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文兵 《精武》2013,(23):34-34,36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投掷实心球运动是一项重要的项目,那么如何提高投掷实心球的成绩成为一项关键的教学任务。实心球运动项目是一项技术结构较复杂的运动,在投掷时需要身体本身的力量加一定的技术技巧,在投掷实心球测验时想要获得高分成绩,必须牢固的掌握实心球投掷时各个环节身体姿势及技巧的良好配合。本文对实心球投掷时的技术方法进行详细的论述,为相关教师提供借鉴,更好的教授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投掷实心球时可以获得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差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外女子7项全能运动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子7项全能各单项成绩、技术等级发展不均衡,各单项成绩及整体水平方面均明显低于世界选手,投掷类项目是影响中国女子7项全能发展的主导因素,中国女子7项全能要突破7000分,必须把投掷类项目的训练作为攻关项目,运动员在发展速度、跳跃项目的同时,要把投掷类项目成绩的提高作为重点来抓,使中国女子7项全能运动员在跑、跳、投3方面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全能能手”型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正投掷项目在运动训练学中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群,是一项以力量和速度为主要支撑的运动项目,投掷运动员力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所取得的成绩的大小。力量是掌握投掷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基础。投掷运动员要提高快速力量训练水平,必须加强专项力量训练,解决好快速力量训练向专项力量训练的过渡和转化。  相似文献   

4.
浅谈投掷技术的加速节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投掷项目的技术特点,并结合多年从事投掷项目的训练经验和体会,探讨分析了投掷技术的加速节奏对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的翁格尔在《技术训练》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风对投掷成绩有很大作用》的文章,作者对不同风力给予投掷物的影响作了测定。投掷项目的运动成绩是由器械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出手高度和空气阻力所决定的。而风速和器械的飞行速度、器械的体积和它的几何图形影响着空气阻力。因此,投掷项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田径普修六项全能成绩有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生成绩整体呈递增趋势,女生成绩反之;六项全能中200米、跨栏、跳远三个单项之间以及与总分相关性较大;六项全能各单项得分存在不均衡发展,跑跳项目与投掷项目成绩对比存在较大差距,投掷项目对六项全能成绩的贡献率最低;要提高全能教学的经济性和实效性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掌握能力,在发展速度、跳跃项目的同时,加大对投掷项目技术教学与训练的比重,使学生在跑、跳、投各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外女子七项全能1990-2007年运动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七项全能各单项成绩,技术等级发展不均衡.与世界选手相比无论是在总成绩上还是在单项成绩上均低于世界选手.投掷类项目是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主要项目,运动员在发展速度和跳跃项目的 同时,要把投掷类顷目训练作为攻关项目来抓,使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在跑、跳、投三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投掷运动是一项较复杂的力量与技术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在运动实践中,经常会发现运动员正在为自己没有竭尽全力而懊悔时,运动成绩反而意外地提高。本着这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学生投掷运动员放松能力的实验研究,为投掷运动训练提供参考。一、实验对象与方法(一)实验对象巢湖市第一中学备战中学生运动会田径集训队的6名投掷运动员。(二)实验方法第一步先让受试者通过卧推杠铃练习,区分竭尽全力(100%用力)和放松用力(80%~90%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的田径发展,投掷项目已经普及到了大、中、小学,在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和学生的身体素质达标考核中,投掷项目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包括小学的实心球和中学大学的铅球、标枪、铁饼,这些项目对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协调、灵敏性都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投掷项目运动的成绩,许多教师在进行投掷项目的力量素质训练时,常注重学生手臂、下肢及腰腹力量的发展,对于在投掷项目技术中起一定作用的手指、腕力量却往往容易忽视。  相似文献   

