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远 《武当》2008,(8):18-20
七、转身右蹬脚斟解 “转身右蹬脚”本应列入“蹬脚”范畴。但因其与前势“左蹬脚”组成连环腿法,这是太极拳的一种特殊腿法,且此势的转身是以脚掌为轴转动,完全有别于他势蹬脚以脚跟为轴的转动,故另作斟解。  相似文献   

2.
王志远 《武当》2008,(9):22-24
九、转身摆莲斠解 360度大转身后,以脚背缘摆踢敌人,柔腰百折若无骨,撒去满身都是手,脚过似疾风摆荡莲叶,故名“转身摆莲”。又名“摆莲脚”或“摆莲腿”,简称“摆莲”。“摆莲”是武术中的通用名称,有单、双之分。前之“十字腿”,早年杨澄甫练此势就是“单摆莲”,即以左掌单掌横侧仰着拍击右脚面,形成拗步“单摆莲”。而本势是左腿展开先行摆转,此为一摆。摆转后,右腿自左向上、向右外摆,以横劲摆踢,此为第二摆。双手左掌稍先,右掌略后迎着拍击脚背,故又名“转身双摆莲”,简称“双摆莲”。其转身时两手上刮,左腿下扫,意含扫腿,当源于外功拳的“扫蹬腿”,只是至今仪留有演变前的某此痕迹罢了。左腿扫膛之后,右腿即起以横劲摆踢,使敌上下受攻而难以招架。可见所谓“双摆莲”之“双”是指左右两腿之“摆莲”,有拳家理解为以双手先后拍击之“双”以为“双摆莲”,则是张冠李戴,莫名其妙了。  相似文献   

3.
王志远 《武当》2008,(7):21-23
北斗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因构图状如龟蛇,而被称之玄武。《楚辞·退游补注》释曰:“玄武为蛇龟,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谓之武。”太极拳《各势白话歌》云:“上步就排七星拳”?说明“上步七星”势,上步后两拳交错封棚架打,下盘成右虚步铲踢,从侧面看,其头、手、肘、肩、胯、膝、脚七个出击点的位置,其形势布排恰似北斗星座天枢、天璇(墙)、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瑶)光七星,故名。  相似文献   

4.
王志远 《武当》2007,(2):15-18
清代万本《太极指掌捶手解》一文说:“五指权里,其背为捶。”权者“卷”或“蜷”也,即向里蜷曲的意思。所以五指向里收拢蜷曲团握,即为捶。捶即是拳头之拳,为名词。太极拳的拳形为四平拳,即拳的四维均须平整。其蜷曲成拳的形式为:以中指领先,四指并拢蜷曲,指尖微微触贴掌心,然后将拇指轻轻盖压于中指中节,慢慢  相似文献   

5.
王志远 《武当》2007,(3):17-19
太极应用捶法,还有“打虎势”“双峰贯耳”“上步七星”“弯弓射虎”,加上拳掌互变的“白蛇吐芯”,恰好也是五势,可称未冠以捶名的另类“五捶”。因其势式均采用“怀抱双捶”的形式,故此五捶称为“复捶”五捶,现顺沿前所述之五捶将太极复捶五捶斟解如下:  相似文献   

6.
雷!师泰 《武当》2008,(5):20-22
五十、单鞭五十一、右通背掌左脚向里扣的同时,左掌随着身体右转抬起到额头处。身体继续右转,右手不动,重心仍在左脚上,停住。该式与“三通背”中的左式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7.
动作名称【第一式】起势【第二式】云手【第三式】单鞭【第四式】肘底捶【第五式】白鹤亮翅【第六式】左搂膝拗步【第七式】手挥琵琶【第八式】高探马穿掌【第九式】转身撇身捶【第十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一式】上步揽雀尾【第十二式】十字手【第十三式】 收势  相似文献   

8.
9.
动作名称【第一式】懒扎衣【第二式】开合手【第三式】单鞭【第四式】云手【第五式】右通背掌【第六式】王女穿梭【第七式】上步七星【第八式】右起脚【第九式】转身左蹬脚【第十式】践步打捶【第十一式】翻身双摆莲【第十二式】双撞捶【第十三式】阴阳混一  相似文献   

10.
文龙 《武当》2006,(8):21-24
八卦掌有基础腿法七十二种,连环腿法六十四种,混元腿法六十四种,地趟腿三十六种,腾空腿法七十二种,龙行腿法三十六种,金鹞腿三十六种,雁形腿法三十六种,雀形(包含燕形、鸡形、鹤形三种)腿法七十二种,手腿阴阳金刚连环腿一百零八种。其它腿法还有搓腿七十二种,摔腿七十二种等等。燕雀腿便是雀形腿法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正确开展,对当代大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完成繁重的学业,成为新世纪合格的社会工作者,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如何正确进行太极拳教学,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体验,认为应加强对太极拳原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他们对太极拳每一招二式的内在体验。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遵循教学规律,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英昂 《精武》2008,(9):50-52
此趟,乃为练习勾、扫二诀直劲之法。 承第二趟正探腿右式至尽.配合身向左转后之势,收左掌至腿际.同时提右腿,运劲至右脚之前胫部,向前勾扫自己左脚之后胫部(右脚勾扫时,左脚须迎力施劲站稳,否则可能将自己勾倒)(图11)。  相似文献   

