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晓菊 《新疆教育》2012,(21):147-147
儿童诗是以儿童化的语言姿态,儿童化的立场和视角,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儿童的情态和心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引导学生诵读儿童诗,感受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后的初步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在小学阶段读写儿童诗,是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  相似文献   

2.
杨莹 《成才之路》2012,(7):16-16
正诗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等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三方面要求也正与诗歌的三大特点相对应。教学中,如何针对特点采取相应策略,使儿童诗的教学达到目标中提出的要  相似文献   

3.
著名儿童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情实感的好人。"什么是儿童诗?儿童诗是一种两栖文体,它兼具儿童文学和诗歌的性质,以儿童化的语言姿态、儿童化的立场和视角、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儿童的情态与心声,使儿童性和艺术性成为儿童诗鲜明的特征。利用儿童诗教学能  相似文献   

4.
正儿童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充满儿童情趣和想像,又不失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形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提出阅读时要"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儿童诗的语言正是"优美的""富有魅力的",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感受语言文字的强大表现力,读出儿童诗的意境和情趣,领悟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和道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儿童叙事诗《礼物》,讲了去年、今年,亲人们送"我"种子、小鸡、手表、《少儿百科全书》等礼物,寄托了亲人对"我"的关爱和期盼。整首诗语言朴素,通俗易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呢?  相似文献   

5.
儿童诗深受儿童的喜欢,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将儿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使儿童增加体验,培养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一、花开花落亦有声——听诗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儿童诗,是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一种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6.
蒋先菊 《考试周刊》2009,(25):82-82
儿童诗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等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儿童诗主要是以儿童为接受对象,适合儿童阅读、吟诵,可以分为古代诗和现代诗,这些诗歌应该符合儿童的审美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儿童诗展开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提升儿童的道德品格和思想内涵,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跨度在6-13岁之间,这个阶段正适合儿童诗教学。本文从独钟于"情"的方面进行儿童诗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诗歌情感,通过创设诗歌情景获得情感体验,指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之美,进而探究儿童诗教学,从而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正>儿童诗是指适合儿童阅读、欣赏、吟诵的诗歌。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鉴赏”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材选编了不少儿童诗歌,这些儿童诗歌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儿童诗的诵读、积累等教学,还要能够从审美视域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等,培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笔者以第一学段的儿童诗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提出,学生需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教材中,不难发现儿童诗的比重较大,一共收编了23首儿童诗,将近占了第一学段课内篇目的20%.可见,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诗歌文体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基于以上基础,我们对《柳树醒了》这篇课文进行了以下三部分的解读:《柳树醒了》是一篇拟人化的优美小诗歌,它把小柳树比作了一个贪睡的小孩子,通过春雷跟小柳树说话,春雨给小柳树洗澡,春风给小柳树梳头,来告诉学生春天的变化.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结构工整、读起来又朗朗上口的小诗歌,他们最易于接受了.  相似文献   

10.
<正>儿童诗语言通俗、形式自由、充满童真童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对儿童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并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儿童诗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把诗歌引进课堂,让孩子读诗赏诗,对他们进行美的教育,因美而真,因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4):47-48
语言是诗歌的灵魂,在儿童诗言语世界中,其语言不仅承载了儿童诗对童真、童心、童趣的坚守,而且映射了儿童诗教学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策略。学生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儿童诗的创作,可以大大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进而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以儿童诗语言为跳板,可以为儿童诗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更是引导低年级儿童逐步领略儿童诗的独特魅力,习得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儿童诗情感饱满、想象丰富、构思新巧、语言童趣、意境优美,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教师应巧妙利用儿童诗,指导孩子学习,培养孩子的美好情操。  相似文献   

13.
诗,是语言的精华,情感的骄子。儿童诗是诗歌家族的重要一员,它以儿童的眼光去发现、去捕捉,以儿童的思维去思考、去想象,描绘孩子眼中的世界,抒发孩子内心的情感。它反映了儿童最真实、最纯真的生活与心声。儿童诗具有丰富的想象与情意,因此,欣赏、描画、诵演、创作儿童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气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相似文献   

14.
孔凡敬 《新疆教育》2012,(17):47-47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更是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篇幅短小,诗中有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是最适合低段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儿童多学习诗歌,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儿童诗是儿童认识世界、丰富情感、发展想象、实现自我、学习语言的典范。儿童诗的教学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把儿童诗还给儿童,使儿童诗真正地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赏读品味儿童诗的过程中,感受儿童诗的语言魅力,在充满童趣而又贴近生活的儿童诗学习中,发展心智,享受诗意的童年。  相似文献   

16.
正儿童是诗,诗是儿童。组诗教学可以拓展儿童诗教学的空间,丰富童诗教学的内涵,使课堂显得更加丰满而灵动,使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也更加深刻而多元。笔者结合儿童诗主题阅读《春天在哪里》谈谈如何在组诗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一、精选组诗,发掘教学价值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各版本的教材中虽然都有优美的童诗,但大多是单篇出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根"线",像"彩线穿珠"一样将几首诗串起来,同时关注诗歌"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儿童诗歌的创作,要求以儿童的视角来捕捉信息、选择事物,融入儿童独有的情感与想象,从而再现、描绘儿童眼中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融入想象中伸展儿童诗创作的翅膀,在片段练笔中历练儿童诗创作的技巧,在逻辑历练中再现儿童诗创作的结构,在评价交流中永葆儿童诗创作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语文教材中增选了相当数量的现代儿童诗歌。儿童诗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体,具备了诗性和儿童性的双重特征,体现了儿童精神和诗歌精神的完美统一,深受儿童喜爱。教学现代儿童诗时,教师应当自觉树立文体意识,从找准诗眼、链接生活、放飞想象、品位语言等方面,提高儿童诗教学实效,发挥其特有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儿童诗含有饱满的儿童式情感、儿童式想象,有新颖巧妙的构思,有天真精粹的语言以及童稚优美的意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应用儿童诗歌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让语文课堂“味”道十足。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路】儿童诗歌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儿童化的语言营造出一个个生动的、具有儿童情趣的意境,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让儿童在具体可感的画面中感受诗情和诗美。所以,儿童诗的教学要体现一个"趣"字。《风筝》是金波写的一篇儿童诗歌,全诗有四节。通过"闪光的尼龙丝""倒挂的风筝""不及格的试卷"等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贴近儿童生活、富有儿童情趣的境界,诗歌的意境也随风筝飘动。诗中带着孩子的童真和善良,透露出作者对孩子深切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