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人进行的。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己任,既让每个接受学校教育的人都能得到发展,也让每个从事学校教育的人在工作中同样得到发展;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是教育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
王志泽,男,1957年生,北京人,EMBA硕士。现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汇佳教育机构总裁、董事长。王志泽出生于教育世家,带着对生动活泼的本色教育的幢憬,他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快乐地成长,全面发展自己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本色的创造力。学校应该是开放的,是舞台,让人的潜质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学校不应该是竞技场!”  相似文献   

3.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因应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办教育在其发展之初,绝大多数学校举办者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办学资金短缺和办学场地有限及其它外部条件的问题,队伍建设问题并没有作为一个主要的和突出的问题提出来。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和发展之后,我国民办学校的发展正逐步进入一个平稳增长和重新整合期。此一时期,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办学的外部条件的竞争,而更多的表现为诸如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内在要素的竞争。教师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保证者。随着民办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民办学校竞争内涵的变化,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越来越成为一个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可以说,…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每个接受教育的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升。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要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要切合学生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办教育的五大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创新是民办教育对中国教育发展最深刻和持久的贡献。民办教育的出现打破了政府对教育的垄断,在市场层面改变了资源配置的游戏规则,通过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成功地实现了公办学校的民营化管理,通过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开辟了发展民办教育的新途径,民办学校在法人治理方面的制度规范为公办学校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选择教育是针对当前我国传统学校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教育缺失选择、学生不会选择这一状况而提出的一种面向教育对象的充满选择的生活,以强调人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选择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特征,以实现人的主体人格的完善为最终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形式。人的自由充分、全面和谐发展是选择教育的最根本的理念,尊重人的主体性是选择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中逐渐开展起来,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人的心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有时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是很难真正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我以为目前不少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有三“缺”与两“不缺”的典型弊端。  相似文献   

8.
让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是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最明智的选择.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教育不是学校的特权,它是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序曲,而终身教育的有效推行需要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作为前提.学校教育的使命是关注人的发展,目的是培养完整而具体的人,重心应从知识转移到综合素养之上.  相似文献   

9.
学无止境,大千世界永远有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大学毕业并不代表学习的终止,而是意味着另一段学习旅程的开始。完成了学校的教育并不能让我们成为事事都通晓的人,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继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与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与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这种将幸福视为最核心和最终极价值理念的教育就是"幸福教育"。我们提倡以"幸福教育"为理念引领,就是以"幸福"为指向、为核心、为目标,建设幸福学校,做幸福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最公平的教育,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选择喜欢的东西。教育不是培养做题的机器,不能没有时间思考,学生需要参加有益的活动,所以减负要把时间还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12.
在甘肃,人们一说起兰州,大部分人都可能想到牛肉面,说起敦煌,可能想到莫高窟,一说到会宁,大概很多人会想到教育,每一个地方都有其值得称道的东西,正是教育让会宁这个西部贫困的小县扬名全国。说到会宁教育,“学校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攻”的三苦精神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这当中,学校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正是多少年来学校的苦教,让无数会宁学子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前不久,会宁二中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为会宁教育人又增添了一项殊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民办小学越来越多,可以说参差不齐.许多学校生源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实行的是封闭式教育,许多家长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是一种半无奈的选择,有条件的家庭,从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考虑,一般还会考虑公立学校,但民办学校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文章从几个方面发现无论是公立小学还是民办学校的发展必须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王志泽,男,1957年生,北京人,EMBA硕士。现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汇佳教育机构总裁、董事长。王志泽出生于教育世家,带着对生动活泼的本色教育的憧憬,他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快乐地成长,全面发展自己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本色的创造力。""学校应该是开放的,是舞台,让人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下,许多功利性的东西已经渗透到教育中来,许多学校为实现孩子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罔顾孩子的健康发展,忽视了学校的教育功能。为此,本论文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教"的同时不要忘记"育",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三明市高中阶段教育在调整学校布局,改变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一些人对高中阶段教育的内涵仍然理解不够全面,把握不够准确,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只是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有的家长受传统升学观念影响,认为孩子上了普高就能上大学。   误区之二,认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存在滑坡现象,继续发展职业教育意义不大。中等职业教育应由高等职业教育取代。   误区之三,认为发展高中教育靠的是公办学校,发展民办高中没有必要。   …  相似文献   

17.
胡卫芳 《江苏教育》2014,(20):53-54
<正>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一家庭教育,他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认为"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复杂的任务"。这充分说明了任何教育都应该开  相似文献   

18.
周庆锋 《小学教学研究》2010,(12):118-119,121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人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创造幸福的能力,最后达到“让学生感受幸福、让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开展幸福教育呢?  相似文献   

19.
教育均衡,是社会对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一种价值期待,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教育差异,是教育人本化的要求,是由受教育者的差异决定的。中国当前正在大力追求教育均衡,这是走向教育公平的一个正确方向。但是,中国不能因追求教育均衡而扼杀了教育差异。要在教育均衡和教育差异中寻找平衡,首先需要确保公共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同时要探索差异化教学形式,更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让民办教育来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需求。在制度安排方面,需要给予选择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均衡的享有公共教育资源的权利,可以完善、推广当前在一些地方实行的补贴制度,但更科学的措施应是推行教育券制度。  相似文献   

20.
教育事关人的完善,教育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没有人无所谓教育,没有教育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教育是人类的造物,人也是教育的产物。为了能够让人成为人,教育必须是人的教育,而且是为了人的教育。为了人的教育需要直面人的天性而不能只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实践中人性的复杂决定了教育是人类最复杂、最困难的事业。学校的发明为人类的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组织载体,人类也以学校为基础普及了制度化的教育。但作为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人的教育没有普适的规律也没有捷径可走。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而非专业性的活动,教育的生命在于人的灵魂对于卓越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