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比较作者帕斯捷尔纳克与《日瓦戈医生》中的主人公日瓦戈的政治观、历史观、人生观、艺术观以及两人的性格特点,可以看出,他们虽然在生活经历和背景方面有很大差异,但在内在气质、精神方面有惊人的相似,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帕斯捷尔纳克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日瓦戈。  相似文献   

2.
帕斯捷尔纳克的著名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作为一部悲剧性的经典,除了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日瓦戈医生和拉拉的悲剧性艺术形象外,安季波夫的悲剧性形象也是非常典型与突出的。从这悲剧艺术典型身上,了解作品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可以进而解读安季波夫悲剧性与苏俄近50年历史进程中政治与社会悲剧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刘菲 《文教资料》2014,(36):92-94
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经典之作《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出版伊始,作家卡尔维诺写作《日瓦戈医生》读书笔记,首创性地对该作家作品进行了辩证式解读。该评论结合作家时代背景,对小说中涉及的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层剖析,逻辑严密,有褒有贬,为后人批评研究树立了典范。然这篇评论也存在着政治化、主观臆断化和片面化等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4.
B·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揭示了作家只有把握命运的逻辑才能驾驭简单而深邃的情节;只有具备了精深的语言思维才会有文学准确、完美、自然的表达。《日瓦戈医生》反映出俄罗斯文学面对强权不屈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在总结《日瓦戈医生》研究成果的基列;上试图对《日瓦戈医生》的“态度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一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贯穿其始终的是一种反思精神,其反思内容之一便是以基督教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和抽象的人性论为参照系.反思十月革命和内战的历史意义。本支力图把《日瓦戈医生》放在苏联文学史背景下评判它的历史地位,指出其不足,肯定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1958年,俄国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以《日瓦戈医生》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本文从叙述学的视角揭示它在形式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周青 《文教资料》2012,(28):21-22
《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创作的总结,其中蕴涵了作者对人生的苦心追寻。  相似文献   

8.
吴蔚 《怀化师专学报》1996,15(2):164-168
雨果曾说:“诗人的两只跟.一只盯着大自然。”^①帕斯捷尔纳克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小说家。在他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有大量如诗如画的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与作品的思想、风格结台紧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因此,探讨它们对于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家的创作特点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小说通过一个俄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前后动荡年代的命运,从人道主义和个体生命的角度反思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及其后的社会主义的历史,它的价值之一正是所表现出的看待历史和革命的一种复杂的甚至矛盾的态度.文章从几个方面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虽饱经痛楚、放逐、牺牲却依然保持着美好的信念与精神的良知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日瓦戈医生》是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主要描述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历史的重大事件与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作者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尤拉与拉拉相逢的不同时空进行描述,作品中故事时间、文本时间、小说空间的独特处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化"的20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社会风貌,体现了独特的叙事艺术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帕斯捷尔纳克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宗教神性的叙事维度.这是一种超越性维度,作家站在现世立场的对立面,用心灵的良知,以宗教神性的观照来审视人的灵魂.通过主人公日瓦戈对自我灵魂的剖析,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表现了俄国传统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一种真正的宗教精神,这是苏联文学中坚持宗教精神血脉的作家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文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年),生于莫斯科一个犹太家庭中,父亲是著名的画家,母亲是很有才华的钢琴家。帕斯捷尔纳克曾出版了很多有名的诗集,但令他为世界所熟知的并不是他的诗歌,而是使他在195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日瓦戈医生》。他的获奖在苏联曾引发了一场有名的长达三十年的政治风波——"帕斯捷尔纳克事件"。1989年,帕斯捷尔纳克的儿子代表父亲在瑞典接受了迟到3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3.
刘亚 《文教资料》2013,(32):83-85
帕斯捷尔纳克是二十世纪俄国文学的大师,《日瓦戈医生》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20世纪前期俄国历史的书写、反思,充满诗意,是吸引人们不断阅读的经典。卡尔维诺早在一九五八年就从基本主题、历史、革命、结构、人物等方面对《日瓦戈医生》作出了评价,文学批评本是贴着文本、仁者见仁的,我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着手,从历史与人性、革命、人物等方面对卡尔维诺的批评进行再批评。  相似文献   

14.
梁雪 《华章》2008,(16):58-59
帕斯捷尔纳克和肖洛霍夫两位作家的出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日瓦戈医生>和<静静的顿河>则是俄罗斯文学心灵最为重要的通道.在他们的写作中,都继承了前辈的文学遗产,但两人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则有着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日瓦戈医生》中的死亡象征主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说<日瓦戈医生>中,作者帕斯捷尔纳克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写作手法.由此,各种象征主题也相应出现.本文将对小说中出现的,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象征主题--死亡象征主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说明该象征主题在小说主题意义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卫·里恩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大师。1908年出生于英国,40多年的影坛生涯中, 他总共导演了16部电影。但是,当我们列出其中的一些片名,发现都耳熟能详:《孤星血泪》《雾都孤儿》《桂河大桥》《阿拉伯的劳伦斯》《日瓦戈医生》《印度之行》……《日瓦戈医生》是大卫·里恩1965年的作品。在这次的电影创作中,他与另一位大师在灵魂上发生了碰撞。影片改编自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在苏联政治局势中,这样一个政治色彩强烈的故事并不讨政府喜欢。1958年,当诺贝尔文学奖决定授予这位作家的时候,他被迫放弃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大卫·里恩却对这部小说充满了兴趣。  相似文献   

17.
<正>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于1956年初完成、1957年在意大利出版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一部意见分歧很大的作品。它的出现确实象作者自己所设想的那样是一次“爆炸”,震撼了世界文壇。不仅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且在西方和前苏联之间展开了一场长达三十多年的冷战,作者自己也遭到严重迫害,被开除苏联作协,背上了“反革命、反人民,反艺术”的罪名。它之所以产生如此反响,是因为作家从一个全新的独特的角度,坚持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帕斯捷尔纳克委实是因为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的发表才荣获195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然而,端典皇家学院都明明白白地宣称这是为了表彰作家“在现代抒情诗和俄罗斯伟大叙事诗传统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由此可见,这位素养超群、禀赋极高的作家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早就是举世瞩目、载誉全球。  相似文献   

19.
聂斌 《文教资料》2014,(30):105-107
卡尔维诺在《帕斯捷尔纳克与革命》中认定帕斯捷尔纳克在该作品中表现了对十月革命和苏联共产主义的否定,失之武断,有待商榷;而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另一种对这部小说颇有说服力的解读方式,即将拉拉看作小说的主人公,独特而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著作。大卫·里恩导演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并获得奥斯卡提名。而电影对原著的改编则存在着差异。影片与文本相比,彼此在表现手法上也互有优劣。另外,随着影视行业规模的扩大,对于文本的改编也日趋热门,我想以此为鉴,倡导负责改编,尊重原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