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代以来,外国少儿歌曲在中国大规模的流行有两次,一次是20世纪初外国儿歌曲调大量进入国内,以此时兴起的学堂乐歌为代表。学堂乐歌,指清末民初我国新式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和课本中所教唱的歌曲。另一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外国少儿歌曲涌入国门。这两次外国少儿歌曲的流行都对音乐创作、少儿心理、社会文化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开端。它产生之时,正是内忧外患之际,梁启超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受当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社会文化思  相似文献   

2.
陶然 《华夏文化》2000,(3):13-14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在启蒙思想的呼唤下,终于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潮流。古老的中国开始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君主专制政体向民主共和政体转变、古代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在诸多方面与西方不同,这种不同点几乎是众所周知的,兹不赘言。  相似文献   

3.
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虽然没有发生体制上的根本变化,但却在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租佃关系以及城市经济等各方面发生重大的变革。因而,当新的统一王朝宋朝建立时,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许多层面,诸如政治、思想、文化、艺术呈现出与盛唐大不相同的面貌,音乐文化领域也不例外。有现代音乐史家对唐宋音乐作过音乐学上的研究,认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在宋代  相似文献   

4.
尹洁 《华夏文化》2000,(3):10-12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两条:其一,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其自身通过改造和转换也获得新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长得以保存、认同和传承。其二,传统文化自身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对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我国出现了女子学堂,为女子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女学生们在学堂里接受新知,增长见识,研习学问,在德、智、体、音乐、美术等方面都受到了训练,一些人还接受了医学、法律等方面的职业训练。女子学堂促使女子走出闺阁,走向社会,弥补了中国传统教育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中成就最大、所用精力和时间最多的两项事业就是办企业和办教育,且几乎是同时开始、齐头并进。张之洞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不仅表现为办学堂多、类型广、范围大,更重要的是他在废除...  相似文献   

7.
重庆近代职业教育兴起于清末“新政”时期,依照“新学制”的规定,设立了实业学堂及专门学堂,从教育目标、内容到教育方法都旨在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服务于重庆近代农、工、商业的发展需要。重庆职业教育制度的形成,对重庆教育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以前,受“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妇德”观束缚,不曾有过专门的女子学校教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伴随着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展开,女子教育作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被提上了日程。在改良派和革命派推动下,中国近代民办、官办女学如雨后春笋,遍及全国各地。同时,“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式女学教育思想也贯穿于近代女子教育的始终。戊戌维新时期,改良派看到外国教会在中国创办女学堂,教育中国妇女,受到很大刺激。“西人在我通商之地,分割之境,皆设学校教堂,以教我女子。我有民焉,而俟教于人,彼所以示辱我也,无志甚焉…  相似文献   

9.
欧美近代文化,以14世纪文艺复兴启其端,以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为其形成的标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作为与欧洲中世纪神学完全不相同的文化形态,参与了欧洲冲块封建意识形态的斗争。欧洲近代思想的先驱者们,曾经广泛而狂热地运用中国的文化材料,守护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的摇篮,并在尔后形成的西方近代文化中留下了不灭的光辉。欧洲人大约八16世纪开始,把寻求摆脱神学迷狂的眼光转向中国。当时,葡萄牙著名的学者乔安·巴罗劳斯(JoaodeBarros1496-1570)在其所著的《每十年史》的《第三十年史》中,第一次以文艺…  相似文献   

10.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江苏、上海等地考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江总书记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的建设一项根本任务和要求提出来,不但是对党建理论的总结和发展,而且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刻总结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与近代民族实业家的创业精神李玉传统文化与近代化这一课题乃目前一大学术热点,但研究者的注意力多集中在文化自身发展或文化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上,相对忽视了传统优秀文化对近代民族实业家的影响。事实上,传统文化直接影响到了民族实业家们的思想境界、心理...  相似文献   

12.
刘佳  过伟敏 《中华文化论坛》2015,(2):151-156,192
中国近代,公共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历程和时代的变革,充分体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性和文化交融的复杂性。镇江近代公共建筑从一个点折射了中国近代"边缘城市"的演变历程,是近代建筑向现代建筑转型的重要类型和主要推动力。与传统建筑相比,镇江的近代公共建筑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拥有新功能,充分体现了其典型性和时代性,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转型杨宪邦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时期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天崩地解"、"狂飙突进",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近代。社会实践发生亘古未有的剧变。与此相适应,中国文化结构由基层经中层到上层,即由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晚清新名词的引入是中国语言文字体系现代转型的重大事件。它表明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价值与人们的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型的程度,也表明了其时语言文字发展的现实情况与水平。在众多反对声中,新名词的使用逐渐获得合法性,代表了近代以来文言的浅近化发展方向,改变了中国既有书面语体系的面貌,是五四现代白话文产生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宁馨王启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展开了多次争论和讨论。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和其它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仅仅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土壤。从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轫于夏商周三代 ,定型于秦汉 ,又经唐宋元明清历代沿袭发展 ,近代开始走向没落。其中封建社会历时达两千多年 ,封建专制制度相当完备 ,封建主义的政治思想也相当系统、精密 ,在参与和作用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主体形象的塑造中 ,经过长期的演变、积淀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因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应该说主要是指封建政治文化。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牢固建立在封建社会小农生产的经济基础上 ,以封建专制制度为物质依托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以人治主义为中心 ,已深深的渗入民族的血液和骨髓之中 ,在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龚自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潮的重要先驱。作为一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起过开风气作用的著名思想家,他不仅具有引人注目的政治、经济思想,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文化思想。他有关黄帝、炎帝及炎黄文化的论述,就是他文化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对炎黄为"民族始祖"的体认龚自珍明确认为,生活于中华大地上的人们,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发展的自觉设计张岱年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自上古时期以至中古,各在自己的轨道上发展,而各具特色。自16世纪以后,西方社会突破了封建等级制的束缚,率先进入近代文明时期,而中国仍在原来轨道上徘徊。到18世纪,西方列强东侵,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压之下,中...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中华文化的发展正处于重要时刻。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和社会向近代的发展,中华文化就处于深刻的转变之中。古代的传统文化如何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能否以及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100多年来,人们思考、探索,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主张,进行了长久...  相似文献   

20.
音乐在世界几乎所有的宗教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欧洲,基督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文化现象与人文关怀体系对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长期的统治作用,因此,与之相伴而生的基督教音乐成了欧洲社会传播心灵信仰的重要手段。在基督教徒的观念中,音乐是来自上帝的祝福,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许多音乐家笃信基督,并通过弥撒曲、受难乐、清唱剧、康塔塔等音乐体裁的创作表达其虔诚而神圣的宗教情怀,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音乐篇章。然而,由于各个民族历史背景与文化语境的差异,具有不同宗教信仰或是同一宗教的不同教派之间,对音乐的看法、态度也往往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