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调研平台SSI于2017年开展第三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考虑到整个调研报告体量,为了让相关问题分析更为聚焦,课题组将调研报告分解为中国文化符号认知与偏好、中国文化接触意愿与渠道、中国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偏好三个分主题进行数据呈现。此文为系列报告的第三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调研平台SSI于2017年开展第三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著名调研平台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SSI),于2015年底至2016年初,共计三个月的周期,开展了第二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考虑到整个调研报告体量,为了让相关问题分析更为聚焦,课题组将调研报告分解为中国文化符号认知与偏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著名调研平台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SSI),于2015年底至2016年初,共计三个月的周期,开展了第二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考虑到整个调研报告体量,为了让相关问题分析更为聚焦,课题组将调研报告分解为中国文化符号认知与偏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著名调研平台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SSI),于2015年底至2016年初,共计三个月的周期,开展了第二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  相似文献   

6.
就笔者在法国学习与研究的经验来看,当代法国社会对中国的文化认知基本上停留在他们对中国某些特定的文化器物(艺术藏品)与实践(气功、中医、风水等)的喜爱上。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文化大多围绕着所谓的“传统”而呈现,这是一种典型的片面化和简约化的做法,逐渐地将中国文化置入一个狭窄的范畴,使之成为他们认知中国的文化底版。  相似文献   

7.
中韩交流源远流长,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自2012年起,中国与韩国合作成立CPIK项目(在韩汉语项目,Chinese Programin Korea),国家汉办每年都会派出赴韩国中小学的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2015年共派出251名.笔者作为其中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以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所执教的韩国全罗南道宝城郡宝城南小学276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从跨文化传播和文化认知的学术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现代韩国儿童对中国的文化认知,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展示韩国儿童对中国的文化认知特点及产生原因,对于如何更好地在非汉语母语的外国儿童中传播中国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资源、军事、科技等要素,转向非物化要素构成的实力范畴。文化建设和文化"走出去"之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研究大致形成了基于中国文化落地情况和受众态度认知倾向两条传播效果研究路径,基本遵循了文化传播中由浅及深的接触、选择与融合过程。但是,针对目标对象的传播效果测量和评估难以为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007位日本民众的问卷调查,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在日本民众中的传播和影响,为提升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吸引力、进而改善日本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提供了策略建议。调查发现,大熊猫、茶和中国烹饪是在日本知名度和喜爱度双高的中国文化符号;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喜爱度、接触度和购买意愿都不高;有半数日本民众都赞成仁、义、礼、恕、信等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对公正、自由、平等和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较高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开渔节不仅是渔民文化、渔村文化、渔业文化,更是大海的文化。祈福大海,保护海洋,正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愿。  相似文献   

11.
文化定势与文化传播——国际汉语教师的认知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定势是人类一种普遍的认知方式,对跨文化交际具有深刻和直接的影响。国际汉语教师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文化定势:基于自我有限的教学经验所形成的文化定势;基于中国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定势;基于自我所崇尚文化而形成的文化定势。无论国际汉语教师站在哪一种立场,持有何种文化定势都会对国际汉语教学产生影响,从而阻碍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受到千百年来不同地域、不同社会背景及历史的影响,东西方文化中对时间的概念认知差异很大。了解东西方文化对“时间”的认知差异对于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具有深刻意义。只有通过深入探索和了解这些差异,并寻找合适的应对策略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对时间观念的态度和价值观,加深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尊重,可以促进彼此之间更好地沟通和协作,并避免出现文化冲突和误解,实现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该文从“星期”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时间概念入手,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与历史价值,同时助力于当前形势下中国文化的形象塑造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自然也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认知。总体上看,美国对近代中国形象的认知,主要是从历史与文化的维度出发;对现代中国形象的认知,则主要是从意识形态、国家行为与国家实力的维度出发。  相似文献   

14.
<正>来华留学生是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一类特殊人群,他们能够亲身感知"文化中国",可能有意无意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潜在传播者。目前,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学界对身处中国的留学生群体关注度不够、实证研究较少。本文以五所在京高校的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北京地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情况,探讨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5.
哈桑  董国炎 《文化学刊》2016,(4):233-235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随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流入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四大发明、茶叶、瓷器、丝绸等,对阿拉伯文化产生了极深的影响,促进了阿拉伯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十六世纪到明末的一百多年间,欧洲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沿着印度洋新航线来到中国,中国人因此开始了直接接触和认识欧洲的历程.本文梳理明季中国人对于欧洲史地的认知程度以及对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四国形象的最初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明季中国人欧洲认识具有"新知与讹误相混杂"、"疏离西方宗教神学"以及"沉湎于传统帝国最后的文化优越感"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拥有独具吸引力的传统文化资源、庞大的海外华文网络和华文媒体资源、良好的国家形象和较为灵活的外交政策、"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的吸引力等文化软实力资源。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还处于弱势地位,主要表现在国际文化传播逆差严重、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存在文化认同危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等。究其原因是全球化的深入、大众消费文化迅速崛起、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利益主体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要求。这为在新征程中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根本遵循。在“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上,国内外各界嘉宾围绕“和合文化与促进共同发展”分享思想观点。大家一致认为,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式世界经济以及世界各国实现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林丹 《文化学刊》2013,(1):114-1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又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创新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以和谐为核心的审美精神,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精神,具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核心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内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备一系列有利条件,包括文化产业化、文化多元化、文化自觉化等。基于此,新时期推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具体措施包括明确目标受众,实施与目标受众有效沟通战略;塑造国家品牌文化,实施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战略;形成系统完整的制度环境,实施整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保障战略等。  相似文献   

20.
当今,互联网掀起世界文化融合与变革的时代,网络对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有着巨大的重塑作用。紧跟网络技术革新的步伐,搭建系统的、符合传播规律的网络传播体系,是构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国最早也最具规模的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网站中国文化网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国内外文化网站发展趋势,探讨当下如何在国际互联网时空中,搭建专业的中国文化网络输出平台,推广崭新的中国文化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