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水对"又叫"串对",是一种与正对、反对并列的基本的对仗形式,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对仗形式。从出句、对句的意义联系角度看,"流水对"是指两个句子上下连贯,意思相关相连,共同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对仗句,两句不能各自独立存在,如流水难断,互为依存,分割开来意思就不完整。流水对作为与正对、反对并列的一种基本的对仗方式,它与正对、反对的区别就在于:正对、反对的出句、对句都是独立表意的,而流水对的出句、对句都缺乏独立性,只有把它们联合在一起看,联意才完整。"流水对"从意义上说仍  相似文献   

2.
"合叙"与"互文"是古汉语中两种特殊的修辞方式。前者,是因体例需要,为尽量简省文句而运用;后者,是为上下几句(多为两句)或一句中的两个部分互相呼应、对称,增加文章  相似文献   

3.
第一句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运动场,一个是图书馆,不断地"充电""蓄电""放电"。第二句培养"两种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事,靠"两本"起家靠得住。第三句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吃亏是福,吃苦是福。第四句具备"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一种是利剑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往往战胜利剑  相似文献   

4.
《一场美梦》是著名的健康养生类节目主持人悦悦抒发她的人生感悟的文集。在这本书的封面正中,书名和作者姓名的下方,分四行写有这样两句话:前一句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故事是虚构的。"后一句是"如有雷同,请多保重。"世事是否全非虚构,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看法,姑且不论;但对后一句中的"保重"一词,笔者愚钝不敏,百思未得其解:"...  相似文献   

5.
“零句”和“流水句”——为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家煊 《中国语文》2012,(5):403-415,479
赵元任先生的"零句说"是从整体上根本上揭示汉语语法特点的重要学说,包含三个互相联系的要点:(一)整句由零句组成。(二)零句是根本。(三)零句可以独立。从零句说引申出关于主语和谓语的两个重要观点:汉语的主语就是话题,汉语的谓语不宜按名词和动词区分类型。零句说能解释为什么汉语多"流水句",对零句说理解不透彻是流水句的研究不能深入的原因。本文在零句说的基础上阐述流水句的"并置性"和"指称性",这两个特性对语法理论中句法递归性和名动分立的普适性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6.
《师说》一文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句,教材对"或师焉,或否焉"作了如下解释:"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同学们不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翻译。如果教材能对该句涉及的并提修辞方法稍加说明的话,同学们就不会感到奇怪了。"并提",本作"并提分承",又叫"合叙""分承",就是把相关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放在一起叙述,亦即把相同的句子成分放在一起,使前后两部分有一种分别相承的关系。杨树达在《汉文文言修辞学》一书中解释说:"分叙则文繁","合言之较有变化,免于板滞"。但在理解时,要从文意人手,将原句  相似文献   

7.
"对子"就是对联,也称"楹联",从修辞上讲,就是对仗(比对偶要求更严格)."对"就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汉语由单音节语素构成,一个音节写出来就是一个汉字,由汉字构成的词汇,合成骈词俪句的能力是无限的.对子就是根据这种独特的语言文字特点产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自来佳制如天造地设,虽鬼斧神工,难穷其妙".(张伯驹<素月楼联语>)  相似文献   

8.
"不用说"可以作为连词连接两个句子。本文从两个个方面对"不用说"进行考察,一是"不用说"在句中的位置,有三种:句中、句首和句末;二是"不用说"的语篇功能分析,主要有一般与特殊,递进和相容三种功能。  相似文献   

9.
前人对句尾"了"的语法意义所做的概括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通过对句尾"了"用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句尾"了"其实可分为两个不同的"了",一个是侧重于表现事态现实性的变化义,一个是侧重于表现事态真实性的确认义。事态的现实性与真实性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具有一致性,所以句尾"了"的变化义与确认义之间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存在中间地带,某些变化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确认义。  相似文献   