13.
李英昂 《精武》2008,(8):18-20
李英昂先生是香港著名武术家,在武学研究与实战方面都颇有建树(在互联网视频上有一个信息共享的空间,可以领略到他的风采).据我所知,李先生习武以来所著的武术书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令人惊讶,此《二十四连环腿法》在其作品中显得格外醴目——他找到了武术家自己的方法论,所以其意义并非仅仅在于拳术方面的鲜明个人化以及攻防技术的独到,更重要的在于他对实战理论的发现与“把玩”。这种发现与“把玩”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知”的积累,也体现在以亲身尝试“行”的态度去验证。供职《精武》以来,一直以能为读者朋友推荐一些有足够魅力的文章,吸引大家审视并获得视觉的快感与满足为快乐。几经筛选,希望这篇堪称一流的作品能激起读者的联想和喜欢。  相似文献   

14.
文龙  唐金柱 《武当》2006,(9):24-26
(接上期,图示左侧穿白鞋者为甲,右侧穿黑鞋者为乙)6、金鸡上架乙右拳向前按压甲左手,同时疾出左拳冲打甲面部,右腿则屈膝以膝关节向前冲撞甲肋部;甲见招,身体疾向右向后转身180度,同时,左脚经右脚尖前向右侧扣一步,两腿变成左横裆步;两手则从左向右下经右侧向左侧划一圆圈,分别按压乙左拳和右膝盖。(如图25、26)乙见甲以左右手按压其左拳和右膝,右脚立即落地,右手屈臂以肘盖切甲头部而来,甲见招,左脚立即往右脚内侧震脚,当左脚落地时,甲右膝盖迅速向乙小腹顶击,同时,左手以小臂迅速向头上架住乙右肘,右手则变钩拳勾打乙下巴底,目光注视乙脸…  相似文献   

15.
王志远 《武当》2007,(1):19-21
太极拳运动中,手足是最活跃的部位。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步法第九》曰:“今夫四肢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以故应战,对战,本诸身。  相似文献   

16.
张秋  剑锋 《中华武术》2005,(3):46-49
十四、跃马扬鞭。动作①右脚向正前一步落下,左脚向前上一步,两腿成左高虚步;左掌向正前拍击;右掌屈肘向下至右胁外侧。(图54)。  相似文献   

17.
按:此拳谱,余无意间购得于书肆,原名《太极拳图解》。是谱封面云:“丙子年丑月中起笔。”当为民国25年,即1937年所记。因其名图解,然谱中有解无图,恐作者别有图谱另行。考其内容,每式均分释名(解名)、图解、注意、应用,而详述太极拳各式名称由来、分解动作、注意要领、攻防技巧。当为作者习练之经验总结。 余此次整理,因本谱存解无图,故将标题及文中“图解”均换为“解说”。文中“释名”“解名”交替使用,今统一为“释名”。凡文中错、讹、衍、脱之处。均顺其文意而改之。由于本谱作者编号共为四十六式(实际其中涉及多于此数),故吾定名为“四十六式太极拳解说”。 望此谱之整理,能对太极拳之发展,多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王志远 《武当》2006,(12):13-15
王宗岳《十三势歌》曰:“变转虚实须留意”。杨澄甫说:“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义”。陈鑫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董英杰在《太极拳释义》中说:“全部太极拳之精华奥妙,尽在虚实二字之运用。”《牛连元转授之杨氏九诀·虚实诀》歌曰:“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拳谚又云:“虚实刚柔之谓拳”。由此可见,虚实范畴的体现,就是太极拳经、拳术的基本点。虚实即阴阳变化,有变化方能生技巧,有技巧乃可以言拳术,倘虚实不分,则成孤阴独阳,无生长变化可言,更无能变技巧之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谙虚实或不懂得分虚实,即不明阴阳、动静、刚…  相似文献   

19.
陈中燕  黄鑫  青龙侠 《武当》2008,(12):29-31
在史式八卦掌里,腿法之多,是其它流派所不及的。杨荣本所传之八卦掌,充分体现了八卦掌腿法的精妙之处。在其所传的六十四式里,含腿法的就有二十一式,几乎占拳路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雷师泰 《武当》2008,(3):19-21
(接上期) 动作 五、提手上式 (1)重心移到左脚,将右脚提离地面并到左脚旁(钩着脚尖),落地时脚尖虚点地,脚跟提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