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借助数字经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碳生产率,是实现农业“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农业碳生产率;运用替换解释变量法、剔除部分样本、调整样本期以及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和农业碳生产率之间有正向关系,并对其起到中介传导作用。同时,数字经济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东部地区、产销平衡区和高技术创新能力地区的影响效应最显著且最大。数字经济对农业碳生产率的提升存在门槛效应,在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跨越门槛值后,其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是中国经济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是畅通循环、整合要素的关键力量。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削弱了省际间的市场分割程度,促进了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从作用机制上来看,数字经济可以通过赋能流通业发展进而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采用门槛模型表明,数字经济和流通业发展对于助力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的正向影响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大理市7个自然村14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作为研究样本,在分析大理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特征的基础上,就劳动力转移对大理市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大理市农业生产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若转移人口超过临界点,势必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效应较突出,但就对农村生活而言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为此提出通过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金融在作为农业大国的情况下不仅发展相对落后,其支农的力度、结构都存在不足,导致中国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分析1978-2011年中国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与冲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外生于中国经济内生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农村金融却没有很好地促进农民增收。财政支农在力度和结构上都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导致无法发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同时,农村储蓄和农业信贷由于"金融抑制"、"金融门槛"等不合理农村金融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无法从根本上发挥其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加之国家发展战略的配合,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贫困。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中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利用1995-2011年中部六省面板数据建立PanelData模型,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运用协方差分析检验判断模型类型,对中部六省农用机械总量、农业固定资产、农业劳动力投入、农业土地投入与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用机械总量、农业固定资产、农业劳动力投入、农业土地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农业固定资产和农业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生产总值增长具有负向影响,而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土地投入对农业生产总值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政府需要制定支农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加大农村固定资产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6.
影响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农民收入的各个因素进行相关的定量分析,了解到农民平均收入除了受耕地数量、家庭人口数目和主要家庭劳动力年龄的影响,还越来越受到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教育在农村中的影响越来越重。同时对影响农民平均收入的其他因素作了简单的分析。因此,必须正视城乡收入差距态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推动城镇化进程.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现就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从总体上有利于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但作为"逆淘汰"式转移,也造成了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三农"问题的及时解决。而农民工从城镇"回流"和返乡创业正好弥补了"逆淘汰"式转移的不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力、物质与社会资本,有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面板模型考察中国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发现: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当人均GDP较低时,研究生教育促进经济增长,当人均GDP跨越门槛值时,这种正向作用有所增强,与此同时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根据我市农村经济的实际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文章分析了我市农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3-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熵值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对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测度;然后在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经济地理嵌套矩阵下,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与市场进入门槛水平,从而对我国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经济地理嵌套矩阵下的空间效应最突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带动区际之间的良性竞争,对地理距离关联省份的出口贸易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和获取资源的不及时,在邻接矩阵和经济地理嵌套矩阵下,间接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增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剖析了数字经济和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其绿色效率的影响机理,采用2007-2016年数据,分别测量了我国沿海省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利于海洋经济绿色效率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具有正向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有非线性的正效应;数字经济对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影响有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从总体上有利于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但作为“逆淘汰”式转移,也造成了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三农”问题的及时解决。而农民工从城镇“回流”和返乡创业正好弥补了“逆淘汰”式转移的不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力、物质与社会资本,有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是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综合效益低又是我国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五年来,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收人,必须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根据我市农村经济的实际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文章分析了我市农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通过农民收入的提高,推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市场的消费,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对农民的收入现状、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劳务输出成为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解决农村劳动力供需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豫南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劳务输出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楠杆镇为例,分析该镇劳务输出特征以及劳务输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对豫南地区农村进一步开展劳务输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延伸,契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金融创新的本质要求,未来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数字普惠金融必然是重要的驱动力。基于中国2011—2020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数据,通过面板门槛模型的构建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中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这一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替换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按人均GDP门槛值将我国划分为欠发达、较发达和发达省份三大区间,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经济较发达和发达的省份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即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提供了重要的“数字机遇”;但是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农民却面临着明显的“数字鸿沟”。在数据要素、数字技术等“新动能”催化下,数字金融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路径”,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进一步纾解城乡间数字基础设施鸿沟、破解城乡居民数字化应用鸿沟、缓解金融机构间数字化发展鸿沟。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收入增速减缓的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对我国经济,社会及政治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目前,农业自身也无力为农民增收提供有效空间,劳动力的严重过剩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增收,开放的农业市场也给农民增收带来严峻挑战,加速推进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是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