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管理是政府一项重要的职能,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互联网环境下,以互联网为载体形成的网络新闻舆论给政府公共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就网络新闻舆论对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影响做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永峰 《新闻知识》2012,(12):30-32
与传统公共舆论相比,网络公共舆论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放大效应等一系列特点,同时作为一种舆论手段,网络公共舆论在政府公共管理中发挥着反映公众意愿与呼声、充当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必然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会公共事件频发直接导致网络舆情压力持续攀升,应对网络舆情也成了处理公共事件的重要课题。但当政府在舆论场中形成了对固有回应范式的路径依赖时,是否存在可促进其范式重构的因素,以及如何建构,并以此实现综合高效治理,也成了网络舆情治理研究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4.
张传香 《新闻知识》2012,(1):41-42,38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众多网民对于社会(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或简言之为网络舆论和民情.网络舆情常态化,并不意味着波澜不惊而是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特点.互联网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网络舆论虽不够严谨,却越来越值得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越来越积极地应对和回应,互联网也成为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传播风险是一种新闻价值较高、危及社会稳定的舆论风险。从学理层面考察,其构成要素主要有四个:网络技术赋能下的谣言裂变几何级数扩大传播风险的影响规模、社会冲突积累的负面情绪构成风险爆发的社会心理基础、政府的信息堵塞举措加剧传播风险扩大化、主流媒体新闻框架不当激发网络话语对抗风险。从实践路径来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传播风险,首要工作是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健全的公共服务产品提高政府公信力;其次,践行时度效原则,运用政务新媒体和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发出权威信息;此外,主流媒体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以新闻专业主义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灾害频出、人为过失不断、社会稳定日益受到挑战的今天,深入研究传媒的功能,研究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影响,特别是传媒如何趋利避害,发挥好其对公共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引导舆论方向、抚慰公众情绪以及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武汉水污染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从舆情传播路径的角度,发现网络舆论生成中的几个主要推动因素,包括新闻报道、网民讨论(包含意见领袖推动)、政府回应等,并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凸显,正日益跻身社会主流舆论行列。本文将分析微博中意见领袖的形成过程和特征,以及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行为表现,探讨其在网络舆论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以有利于政府在处理社会公共事件时,能够更好地利用微博来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9.
李蓓 《新闻世界》2009,(4):112-114
本文从“华南虎事件”入手,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网络舆论传播的特性相结合,分析网络舆论事件中的民间舆论群体的形成及其对现实社会各种问题的情绪表现或意见表达的特点,这一群体的话语实践对政府、公众舆论、传统媒体所带来的影响,并从中对当前网络舆论引导与调控作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的特征是交互性、及时性,是各种传播媒体当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大部分网络舆论都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因此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会把网络舆论作为参考对象,公共管理过程中同样把网络舆论作为参考的对象。网络舆论把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关系拉得更近,可以使政府及时了解社会动态,让更多的法律法规满足人民群众的意愿,网络舆论是民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让两者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让政府的公共管理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本文章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注意力”政治舆论是政治舆论的常态。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是网络政治舆论的组成部分,政治正确优先、政治道德内驱、政治情感营销、政治情绪渲泄、政治消费成瘾是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的方式和表现。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具有功能极化的典型特征。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对公共权力进行“注意力”监督,公共权力对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进行回应,使二者实现共赢。通过强化个体政治伦理、践行底线自由、技术善治等共识性改进,进而达到自媒体非理性“注意力”政治舆论回归理性“注意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熊萍 《编辑之友》2011,(8):51-54
当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这不仅对政府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媒体舆论引导提出了新课题。舆论作为公众表达意见和诉求利益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强的力量。媒体作为"舆论的放大器",正确引导可以稳定公众情绪,协助政府妥善、迅速地处理危机,甚至化危机为转机;若引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主体"的概念出发,指出舆论主体是舆论活动的承担者,其处于社会联系和环境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体而言,舆论主体即是由能动的个体组成的,在社会中进行舆论表达和公共讨论的社会公众。基于此,本文讨论了公众的能动性和自主性、社会性以及历史性等特征,并进一步从社会转型与新媒体技术变革的具体历史情境入手,探讨了公众开展公共讨论的过程和特点。最后,本文结合"全国民众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认知与态度舆情调查"的结果,分析了当下国内舆论的焦点诉求,同时从公众与政府的互动关系角度,对保障公众舆论表达的自主性和政府积极回应舆论焦点诉求等问题进行了简要总结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网络舆论逐渐成为政府了解民意民情的窗口,对公共决策、传统媒体和社会受众都有重要的影响。十八大后,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开放的程度逐渐加深,网络通过其固有的便利性成为社会大众表达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渠道,普通群众的话语权得到了解放和发挥,本文就是对这种基于网络的舆论产生的社会效应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吕睿 《新闻世界》2010,(11):176-177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作为舆论的一种重要形态,在很大的程度和规模上集聚和表达了民众的意见与看法,也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监督政府的有力武器。本文以2009年的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为例,从议题设置的角度探讨网络舆论对政府处理公共事件的行为的影响,对于政府改善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加大对网络舆论的合理引导和使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柳莺 《新闻世界》2014,(9):99-100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增长,加上意见领袖的空前活跃,给我国的网络舆论生态带来了不确定性。如何有效的引导网络舆情,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意见领袖通过意见影响他人的判断,改变他人的想法,这种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本文通过对意见领袖在微博上的倾向化表达的研究,探索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如何为危机事件中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余霞  任红丽 《新闻世界》2011,(11):123-124
本文通过对“百度贴吧”中关于日本地震这一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的研究,结合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引导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上的网民情绪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本文从网民情绪和网络舆论的概念入手,阐述网民情绪的形成机制,浅析网民情绪与网络舆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网民情绪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别是增加网络舆论的煽动性和感染力、提高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速网络舆论的生成和衰退。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是网络时代特有的公共舆论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舆论对人们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加大,与人们的生活日益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环境下,公众舆论不仅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公众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舆论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本文重点围绕李普曼的舆论观,对新媒体环境下公众舆论形成的条件要素、环境变化等进行论述,并以微博平台作为具体案例对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公众舆论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公众舆论主要具有批判性、公开性、非理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艾萍  吴余 《东南传播》2011,(10):49-51
网络舆论作为互联网时代民意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各类公共事件的传播扩散和解决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监督作用。本文通过对"我爸是李刚"事件的传播过程和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对网络舆论的开放性、互动性、主体的大众性和虚拟性等特点进行探讨,根据目前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自发性、匿名性、盲从性和网络暴力等问题,试图从网络自律和政府监管两个方面入手,促使网络舆论监督发挥更加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