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今,华文新媒体逐渐成为海外华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刻深远地改变了海外华人社区的文化与经济结构。华文新媒体作为华人社区的文化传播机制的组成部分,强化华人的文化身份认知与确认,发展与主流社会平行的社区。然而,华文新媒体对文化圈层的推动作用,形成内生性社会网络与平行社区,虽然能为华人提供文化与心理安全空间,但是却形成了与主流社会相隔的文化边界,即华人缺乏向主流社会进行文化适应的动力与热情,不仅不利于华人形象的提高,而且不利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长期发展与自我创新。拆除文化藩篱,促进文化互动,生产文化交流的优质内容,祛魅中华文化,实现文化的双向流动,是推动华人社区过度平行化的思路与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传承使海外华人华侨成为心系祖国的海外爱国力量;传承带来的二元文化优势又使他们成为祖国与海外的文化交流桥梁。然而,随着代际发展,他们的后代面临着中华文化认同消融和传承断裂两大问题。为此,文章分析华人华侨祖籍文化传承模式和途径,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发现“优化传承途径、解决文化冲突、突出传承意义、克服政治干扰、弥补传播漏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华人后代对祖籍文化的兴趣与关注、华文教育精准化和本土化、建立海外中华文化经济共同体、培养海外中坚力量弘扬中华文化”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文章探讨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承问题和解决方法,为涵养和壮大海外爱国力量、实现海内外中华民族大团结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海外华文媒体在我国对外传播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以"助攻手"的角色,促使国内对外稿件更好地落地,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目前全世界华侨华人已有6000多万,分布在198个国家和地区。几乎可以说,凡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传媒。在传统的报纸杂志之外,近年来兴起的新媒体技术手段和形式,给海外华文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国内外宣媒体提供了加强与之合作的新机遇。海外华文媒体的困境与机遇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10,(7):4-4
第三届海外华文传媒国际峰会近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开幕,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的华文传媒代表和各界嘉宾150余人出席。本次峰会的主题是“中华文化与海外华文传媒”。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文女作家与中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外华文女作家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她们为繁荣海外华文文学做出了贡献.她们绝大多数人认同中华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血缘联系,同时也能吸收西方文化的长处.在21世纪,她们应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扩展视野,提高素质,充当中西文化与文学交流的和平使者.  相似文献   

6.
<正>在国际传播的媒体大家庭里,有一群独特的"老人",它们就是超过200年历史的海外华文传媒。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些"老人"们怎样生存,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新闻业界和学术界都关心的话题,然而,相关研究至今仍旧不多。本课题组调查了6个大洲的16家海外华文媒体,将其2016年的各种实践概括为"一变两不变",即"融、承、传"。"融",指海外华媒的新变化——媒介融合,形式上、内容上、管理上的融合。"承",指海外华媒承载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外华文媒体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将其纳入"大外宣"的格局,与国内媒体共同构建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这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国家战略。从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到实地体验当代中国的"行走中国"活动,海外华媒以不同形式、不同视角展开与国内的沟通和交流,这一方面体现出我国政府对海外华媒的日益重视,另一方面也显现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知识分子移居海外,改变了华人群体的社会结构。江苏华侨华人的华文教育也迎来了繁荣时期。他们兴办华文学校,助力华侨华人后代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做出贡献。华文教育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面临是否融入当地社会及以何种方式融入的问题。该文通过对近代以来江苏华侨华人兴办华文教育的历史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江苏华侨华人华文教育的历史特点。在“中国热”和“汉语热”的背景下,研究梳理江苏华侨华人华文教育历史特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江苏华侨华人的华文教育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悠久深厚,从海外影响来看,无论汉唐还是明清,共传播内容都十分丰富。其中“四大名著”在海外传播时间早,译本多,影响大。近年来,“四大名著”的海外传播又有了一些变化与新特点,且有一定代表性,就此进行分析,对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或有一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张晖 《对外大传播》2007,(12):55-57
董晋先生于1931年8月出生在江西省鄱阳湖畔的都昌县,现年已76岁,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兼基金会委员,国际华文诗画学会名誉顾问。十分可贵的是,董晋先生先后同港台及海外40多位华侨、华裔诗人的相互唱和诗多达三四百篇,以诗交友,共叙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弘扬了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与挑战东南亚是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与发展最为广泛和密集的区域。历史上,当地华族社会以家庭为日常媒介和以社会组织为核心的传播机制如华文教育、华人社团、华文报纸,将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华族社会绵延不息传承下来。然而,随着数百年来东南亚及华族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当前华族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无论在内部传承机制还是在外部环境上,均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首先,从东南亚华族社会内部来看,问题之一是华族社会文化断层的出现。"文化断层"指随着东南亚华族社  相似文献   