10.
龚贺 《时代教育》2012,(7):289-290
"然后"和"后来"在复句或句群中都是经常用到的表示连贯的关系标记,表示后一分句或句子表示的事件或状态接着前一分句或句子发生。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本文从句法成分、语义内容、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这两个连贯关系标记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句尾"了"的语法意义所做的概括还不够全面和严密,通过对句尾"了"用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句尾"了"其实可分为两个不同的"了",一个是侧重于表现事态现实性的变化义,另一个是侧重于表现事态真实性的确认义。事态的现实性与真实性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具有一致性,所以句尾"了"的变化义与确认义之间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存在中间地带,某些变化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确认义。  相似文献   

12.
鸠摩罗什译本《金刚经》中"四句偈"一词千年来引起大量文人高僧的阐释,目前均无定论,通过对照《金刚经》其他五种译本,发现"四句偈"一词有不同的翻译,如"四句偈等"、"四句等偈"、"四句伽陀"、"四句伽他"等。综合历代各家关于"四句偈"之解说,并参照五种译本的不同翻译,挖掘该词的多义性,从文字和般若思想两个层面对"四句偈"一词作出全面客观的释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论语·微子》第七章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意义,历代注解多有不同。学者们理解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不"的词性;二是该句所指的对象是谁,也就是隐含的主语是什么。在对先贤的研究成果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不"为语助词,该句隐含的主语是"丈人"。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孔雀东南飞》中有"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几句诗,课文注释中没有明确给出其中的"鸡鸣"一词该作何解释,后又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两句,课后注释对"黄昏""人定"两词做了说明,指出均为古时计时法,因此便有许许多多的研究者就此立意指出前面两句中的"鸡鸣"一词也是计时法的一种,并对应凌晨1-3点,及地支纪年法中的丑时。  相似文献   

15.
"也就是"作为话语单位之间的连接成分,在语法结构上属于插入语。它所标示的前行句A和后续句B之间有解释与被解释、抽象与具体、补充与被补充、概括与被概括、转折的语义关系。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也就是"进行考察,一是"也就是"的话语语义框架,有两种常见形式:常见的是中置式"A,也就是B",这种形式中,"也就是"常用在后续句与前行句之间起到句式上的连接与语义上的顺承作用。还有一种形式不太常见,"也就是"在句中使用,与前句无语句上的明显停顿,多用来解释概念。二是"也就是"的语义功能,主要有解释与被解释、补充与被补充、抽象与具体、转折等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6.
句子国的比拟家族里有"拟人"和"拟物"两个大家庭。拟人的名声很大,地位也高,而拟物则相反。有一次,长颈鹿格格写了一篇作文,文中有这么一句:"我到了乡下的爷爷家,表弟一听说我来了,连忙从房间里飞了出来。"句中的"飞"  相似文献   

17.
"吗""嘛"二字,一般人都很眼熟,以为正确使用不在话下。可偏偏就是这两个字,经常会张冠李戴,连中央电视台的2006年的春节晚会也未能幸免:"开句玩笑吗!"本该用"嘛"却用了个"吗"字;"我赔得起嘛?"和上一句正好相反,这里用"吗"才能表达疑问语气。可见,"吗"  相似文献   

18.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现代汉语里的两种特殊句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认为,其句中的动词后应有其他成分对其进行补充说明.但由于某些动词的特殊性质,常常可以使"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其动词后没有其他成分的情况下依然成立.本文在考察了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词汇和语法大纲的基础上,对这种特殊句武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中的处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1932年曾写过一首题为《自嘲》的小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首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历来受到世人推崇,尤其是"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成了许多立志投身社会,报效人民的有志人士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20.
杨帆 《语文知识》2015,(2):28-29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师说》一文中,对"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一句的注解是这样的: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之,指童子。其,指书。句,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读,同"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句读"在这里泛指文字的诵读。这样翻译,貌似没有什么问题,上下文也很通顺。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至少有三个地方存在疑问:第一个地方是"书"的解释。注释中解释为"读书",这显然不妥。原因有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