“勇冠三军”的“冠”。(参见《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这样的音义对应,古今一致,没有异议。所谓“加冠”,从字面上讲,正如教材所…  相似文献   

12.
部编语文教材初中第六册选了陆游的七律《书愤》。编者在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后注道:“意思是说宋军在瓜洲渡一带军事上有所行动。公元一一六四年,陆游在镇江任职,这句写的就是当年的所见。”在“铁马秋风大散关”后注道:“意思是说在大散关地方有过抗金的军事行动。公元一一七二年,陆游担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曾在大散关等地活动,这句  相似文献   

13.
杨朔的散文选进中学统编语文课本的有《荔枝蜜》(初中第二册)、《茶花赋》(初中第三册),《泰山极顶》(初中第五册)和《海市》(高中第三册)计四篇。《海市》是最后的一篇,也就是说,学生在读《海市》之  相似文献   

14.
<正> 人教社出版的初中《生物》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多特点。下面仅以初中《生物》第一册(上)的第四章和第五章为例,谈一点认识。 课题新颖、切实 新教材课题采用生理标题,直接阐明了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与其结构的统一性。第四章标题为“有机物的制造”,第五章标题为“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和水分的散失”,比旧教材标题  相似文献   

15.
“胡屠户”虽是个杀猪的角色,但其知名度甚高。初中传统课《范进中举》,更是把这个鲜明的艺术形象,铭刻在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心中。他一直被称为“市侩”的典型——老师都这样说,《初中语课本第五册》(91年版)中该课的“自读提示”、《第五册语教学参考书》、《初中语教案第五册》也几乎异口同声地把他叫做“市侩”。最近,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227页“叉鱼”一图,两次印刷(1979年第一次印刷与1982年第四次印刷)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将新编高中第四册语文《 <孟子>二章》一课《思考和练习》第四题作了解答,把“万钟于我何加焉!”、“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两句中的“焉”字分别解为“介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六册(顾振彪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为各地中学所采用.此册第二十一篇为柳宗元《捕蛇者说》.文章末句云:“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相似文献   

19.
关于 1928年 12月 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和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四册中,分别是这样写的:“张学良降下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升起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张学良“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而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四册中却是这样写的:张学良“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以上课本均为1996~1998年新课本。) 因此,许多历史教师提出,张学良“东北易帜”的旗帜究竟是…  相似文献   

20.
《渔夫的故事》(初中第一册)中有“笑逐颜开”这句成语,课本注为:“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颜”字未加注,查《汉语成语小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其意为“脸面、脸色、面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