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历史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转变高中历史的学习方式成为历史教师重点研究的内容。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思维和观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而问题思维的培养则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重视问题的启发性和创新性,当学生与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存在争议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善于保护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生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问题的引领,问题是数学的心 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 教师对教材进行浅显的解读,对教材内容缺乏细嚼慢咽,对某 些教学环节缺乏细致的推敲,即使课堂上耐心地给学生讲解,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此时教师往往只会觉得是学生 反应慢、思维跟不上,接着便开始反复叮嘱,不厌其烦的训练, 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思维是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和内容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是以发散思维方式和辐合思维方式进行的 .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学习、创造、启迪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相似文献   

4.
问题意识作为核心关键词之一,应当牢牢地根植在教师的心中.教师在备课之时,应当努力去实践和研究,通过有效的提问,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体验.本文通过一节数学课的演绎,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提升学生思维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5.
精心架设探究路径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几个学生熟悉的,逐层递进的有价值问题为引领,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给学生搭建一个学习活动的舞台,给学生架设一条思维探究的路径,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数学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从而促成教师具备真正的学生意识,问题意识,尽量贴近学生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如何设计、组织教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的是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学习氛围,而不只是仅仅提供获取知识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正思维定势是人们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表现出来的思维倾向性,具有封闭性和稳固性特征。历史是已发生的过去,不能重来也不会完全重复再现,历史学科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定势通常是隐性的,它为教师有效破除错误的思维定势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历史教学中,当学生因思维定势而错误判断、分析、推论时,教师如果直接用正确的结论告知学生,实际的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7.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依据,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将注意力专注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笔者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巧用插图、思维导图和开放性的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度等,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教学中关注问题,要从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进行.问题与思维的关系,需要在这种研究的过程中才能凸显出来,从而为教师实现更好的教学服务.有效地切入研究,可以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预设的问题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两个角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大学教改新方向——以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其中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其反映在教师教学中即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校的基础教育中,可以采用设计情境的方针,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磊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114-114,118
本文通过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惯性思维存在现状的分析和探讨,对指导学生跳出惯性思维局限作初步的研究。旨在为教师和研究者提供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缺乏"问题驱动"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太好。有"问题驱动"的教学,会更好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展开思考探究。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时常是教师讲课讲得兴致盎然,学生默不作声;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响应的学生寥寥无几。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缺少专业  相似文献   

15.
问题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真实促进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借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问题和由教师把握教学内容和目标而串联的问题串,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评价、创造等不断进阶的思维能力。进阶面向全体学生,其发展依靠问题的激发和引导,好的问题串能建构学生的思维通道,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不断趋向成熟。所以如何设计出有层次性、逐渐递进的问题串,如何将问题串教学与学生思维的进阶培养相结合,值得我们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6.
吴飞 《时代教育》2014,(10):132-13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鼓励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在了突出的地位,而问题则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质疑中提出有挑战性和吸引性的问题,是探究性课堂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如何把探究性学习方式用好用活呢?笔者的体会是:教师应发挥主导性作用,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问,在问题中思考"。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为解决问题而思维,思维总是指向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不仅能巩固与检测教学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优化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直接决定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深度。教师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找准思维生长的起点、刺激点、发散点,预设合理的思维路径,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9.
张静 《课外阅读》2011,(5):175-176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走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重的路子。由此“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做法是:教师设疑导学,激发学生思维;学生质疑问难,发展自身思维;教师强化训练,优化学生思维;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化的源头,是主动学习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合理设计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有序联接成“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究,优化学生思维,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