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情与文化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没有统一教材,各校在授课内容选择和授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教学效果各异。文章依据国家汉办制定的相关文件,以某本科院校国际学院设立的《中国国情与文化》课程为例,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2.
增进乡村教师的民族乡土情感、提升其服务民族教育的专业意向,除依靠国家有关政策外,不断深化其专业情意也是可行办法。可以通过民族地域内的生态、传统与习俗等的影响,让乡村教师在感受和领悟民族地域文化的同时,增强认同感,进而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提升其教育教学技能水平,丰富其自我效能感,坚定其服务民族地域乡村教育的职业信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教学问题一直是对外汉语学界的核心议题之一。1990年代以来,在“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这一对外汉语教学原则中,文化始终被视作学习语言的“依托”和“背景”,并未受到真正的重视。这与对外汉语教学将自身的目标定位为培养交际能力有关。进入21世纪后,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向汉语国际推广的转变,出现了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上限的新探索。围绕如何打通具象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抽象化的思想文化,如何打破国际本科生学习中国文化过程中的文化隔膜等教学难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中国文化》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相似文献   

4.
《舌尖上的中国》是去年最令人瞩目的节目之一。在网络新媒体咄咄逼人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它不仅在央视一套非黄金时段收视不俗,同时,背靠中国饮食文化,在法国戛纳电视节上引发国外媒体关注,仅播映权就卖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部记录中国美食的节目为何能成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5.
乡村学校实施在地化教学,有利于在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有益于乡土知识的实践转化和乡土文化的传承创新,进而培养乡村学生关心、重视、思考乡村发展问题的素养和能力.因此,乡村学校在地化教学有效契合了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有助于激发乡村学校的内生动力,厚植乡村发展的人力资本,弘扬乡村的优秀文化传统,还有助于回归乡村教学的育人本真.基于此,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地化教学的实践路径主要有:重构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和融入乡土元素;重供给侧改革,保障在地化教学资源供给;做好规划设计,细化在地化教学改革方案;引入新兴技术,助推在地化教学改革创新;拓展教学时空,推动在地化学科跨界融通.  相似文献   

6.
对文化的考察和理解是我们认识、感受和理解装饰艺术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去探索装饰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依托地域文化,通过文化调研、课堂交流讨论、项目引进课堂和创建本土知识体系等方面,引导学生探索装饰艺术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文化的考察和理解是我们认识、感受和理解装饰艺术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去探索装饰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依托地域文化,通过文化调研、课堂交流讨论、项目引进课堂和创建本土知识体系等方面,引导学生探索装饰艺术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和发展,当代中国国情的诸多方面,也是历史形成的。《中国古代史》课程自然是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生动教材。作为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国情——人口众多,自宋代以来就一直存在着,至清代凸现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向青年学生讲透中国人口问题演变的来龙去脉,有益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国情观,做到科学、辩证、历史地看待和认识包括人口在内的当代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9.
英国在全球数百年的殖民扩张中,殖民手段逐渐成熟,隐蔽,从早期的武力征服到中后期的语言文化殖民,从肉体枷锁到精神桎梏。乔治.兰明的成长小说《在我皮肤的城堡中》为读者充分展现了宗主国英国的语言文化殖民在殖民地巴巴多斯的深远影响:语言文化殖民凸显帝国的强势文化,隐没少数民族的弱势文化,使殖民地人民失去自我,成为驯顺的他者。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优质均衡发展和教育资源的配置要求。在地化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实践探索。以乡村学校劳动教育为着眼点,对在地化提升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进行分析,认为当前乡村学校劳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认知空间、资源空间、本原空间和师资空间,提出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与质量的提升要切实围绕在地化这一特点,从理念图景、物质图景、实践图景和主体图景等四方面入手,发挥自身作用,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提升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效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我校就开始面向全校非汽车专业学生开设了素质选修课《汽车文化》,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开创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我校汽车文化的普及和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三国杀》作为一款蕴含三国历史文化元素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是三国的真实写照。通过介绍《三国杀》与《三国文化与三国杀》课程,提出课程教学从《三国杀》人物技能、人物语言、插画美学、文学四个方面学习三国历史与文化,最后指出将《三国杀》带入课堂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学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丁超 《辽宁教育》2023,(24):12-14
乡村学校需要正确认识乡村教育在地化的价值与意义,通过乡村教育在地化,实施基于乡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鞍山经济开发区达道湾镇小学中心校对本地资源进行有效开发,通过课程实施、学科整合、活动设计等路径,加强学生、学校与乡土的密切联系,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使赵村志》 的编修开创了晋中地区校地合作共修村志的新模式.地方通过与高校合作,既保护地方文化,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高校既实现了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的功能,也促进了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成长,学校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传统的“面授教学”未能如期开展。一时间“停课不停学”成为疫情期间教育界的主旋律,应急性线上教学也成为疫情期间的常态化教学方式。应急性线上教学不同于传统远程线上教学,在有限的准备时间和资源条件下,如何顺利开展应急性线上教学并保障学习成效是值得探索的课题。分析应急性线上教学特性,给出应急性线上教学的几种策略,并以《老年医学》课程为例进行实践。通过对整个学期开展线上教学情况的梳理,验证应急性线上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可为今后应对突发情况下的线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地化教育是针对乡村教育城镇化所带来的各种教育危机而采取的一种新的振兴乡村教育的手段,但近几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高速推进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的精神文化断层、空间环境被挤压、教育价值严重偏向城市,致使乡村教育成为乡村的“他者”,对乡村教育实施在地化产生阻力与障碍。为有效地实施在地化教育手段,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应彰显乡村的文化价值,促使乡村教育从“他者”回归“本我”;把握乡村教育在地化的尺度,促使数字化技术为乡村教育赋能。  相似文献   

17.
去冬至今冬,在乡下呆了一年。不得近侍母亲,只匆忙回家望过几番,除此惟于梦中相见相慰。而梦有吉凶。便吉梦怕反,凶梦疑真,好梦坏梦,总难释怀。就常寄钱寄药,常寄语,但内心总是难消停。  相似文献   

18.
19.
媒介融合的深入发展扩大了传统媒介的文化传播途径,改变了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文章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以媒介融合的视角对其文化传播过程和传播要素进行了分析。该片的成功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和文化传播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为新时期中国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