10.
田径投掷项目均以发展快速力量为特征,投出标准的器械并以远度计算成绩的运动。而决定远度的因素,不仅在于正确的掌握投出的初速度,出手角度等投掷技术,而且需要充分发展人体自身的力量。为此,体育专业田径投掷教学的绩效,必须明确投掷技术与发展身体素质训练的相关关系,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投入身体素质训练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1.
投掷项目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运动,发源于古希腊,是一项要求全身具有高度协调性的运动,对发展青少年的生理机能具有重要作用,长期参与投掷运动的人具有更强的肌肉力量,更健美的体型,更优秀的身体协同能力以及健康的心理。投掷是青少年很容易接触到的运动项目,但由于传统训练方式的枯燥性,导致很多青少年练习兴趣不高,通过引入游戏教学法创新投掷项目教学思路,以玩为"魂",以乐为"情",对于打造安全、高效的投掷训练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最近流行着一种独特的投掷运动,称之为'五项投掷'.它和正式田赛中的投掷有些区别.它包括铅球、铁饼、标枪、链球和重球5个项目.所不同的是重球,它虽然类似链球,但重量比它大一倍,链子长度只有35厘米.比赛是按正式田径规则进行的,每个单项都有6次试投的机会,以其中最高成绩为该项的成绩,最后以五项总成绩决定胜负.  相似文献   

13.
力量训练是投掷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训练之一,力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素质的发展,正确合理技术的掌握和专项成绩的提高。因此,国内外从事投掷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特别重视力量的发展。我国投掷项目(尤其是重器械的项目)的成绩。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是力量水平相差很大(当然技术水平和其他素质也有差距)。如以重器械投掷运动员的杠铃深蹲一项相比较: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杠铃深蹲均在300  相似文献   

14.
在田径项目中,铅球、铁饼、标枪、链球等都属于投掷项目,它们有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和技术特点,因此运动技术对于运动员成绩的贡献率也有所不同。对于标枪项目来说,它的运动方式和器械特点就决定了标枪项目对于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身体的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而对于运动员的身高体重、绝对力量等要求相对其它投掷项目较低。因此教练员和教师在选拔和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技术的教学,掌握正确和合理的技术对于提高运动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投掷运动中人体作用器械做功的分析,提出了提高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原理。力量训练时,必须考虑影响投掷项目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肌肉收缩的速度与力量特性以及器械做功与运动成绩关系的力学特征等规律。提出了加强最大力量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加强峰值力量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点,加强速度力量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掷标枪运动是一项以纵向长轴器械为投掷物的投掷项目。最后用力开始时肌肉的伸展长度长、力量指向集中,动作速度快,是典型的爆发式用力的运动项目。所以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有很大关系。而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肌肉纵向的生长速度大于横向的生长速度,且肌肉及骨骼中有机物含量多,故不宜做过多和过大的肌肉力量特别是重器械力量练习。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重庆市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中短跑类、跳跃类、投掷类项目各项前12名达运动技术等级的比较,以及本次运动会最好成绩所达到的运动技术等级、前12名平均成绩所达到的运动技术等级的调查,分析基层投掷项目水平现状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为今后基层投掷项目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全能运动     
G825.13 20024916中国与世界男子十项全能成绩差距原因及对策[刊, 中,I]/任保国,李金华∥人大复印资料:体育.-2002(4).-46-52表5参8(TY)十项全能∥男子∥成绩∥中国∥世界∥比较分析∥投掷项目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数据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与世界男子十项全能运动成绩差距原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十项全能各单项成绩、技术等级发展不均衡,十项全能成绩与世界十项全能成绩比较差距较大,投掷项目是影响中国十项全能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十项全能要突破8000分,必须把投掷项目的训练作为攻关项目,运动员在发展速度、跳跃项目的同时,要把投掷项目成绩的提高作为重点来抓,使中国十项全能运动员在跑、跳、投3方面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全能能手”型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经过几年的试行,国家教委决定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正式实施。通过近几年海南省各地(市)中考体育加试的综合情况普遍反映出:投掷实心球成绩始终是影响应试者取得较好成绩的制约因素。在中考体育跑、跳、投三项考试项目的个体成绩中,投掷实心球成绩处于较差水平,已是一个带普遍现象、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究其原因,本人认为,投掷实心球技术专项性较  相似文献   

20.
投掷项目中的“撤肩”动作是许多运动员和初学者易犯的一个通病,它对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影响较大,应当在教学与训练中引起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