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新  刘景裕 《体育科研》2002,23(2):27-28
通过简易背向推铅球技术教法 (以下简称新教法 )和传统的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法 (以下简称惯用法 )在大学普修课进行教学的对比实验和分析 ,确定新教法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做为一种实效性较高的推铅球技术,不仅为世界各国的铅球运动员所广泛采用,同时也是做为普通高校田径课程中铅球教学的主要教材。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法的研究,特别是通过整体性教学实验对该项技术的研究为数并不多,通过对北京市部分高等院校的调查、访问及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看,当前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在教学中多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3.
<正> 民主德国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对短长攒步推铅球技术(即滑步距离较短而滑步后的推球步距离较长。见图1)不断地进行改善和提高,多次创造了世界纪录,成为世界推铅球技术流派之一。但短长滑步推铅球技术问世以来曾经产生一些争论:有的人认为是靠力量的愚笨的技术;有人认为此种技术仅适用于优秀运动员而不适用于低水平运动员,更不适用于初学铅球技术的中学生。果真是这样吗?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的回答是:短长滑步推铅球技术不仅适用于优秀运动员,更适用于初学者,当然包括中学生。在理论上:短长滑步技术比“传统式”滑步技术(即我国教科书规定的和我国绝大多数运动员采用的滑步技术。见图2)更易于取得正确的投掷前的预备姿  相似文献   

4.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对于少年投掷运动员来说,是一项技术较复杂而又难以掌握的投掷技术。传统的推铅球技术教学,动作过程较长,不利于少年选手的重心稳定和集中注意力。为此,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对铅球有关技术资料的研究,设计了适合少年运动员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其结果取得较好的教学与训练效果。这种教法有利于运动员加快掌握动作并为进一步向先进投掷技术过渡奠定了牢固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铅球技术与教法的现状多年来铅球技术的教学方法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还只是停留在五十年代的水平上。新教材与旧教材在教学步骤、形式以及方法上几乎没有多大区别,的确值得我们深思。陈旧的传统教学方法及手段造成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厌倦情绪,不能满足于他们的求知欲望,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下,所掌握的东西远不能适应当今铅球技术发展的要求。更需指出的是,我们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  相似文献   

6.
滑步推铅球是高中体育教学大纲规定教材,过去我教了滑步推铅球技术,效果不理想,在成绩考核或“达标”测验中,多数学生不用滑步技术推铅球,而用原地或垫步方法推,为什么呢?经了解,原因有二:一是难学。滑步推铅球是项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的教材,由于女生力量差,灵敏性不够,掌握滑步推铅球技术并要提高成绩,困难很大。二是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不好,投掷成绩反而下降。根据这一情况,上学期我在高二年级两班女生教学课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县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教学目标管理 1.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师为主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是教师组织教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在普通中专滑步推铅球教学中,在掌握滑步和最后用力技术动作上,常见的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二三例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纠正错误的方法,仅供教学参考。教学中的练习顺序:徒手练习,持轻器械练习,完整技术动作练习。1滑步技术上的典型错误、分析及纠正1.1滑步时向上跳、滑距短l·1·l原因分析(l)没能首先向投掷方向移身体重心,就蹬右腿开始了滑步动作。(2)左腿摆动幅度和力量较小。1.1.2纠正强调“先移重心”,再作滑步,并要求沿步达…  相似文献   

8.
背向滑步推铅球的衔接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衔接技术是铅球投掷技术的重要环节,是沟通滑步技术与最后用力技术的关键。恰当地把握这一项技术环节是完整推铅球技术的核心。衔接技术又叫过渡步技术,近几年来,对优秀运动员推铅球的衔接技术有适当的分析。本文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对衔接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目的在于正确阐明衔接技术的要领,衔接技术与滑步技术、预行速度、重心移动轨迹等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使整体技术更加符合运动技术原理,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推铅球的技术,到目前为止普遍还是采用侧滑步推和背向滑步投掷。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改革,也有许多人以旋转式和退步式来代替滑步的研究和实践,不论采用那一种技术投掷都是为了在2.135米内的投掷圈获得铅球的初速度,最终目的是提高铅球在空中运行的距离。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初一和初二学习原地推铅球,初三和高一学习侧向滑步推铅球,高二高三学习背向滑步推铅球。由此可见滑步推铅球要经过四年的教学过程。而多年实践的体会,大多数  相似文献   

10.
滑步推铅球最佳推力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滑步推铅球与原地推铅球是有差别的,滑步推铅球的出手速度和出手角是由预先速度、推球速度和推力角共同决定的、本文根据速度合成和斜抛物体运动规律计算表明,滑步推铅球的最佳推力角约为45°,运动员要以45°的角度猛力推球才能获得最佳投掷  相似文献   

11.
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中叠加式与扩展式两种不同的程序设计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教学程序设计均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叠加式教学在掌握规范化技术与形成良好的动作技能上更具优势,其程序设计更能适应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背向滑步推铅球的街接技术进行分析。阐明了街接技术与滑步速度、重心、移动轨迹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衔接技术是铅球投掷技术的重要环节,也是铅球技术中的难点。是沟通滑步技术和最后用力技术的关键,也是保证总体技术连贯协调,速度节奏准确,影响投掷成绩好坏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铅球技术”在铅球教学中的教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铅球技术”为依据,探索适应该技术的教学方法。结果表明:新教法利于学生掌握新技术,且优于传统教法;新教法的教学程序较传统教学程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推铅球技术;衔接技术应作为体育专业学生推铅球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采用叠加式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进行比较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叠加式教学法更能适应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的特点,教学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运会女子铅球第一名李梅菊和第四名张春景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三维摄影拍摄和三维录像解析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出准备阶段人球系统的加速下落和制动与最后发力阶段铅球提前离颈两种技术动作的改进方法;对技术动作进行新的解释,使之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更清晰;以新的评定方法评定鞭打动作和超越器械动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程晓燕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对女子铅球运动员程晓燕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论:程晓燕在起滑时左腿摆动垂直分速过大,水平分速相对较小,重心腾起角增大;过渡步阶段单支撑时间过长,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最后用力阶段主要加速点(用力点)较为突出,加速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滑步推铅球的纠错方法●郑定明滑步推铅球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投掷项目,对于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特别是发展上肢和腹背肌及下肢力量,有着显著的效果。但在教学和训练中,学生往往难以掌握动作,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因此,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纠错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  相似文献   

19.
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侧向滑步推铅球可以发展中小学生的力量素质和协调用力的能力,其过程是:在直径2.135米的投掷圈内,单手握持铅球于颈部,经过预摆、滑步、最后用力推球和维持平衡,快速将球推出。一、动作要领(以右手推球为例) 1.握持铅球五指自然分开。将球放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根部,大拇指和小指自然扶在球的两侧,手腕微屈(见图1)。握好球之后,持球在右侧锁骨窝处并紧贴颈部,持球臂与肩平行或稍低于肩(见图2)。 2.侧向滑步预备姿势和预摆:握持好铅球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刘相蓉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其推铅球技术的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发现:在滑步阶段,刘相蓉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出现的时机过早,蹬摆技术动作之间连接不理想,右腿离地时小腿与地面夹角过大;在过渡步阶段,重心速度起伏过大,单支撑时间过长;在最后用力阶段,超越器械姿势比较充分,但躯干用力动作操之过急、髋部动作向前不够,表现在用力点不是很突出,加速效果不是很显著、出手时的速度不够快、出手角度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