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0,(12):63-63
今年以来,关于公共外交的话题被热议。在不久前召开的“察哈尔公共外交研讨会”上,中外媒体人士围绕会议的主题“传播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1,(10):62-62
社交网站的缺陷对任何国家的社会治理而言,都是非常严重的。社交刚站的受益面很可能并非表面那样,宽至全体网民,而首先是少数互联网巨头。脸谱总裁扎克伯格曾宣称:“接受网络自由之利,就要接受其弊。”因为这个弊就像污染流进江河,受害最小的,永远是把责任推给社会的排污者.  相似文献   

3.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0,(1):63-63
本期集纳“全国第一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的若干精辟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言论集纳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在2016年4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一文中认为:应在理论与舆论互动中打造"表达共同体"。理论的沉默意味着舆论的失责失范,舆论的空转意味着理论的失声失真。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在练好业务真功的同时,还要练好思想内功.  相似文献   

5.
言论集纳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庆寺在《探索》2017年第6期刊发的《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路径》一文中认为:参与全球治理时,中国必须明确自己的大国身份,坚守自身发展中国家的属性。作为大国,中国要从普通的参与者、受益方向核心建设者转变,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在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增进国家利益,在国际事务中提升自己的国际话语权。今天的全球治理不是为了谋求国际谈判中利益的交换和平衡,而是为了维护人类共同安全,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秩序建构。其根本目标是推动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为此,中国应从创设国际新秩序、新规则和新行为模式的大格局着眼,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出反映时代前进方向的全球治理理念,并将其凝聚为有感召力的时代话语,用以引导今后的国际关系走向,抢占代表未来全球化发展方向的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6.
言论集纳     
美国公共学者、政治经济评论员、跨国公司战略顾问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在2016年8月18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需要向世界多讲讲中国故事》一文中认为:不理解中国共产党就无法理解中国。我认为,如果说世界还不甚了解中国共产党,那么共产党就确实应该主动走向世界去讲故事。  相似文献   

7.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09,(2):62-62
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需要世界对中国有一个更加全面、准确、客观的理解。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作为负责国家形象展示和推介的政府工作部门,正致力于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力,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广播应当,也完全有理由成为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广播理所当然地应该充当传播中国信息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8.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0,(6):63-63
中国传媒正在由单一的宣传功能,转变为新闻、信息、舆论、表达等多种功能;由单向传播模式,代之以双向交流、上下沟通的新模式;由说教式的宣传方式,代之以对话、交流等平等协商的方式;由封闭僵化的传播秩序,代之以开放、灵活的新秩序。这些转变,使媒体自身也成为一支坚持开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1,(9):63-63
世界传播格局并非独立存在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之外,而是受其支配,但有时传播格局的变动又会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传播与其综合国力不相匹配。改变“西强我弱”格局,扩大中国传播的世界份额和正面影响力,恰逢其时,重点在于打好四张“牌”。  相似文献   

10.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09,(12):61-61
“互联网下一步将走向实体世界……它将无所不在。当我走进一个房间时,它就知道我来了,和我对话。”——1969年10月2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莱昂纳德·克莱因罗克带领一个研究小组,首次把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一台电脑和一家研究机构的另一台电脑连接起来,让它们“交谈”,成为互联网雏形。近日,在庆祝互联网诞生40周年时,克莱因罗克预测了互联网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3,(12):62-62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共同做好国际传播的大格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市场机制的活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引导它们把企业经营活动与展示国家形象结合起来。要扶持一批面向国际的智库和非政府组织,鼓励和支持它们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在更多国际场合发出中国声音,在国际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地方对外传播是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特别注意发挥边疆省区地缘优势,把国家层面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边疆省区的对外传播工作结合统筹起来,把有关地方的工作机制、品牌项目利用好,形成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2.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1,(7):62-62
中国亟须向世界尤其是中东地区以及亚非拉国家清楚表述自己的立场。中国的软实力就在于中国自身独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跟这些国家和地区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价值观上也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13.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0,(2):63-63
哈佛中国学者的观点未必全是“正面的”。但他们的立足点还是了解真实的中国。他们看待中国的观点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对于中国的情感和关注也是我们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和智力资源。哈佛学者的见解和学术成果多少影响或引导着美国和世界对中国的看法,甚至决策,  相似文献   

14.
言论集纳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在2018年7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同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注入强大动力》一文中认为: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  相似文献   

15.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0,(9):63-63
针对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我想有几个基本的因素可以应对,包括清晰的法律制定。界定涉及企业和个人的民事和刑事责任:独立、完善的司法体系,以贯彻法律的执行;媒体自由的讨论空间,以增大污染事件的传播度;  相似文献   

16.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1,(11):63-63
从总体上看,中西方之间的误解不仅没有在减少,反而是越来越深。无论是孔子学院还是媒体“走出去”,都具有工具性特征,即中国所说的“外宣”。不过,外宣方面的空洞无物是尽人皆知的,在很多时候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当然。这个责任也并不在外宣部门。在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情况下,中国不可避免要面临一个“对外宣传什么?”的问题,而知识体系的创造责任并不在外宣部门。  相似文献   

17.
言论集纳     
正作;对2011年在"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冯现峰突在出发的表8于个《成红员旗文稿》2014年第6期的《美国官方话语的江对西外省传出播版战集略团》公一文中认为:如果说,美国官方话语对外传公播司战、略中对国美国国际的出国家利益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话,那么,该单战位略介的绍三了大各环自节"值得中国细细琢磨和借鉴。其一,中国的官验方,话与语会在代"表国进际行道义"问题上应该表现出更大的"政治自觉性"由。在国运务用院当新前闻  相似文献   

18.
言论集纳     
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在2014年第10期《新博闻鳌记亚者洲》刊论发坛的《20习1近2年平的年宣会传闭观幕和新闻观年》的一工文作中认,为并,全我面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在世界居于前列,但我国在作国;际对上20的1话1年语在权与此尚不相称,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现说突了出传不的开8个,难成以员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有一个客观、充分、理性江的西认识省。出问版题集在团于公习近平所说的,缺少"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公范司畴、新中表国述"国。际我们习惯于将对内宣传的思维方式、语言、模式单简位单介搬绍到了对各外自宣"传方面,因而造成外宣整体上的成效有限。外验宣,的与成会功代主表要进在行于对于跨文化传播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而不应把外由宣国的务成院功新寄闻托于花大钱。总署于2006年开始  相似文献   

19.
言论集纳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2014年9月14日出席全国外宣工作会议时强调,对外宣传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塑造国家良好  相似文献   

20.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20,(5):79-79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求是》2020年第8期发表的《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文中认为:中国战胜疫情,依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以及中国政府科学透明、周密有力的防控举措,依靠的是14亿多同胞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艰苦努力以及世界各国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真诚支持。中国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历史也必将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