12.
在推动中华文化深入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化有赖于境外传播环境的支持,而中华文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则成为其中最大的"动力源"。在传播的大华语语境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推动语言文化传播的媒体介质。"报道"和"新闻"是华文媒体的两个重要元素,而其社会职能却远不止于此。在更大的现实意义中,华文媒体还具有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和智力保障、干预或建构公众意志、缔造生产生活舆论环境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作用。考察特殊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媒体平台所具有的特殊传播形态与社会服务功能,可以加深对境外语言文化传播渠道的深度认识,更好地利用媒体手段来推动中外文化在国际生态环境中的广泛交融。  相似文献   

13.
<正>海外华文媒体是我国对外传播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介当代中国优秀作品,向世界阐释、传播中国梦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欧洲华文媒体发展至今已经有百余年历史,作为欧洲大陆的经济与政治中心,德国早在19世纪末期就出现了首本华文期刊,1895年由柏林大学东语系学者主办的华文《日国》在德国不来梅创刊。与英国、法国相比,德国的华人数量并不算多,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的柏林、汉堡,中南部的  相似文献   

14.
华文媒体在欧洲的境况如何?影响力大否?中新社在这些华媒中的地位作用怎样?如何耕耘海外华文媒体客户阵地?中新社如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带着这些问题,今年春节刚过,中新社考察团于2月中旬赴英国、法国和匈牙利三国对华文报纸现状进行了调研。本刊分两期刊登考察团获取了解的情况和侧重于华文纸媒所作之研议。  相似文献   

15.
《对外大传播》2011,(6):42-43
自2010年4月以来,浙江省委外宣办组织浙江日报海外版、浙江广电集团国际频道等单位人员,成立了浙江籍人士在海外从事媒体传播情况的专题调研课题组,先后赴欧洲实地走访了《葡华报》、《欧洲时报》、法国华侨华人会、《欧联时报》、《欧华联合时报》、《新华联合时报》、意大利青田同乡总会、威尼斯华侨华人总会等华文媒体和华侨祉团,对浙江籍人士投资创办或参与经营的海外媒体开展了问卷调查,与来浙访问的侨领、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对浙江籍人士在海外从事媒体传播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本刊分两期对调研报告中浙江籍人士参与海外传媒市场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等内容予以刊登,供相关部门与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对政府传播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传播(即政府信息传播)虽然不是一种新的传播现象,却在信息时代的新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与诉求。特别是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成为普罗大众表达意愿、聚合观点的阵地以后,政府传播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其传统优势明显削减。如何适应新的媒体环境,进行传播策略上的改进与调整,成为政府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中国政府传播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程曼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出版了《〈蜜蜂华报〉研究》、《海外华文传媒研究》、《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国际传播学教程》、《公关心理学》等专著及教材,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17.
正近两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空前加大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力度。政府、媒体、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传播主体不断发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从自发转向自主,取得了新的明显进展,呈现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特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被越来  相似文献   

18.
华文媒体在欧洲的境况如何?影响力大否?中新社在这些华媒中的地位作用怎样?如何耕耘海外华文媒体客户阵地?中新社如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带着这些问题,今年春节刚过,中新社考察团于2月中旬赴英国、法国和匈牙利三国对华文报纸现状进行了调研。本刊将分两期刊登考察团获取了解的情况和侧重于华文纸媒所作之研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的重要性与方法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类社会,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场全球性的媒体巨变之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们既古老又年轻,它们有158年的历史,当前却勇于接受新媒体的洗礼。它们使用中文,却为世界服务,现在已遍布五大洲超过一百个国家和地区。这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海外华文媒体,在数字化的浪潮中,近年来它们的传播场域发生了怎样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正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媒体。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海外移民不断增加,中国留学生、海外旅游者规模扩大,使得华文媒体资讯的需求不断提高,海外华文媒体也成为海外舆论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多年以来,海外华文媒体正是依靠自身与海外受众紧密联系的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