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使用文献法,目的在于研究后现代心理学人性观视域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作用。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涉及社会职业认可、教师个体专业素养提升的问题,也涉及复杂的人性问题。后现代心理学的人性观认为,人是多元化与去中心化的,是具有主体性与差异性、独特性与创造性的。后现代心理学人性观可以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一定启示。这种启示表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要使教师能以更开放的态度来面对自我与学生,建立起去中心化的教师;要能够适应不同角色的集合形成多元化的教师;要能够打破个体创造性的局限建立群体反思具有创造性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性本质的争论由来已久,却始终都没有统一的结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性本善,人性是发展的、自主的,人性是一个不断发挥自身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后现代心理学看到了人本主义人性观的局限性,认为人性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受话语、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以一种整合的、多元的视角来看,创造是内在于人性的基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现代教育和后现代教育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幽暗的现代教育观把人设定为被动的存在、功利的诱物、封闭的设定及僵化的客体,造成了现代教育对人的创造性的极大遮蔽。敞明的后现代教育人性观认为人是创造性的存在、精神的成长、开放的无限及自由的主体,这极大地释放了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现代教育和后现代教育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幽暗的现代教育观把人设定为被动的存在、功利的诱物、封闭的设定及僵化的客体,造成了现代教育对人的创造性的极大遮蔽。敞明的后现代教育人性观认为人是创造性的存在、精神的成长、开放的无限及自由的主体,这极大地释放了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师观是建立在近现代技术理性基础上的,后现代教师观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解构。后现代对教师应然的角色进行了确证。后现代教师观是对教师精神的重大解放。教师在引导学生成人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人性和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和后现代思潮在许多方面不谋而合,他们的研究倾向和对人性的看法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思想动态。探讨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后现代思潮的契合之处,不仅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也为认识教育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曾碧 《甘肃高师学报》2013,18(3):135-137
从20世纪中叶认知心理学经历的重大变革出发,对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作详细评价,描述了从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取向发展到认知心理学吸收了联结主义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后现代主义特色的新的研究取向的过程,阐发了一种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新范式,即认知心理学的生成观。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的“元叙事”——科学主义心理学由于过分强调“方法中心”、“唯实证主义”而使整个心理学陷入危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去中心”等观点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语境和思路。以后现代主义为依托的后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主义心理学展开全面解构和批判.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未免矫枉过正。心理学的发展应从科学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学中汲取精华。建构一种多元取向的大心理学观。  相似文献   

9.
评述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后现代心理学中对自我的解释.阐述后现代思想的两大显著特点:人类所追求的价值和个体的自由意志,探讨了自然科学对后现代心理学的影响,提出了自我的一些新的后现代解释,以及现代自我到后现代自我的发展过程,并且论述了在这个过程中对自我的诠释.最后总结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后现代自我或自我的跨现代模型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现代教育和后现代教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由于现代教育观对人性幽暗的判断的先天不足,造成了现代教育对人的创造性的极大遮蔽。而后现代思想积极张扬人的个性,解放人的主体性,是对人的又一次思想启蒙:人是创造性的存在、人是精神的成长、人是开放的无限、人是独特的个体、教育成就创造性的人。后现代教育释放了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心理学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和现代心理学陷入困境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探讨处于后现代境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机制的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新维度和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以实证主义为逻辑起点走向了其作为现代自然科学的道路,但百余年的发展并未真正解决心理学的根本性问题。作为后现代主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后现代心理学,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心理学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对现代科学公共知识的进一步约束和完善上。我们对心理学现代性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心理学后现代建构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认识论与治疗心理学的实践认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认识论的思想内核表现为:无根基、零碎化、建构主义、新实用主义。治疗心理学的实践认识论的基本主张与后现代认识论异曲同工,否认任何形式的知识产生的认识论基础,尊重知识体内的理论与技术的差异性,肯定经验的认知建构,推崇新实用主义。治疗心理学为后现代原理的应用树立了一个典范,为其他学科的后现代转向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文化思潮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文化运动,它对包括心理学等诸多领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作为后现代文化思潮的产物及组成部分,实现了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的衍变.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而文化建构主义认为心理与文化是相互建构的关系.文化建构主义开启了一种新的心理科学观、理论观,大大拓宽了心理学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论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的理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论特征:以后现代建筑理论为模型,以后现代历史哲学为基本纽带,以后现代文化政治为最终导向.以后现代建筑理论为模型使她的诗学具有清晰的逻辑性,但也使其理论基础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她对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和文化政治策略的独特解读,也与詹姆逊等新左派理论家颇有不同,对两者的比较将大大加深我们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两个哲学流派的思想解析入手,以大众流行文化实例对其理论进行现实分析和解读,说明在后现代思潮冲击之下人类社会生产产品的同质化现实以及人们在面对多重冲击时难于选择的焦虑状态。并依靠结构主义和后现代现实来解读当前状态下人类被机器异化的事实,论证中国是在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三重力量的解构下的发展中社会。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思潮与心理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转入“后工业社会”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本文主要论述后现代思潮对“现代心理学”的反思,以及对今后心理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科学观大致可分为解构型后现代科学观和建构型后现代科学观.作为对现代科学观的颠覆和超越,解构型后现代科学观消解科学的客观性和经验基础,告别理性,解构宏大叙事;建构型后现代科学观重构科学客观性,拓展经验内涵,重构理性以及科学的文化典范.后现代科学观凸显了科学的人文性,但蕴含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又危及科学与人文的和谐发展.当代科学观的重建,应批判性地汲取后现代科学观的合理思想,而不应盲目追随其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哲学对西方二元论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对齐一化思维方式的解构、对多元化和差异的推崇、对他者与自然的尊重,对于我们走出现代性所造成的生存危机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建设性后现代的科学和技术范式,简称科学和技术的建设性范式,打破主体性哲学和意识哲学所支持的现代科学的世界形象,矫正征服、宰制自然的技术方案,为我们走向和谐发展的以后工业工程样式为主的当代工程提供了可能性。作为"自在自为"的反思性后工业工程不同于现代工业工程,它所崇尚的价值观表现在自然观、生态观、发展观上充满深沉的历史感、未来意识和人文关切。它是在对历史上的工程样式———前现代以农业为主导的"自在工程"和现代以工业为主导的"自为工程"的辩证统一与扬弃,是经过了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新的提升与飞跃,即发展,不仅遵守"天道"、依循"物道",而且张扬"人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