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同学们,你们知道"阳关"吗?提到"阳关",你们是不是一下子就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了呢?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相似文献   

2.
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在渭城(今陕西咸阳县东)送别友人元二使安西(今新疆库车附近)时,临行依依,思绪万千,深情地写下了质朴而含蓄的七绝诗——著名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由于王维诗的首句提及渭城,因此被称为《渭城曲》。又因此诗中含意致深的“阳关”一  相似文献   

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送人赴边从军的诗,题为《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送别》。情景交融,诗味醇厚,堪称千古绝唱。沈德潜说:“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此意须微参。”前人论唐诗“压卷之作”,也特别推崇《阳关曲》:如李沧溟(攀龙)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凤洲(世  相似文献   

4.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唐代最负盛名的送行诗 ,曾经被清人王阮亭誉为唐人绝句中的压卷之作。此诗一经传出 ,便不胫而走 ,收入乐府后 ,更是争唱一时。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近代曲辞》把它题作《渭城曲》,又称《阳关三迭》。此后 ,“渭城”“阳关”便成了离歌的代称。晚于王维的白居易在《对酒》中写道 :“相逢且莫推辞醉 ,听取阳关第四声。”刘禹锡的《与歌者》一诗也说 :“旧人唯有何戡在 ,更与殷勤唱渭城”。南宋诗人陆游更在《塞上曲》中借以直抒胸臆 :…  相似文献   

5.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盛唐诗人王维的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后入乐府配乐演唱.成为古代有名的送别曲,称《渭城曲》《阳关曲》,又称《阳关三叠》。  相似文献   

6.
盆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混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盆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嗓,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它刚问世就被乐工谱曲入乐,千载之后,仍为人们咏唱不绝。安西,即唐  相似文献   

7.
玉门关骆宾王《在军中赠先还知己》:“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门玉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城西北的戈壁滩上,和西南的阳关同为丝绸之路必经的关隘。阳关北朝庾信《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向南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城西南的“古董滩”上,以居玉门关之南而名,是古代中外…  相似文献   

8.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一作《渭城曲》,后人又称"阳关三叠"。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长安任职时为送别友人元二出使安西都护府所作,是著名的送别诗。  相似文献   

9.
<正> 《阳关三叠》,亦名《渭城曲》或《阳关曲》.它是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作为歌词的一支唐代的送别曲,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若追究下去,究竟什么是《阳关三叠》?"三叠"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不容易说清楚,而要花费一番考索的功夫了.关于"三叠"问题,自宋代以来,学术界一直聚讼纷纭,未有定论.概而陈之,有七八种之多.有未一句重叠说者,陈贻焮《王维诗选》日:"唐人将它谱成歌曲,反覆唱末一句,谓之《阳关三叠》."科学院文研所《唐诗选》亦作此说.有后两句重叠说者,林从龙在《最忆阳关曲、真珠一串歌》一文中说:"三叠"指对诗的后两句反  相似文献   

10.
王素英 《现代语文》2006,(6):118-119
大凡古代诗人都有赠别的诗篇。在诸多赠别之作中不乏优秀作品,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却颇负盛名,广泛传唱于别席离筵之上,名曰《渭城曲》,或曰《阳关曲》(《阳光三叠》)。诗的原仅四句,抄于此以供欣赏: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四册中编入了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编者还对其加注为:“又称《阳关三叠》、《渭城曲》。”而配套《教参》对“阳关三叠”又没有作必要的解释。现依据有关资料,对其略加介绍。 先看两种权威辞书的解释。 《辞源》: 曲调名,又名《渭城曲》。唐王维《王右丞集》五《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曲,反复诵唱,谓之  相似文献   

12.
鹧鸪天     
唱彻《阳关》泪未干② ,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碧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 ,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注 ]:①此词是作者闲居带湖期间的作品 ,借赠别抒发了自己抗敌之志不能实现的苦闷情怀。②阳关 :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称《渭城曲》 ,是有名的赠别诗。因结句云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故后人称之为《阳关三叠》。白居易《对酒诗》 :“相逢且莫推辞醉 ,听唱《阳关》第四声。”【新读】这首赠别诗 ,上片写送别。开首二句写惜别之情 ,并劝行者不要以功名为念 ,保重身体要紧。借《阳关》点…  相似文献   

13.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置》为《唐朝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一课教材的一小节,通过叙述唐朝时候中央和西域地区的联系,着重说明唐王朝对西域的管辖情况。这既是本课教材的重点之一,又是本课教材的难点所在。西域之名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指我国甘肃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和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包括新疆在内的广大地区。教材在《西汉的强盛》一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语文课本选有唐代诗人的七首送别诗: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题作《渭城曲》),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高适的《别董大》、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般来说,送别诗主要是表达友人间深  相似文献   

15.
<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写送别友人“西出阳关”出使安西,在我国古代文人的诸多送别篇什中,一向极负盛名,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16.
惜别之情清真空旷——王维《渭城曲》的表情艺术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友人将西出阳关,远去边陲,从此难以相见,惜别之情,清真空旷,令人伤心落泪。诗人言情是通过描绘送别场景,截取场景中的一个典型细节来表现的。诗的开篇一句点明饯别元二的地点、时间及背景:"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可以看到“乐府”一词。如初中所学课文《陌上桑》、《观沧海》、《木兰诗》、《敕勒歌》等都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卖炭翁》选自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中的《新乐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选自苏轼的《东坡乐府》,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也曾因谱入乐府,取首句二字题作《渭城曲》。那么,乐府是什么意思呢?一般说来,它具有以下一些含义:  相似文献   

18.
闫立德 《现代语文》2006,(8):128-12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诗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诗人用杨柳这种意象成功地渲染了当时的气氛。作为五经之一的《诗经》,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后来的文人墨客纷纷效仿《诗经》,用杨柳来渲染离别情绪也就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维写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熬∫槐疲鞒鲅?关无故人。”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似文献   

19.
阳关地处西北边陲,作者不辞辛劳去寻阳关,是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读者看到,作者是带着“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这个问题,前去求索答案的。作者在寻访阳关过程中,以中国历史为价值坐标,去观照、衡量唐朝以来的各种文化现象。作者以诗画皆称一绝的王维为范例,展示了唐人风范: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唐人的造像形体健美,目光平静,神采自信。作者指出,遗憾的是“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遗憾呢?作者的结论可谓一语中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20.
在课文注释里没有注明“孤城”指哪里。《教师备课手册》则说指凉州,一说指玉门关(P414)。笔者认为,“孤城”应指(唐代)玉门关(今甘肃省安西县双塔堡)。理由很充分。首先,唐初,虽然唐帝国相继实现了对西域的统治,但仍战事频仍,而战争的策源地就是突厥、吐蕃和吐谷浑,因为西域的都护、都督、刺史都是被征服国的贵族或部落酋长,他们常降来叛去。而玉门关正处于突厥和吐谷浑的包围之中,每有战事,玉门关首先受到威胁。王维的《陇西行》就写道:“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酒泉与玉门关只相距百多里,玉门关的安危就可想而知了。可见玉门关是一座地道的孤危之城。并且,玉门关地处河西走廊和长城的西端,东距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两千里,孤悬在通西域的要道上。同时,玉门关北面是北山,东面是祁连山,南面是党河南山,西面是天山东麓,正是“万仞”群山环抱。而凉州的东南并无什么山。另外,此诗一题为《出塞》。凉州虽处长城左怀,但怎比玉门关远悬在嘉峪关的大西北,又应着《出塞》的诗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