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了博客(Wordpress和Technocati)、掘客(Digg和Reddit)、微博(Twitter)、社交网站(Facebook)、视频例站(Youtube)、刚络沦坛(Topix)和公民例站(Nowpublic和CNNIreport)7种白媒体形态10种具体自媒体类型,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自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呈现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位于"三洲五海"之地的中东,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是洲际枢纽和咽喉。同时其丰沃的石油资源和纷繁的宗教冲突使该地区备受世界瞩目。埃及、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中的三个关键国家,他们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中国在经贸合作上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应具备的国际形象,不是强权国家,同时也绝不是“病夫弱国”,但在国际舞台上,要么“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要么“欺负你没商量”。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与其大国地位极不相称,这不仅与中国国力和内政有关,而且与国家形象(政府形象)的管理哲学有关。光“说”不“练”,或“练”与“说”  相似文献   

4.
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在中韩交流合作中,媒体始终在塑造两国形象、促进民意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历史、政治及传媒行业竞争激烈等多因素影响,韩国媒体在一些涉华议题上的报道倾向性明显。在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事件上,中韩媒体需要冷静客观报道,加强解疑释惑;合作共赢,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发挥融媒体传播优势,扩大传播效果,进一步推动两国媒体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5.
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中国的高光时刻,也是后疫情时代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新名片。本文选取了在阿拉伯国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7家媒体,包括沙特《利雅得报》《中东报》、埃及《金字塔报》《第七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新闻网和阿联酋《宣言报》《海湾报》,以议程设置理论为依据,通过对以上媒体关于冬奥会报道的量化和质化研究发现:阿拉伯媒体对于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中正面和中性报道约占到八成,报道议题集中展现了中国在科技、体育、经济和外交四个方面的积极形象,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消除误读和歪曲、展现责任和担当,并且可以继续以扩宽合作、舆论引导和多元叙事等策略为中国国家形象构建助力。  相似文献   

6.
从本期开始,本栏目将通过采访联合国记者协会主席、美国合众社资深记者等一些境外高端媒体人士,从不同角度了解他们对中国媒体和对外传播现状的看法,他们是用什么角度、方法做好“软”的对外传播工作,希望这些专家的观点和经验能够为我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两国关系的改善和两国相互印象备受关注。日本媒体涉华报道、日本媒体涉华舆情研究一直以来是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重点,人们十分关注报纸、杂志和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而关于图书出版的研究,则大都关注日本出版业、电子出版市场等,没有出现涉华图书与中国形象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俄罗斯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不仅在数量上大大增加,关注的话题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俄罗斯媒体已经把注意力更多投放到有关中国崛起、中国发展道路、中国的国际地位、中俄关系等问题上。可以说,俄媒对中国的舆论关注,无论层次还是内涵,都有了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可 《对外大传播》2010,(12):15-16
对于上海世博会这样一次“经济奥运会”,全球媒体会关注那些主题呢?全球媒体在报道上海世博期间又会如何呈现中国的媒体形象呢?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拓展的需求日益增多,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加之我军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这些都对我国的军事外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探析我军海外媒体形象的塑造问题,对于贯彻落实胡主席"三个如何"的重要指示,推进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阿尔及利亚三家主流新闻媒体对中国抗疫持关切、肯定和支持态度,具有大量事实支撑的中国官方信源和话语在其涉华疫情报道中占据较大优势,对华质疑“病毒起源”和“隐瞒疫情”的少量负面报道也呈现迅速自我纠正的现象。相较之下,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话语未占优势。这些报道清晰诠释了中国一贯秉持“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勾勒出中国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外宣工作者在今后的外宣实践中应更加注重夯实对外宣传工作的基础,大力提升对外传播的软硬件实力,提高我国“媒体外交”的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我国开始关注海外主流媒体涉华舆情研究工作,但研究客体多局限于特殊时期的突发事件,如张军芳在对1998-2011年间190篇相关论文为基础的分析中指出,"研究者关注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引发的国际舆情。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西藏3·14’事件、‘汶川地震’;2009年的乌鲁木齐‘7·5’事件、2010年的‘世博会’与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片’的播放是研究热点。"1由此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际传播面临“西强我弱”的不对等地位,需在多个关键方面加强努力,以重塑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与影响力。首先,在内容设置上,应系统整合中华文化的多元元素,深入挖掘其深厚底蕴,以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普遍价值;其次,在传播对象上,应形成差异化的传播策略,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群体设计相应的传播内容,以增强传播效果;此外,新时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应创新表达中国文化的时代价值,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中国文化的活力与创新;同时,不断丰富传播渠道和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等现代传播手段,拓宽中国文化的国际视野与影响范围,引领全球文化交流的和谐共荣。  相似文献   

14.
二战结束后,日本科技在短短几十年中获得飞跃性发展,同时成功建立并向世界输出了科技强国的形象。本文对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科技发展史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其科技领域的大事件,归纳出日本借助高频媒介事件、采用多主体传播路径、活用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对外传播其科技形象,最后为中国传播科技形象、讲好科技故事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牢牢把握对中国新闻的报道权和阐释权,是我们在国际传播中发出响亮声音的关键所在。2013年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来中国主流媒体的对外报道,不难发现,我们的编辑记者们有意识地主动设置了一些议题,特别是有关中国的议题,在引导国际舆论、积极把握话语权方面迈出了颇具创新意义的一步。本文选取其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具体从事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工作的过来人,我最近有幸读了《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一书,深感耳目一新、富有启迪。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的国际定位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奠定国家形象的基础,是以经济为主导的综合国力。也就是说国家形象的基本要素是:社会制度、民族文化、经济模式、社会文明、政治局势以及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内外政策等。当然,国家传播工作的水平和影响,尤其是对外传播新担负的责任和新起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当前,日本媒体对中国的关心程度越来越高,而且涉华报道的比例越来越大,涉及方方面面,日本媒体在对华舆论上影响越来越大。《朝日新闻》是日本最有影响力的报纸。考量《朝日新闻》(英文版)的涉华报道,探究其对中日人民情感和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8.
邓建国 《对外大传播》2009,(2):22-23,54
作为新兴的国际传播渠道,“全球之声”网站对我国政治、人权和媒体等领域的集中但片面的报道将对中国的国家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针对“全球之声”,笔者提出了供参考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雨后春笋般崛起的自媒体公众号,如“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毒舌电影”“凯叔讲故事”等,其关联用户和宣传策略的成功,标志了媒体人格化进程的推进。媒体人格化是新媒体发展的要素,更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在去中心化、去平台化的新媒体环境下,文章意在从品牌经营战略角度,分析媒体品牌人格化的定义、意义和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国际旅游不仅是一个经济产业,而且是传播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渠道。发展迅猛的国际旅游既为改善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必须重视的问题。国际旅游传播国家形象的特征对一个国家而言,无论是本国居民的出境游,还是他国居民的入境游,都会影响到该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