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迪 《华章》2011,(36)
荣格的重要贡献之一便是通过对神话的研究扩大了潜意识的内涵,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神话是原型的表现形式,荣格对神话的研究不仅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而且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研究和文艺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东西方心理学中各自两个重要心理学概念———集体潜意识和阿赖耶识进行对比考察研究,提出了东西方心理学思想的交汇点及其整合的基础———阿赖耶识,以构建东西方心理学对话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不平衡理论”并非仅就艺术而言,而是关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同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关系一般规律的说明。艺术以独特的个体形式建构、呈现人的内在生命的本体性特征,决定了艺术发展既不同于物质生产和自然科学发展的线性替代方式,也不同于人文学科的范式转换方式,而主要为“累积”与“扩展”方式,同时含有某种递进态势。  相似文献   

4.
老子"无为"概念被误译的问题反映了20世纪西方文化对中国古典哲学的认识误区。译者们的理解根植于自身文化,很难深度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无为"在原文中包涵着"为于始"、"似无为而实有为"、"无为而无不为"三层涵义,而大多数的译文却简单地译为"不为"、"不做",昭显了译者对于老子核心概念"无为"的表面化、简约化理解,以致于陷入"盲人摸象"的翻译误区。只有当原文本文化拥有话语权,中西文化在对等的平面上交流、传播,才能把"无为"的图像原样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真正把握"无为"概念之真谛。  相似文献   

5.
与当时一些政治家、实业家为了救国而置个人觉醒于不顾,或是革命者以牺牲个人生命为代价的急功近利不同,作为思想家的鲁迅从一开始就抓住了“神思”这个关键,将个人精神的觉醒作为启蒙的终极目标.“立人”是他早期为中国寻求到的建立现代“人国”的唯一途径;文艺则是其“立人”思想的践行之途.从“立人”至“立心”转化的文艺观,其中有西方思潮的影响在,但总体上是他建立在真切感受本民族生存现状、深刻省思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所得出的思想结晶.  相似文献   

6.
论顶岗实习的“第三条道路”——兼谈仿真模拟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是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实际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逻辑前提是"校企合作".如果企业不和学校合作,学生去哪里工,岗住去那里顶?而这恰恰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普遍面对的现实.推行仿真模拟教学,把工的情景、把岗位以虚拟高仿真形态直接搭建到教室去,不愧为顶岗实习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7.
从“主义”论述到知识学方式实在、客观地表达了近年来教育研究的一种时代转向。这一转向从以下的研究分野中清晰地呈现出来:(1)论者的话语位置;(2)论述方式或手段;(3)研究者的态度。同时,也标示出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切人了教育研究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美国生态心理学家西奥多·罗杰克在其1992年出版的《地球的呐喊》一书中提出了“生态潜意识”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拓宽了潜意识的边界.生态潜意识的形成因素是多元的,与自然进化、文化演变、人类童年的经验、工业社会对人的自然经验的压抑都有密切的关系.探讨生态潜意识,找到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情感,有利于人类更好地解救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美术界,许多美术创作者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创作心灵的迷失。本文将从美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出发,深入探索美术创作中的潜意识内容、潜意识状态,以及美术创作中的潜动机,并且从美术创作的个性和风格流派等方面探究潜意识在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美术创作中“心灵创作”的回归和美术创作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是目前中国最有生命力的文化,而大众文化中喜剧性、游戏性娱乐文化尤其势头强劲。它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有明晰的发展线索,这就是从“大话”到“恶搞”。它取得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但其中的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尤其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它的文化精神是尤其需要反思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古文字、古文献资料的爬梳、整理 ,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 ,从宗教学角度对商周时期的社神崇拜进行了初步整体考察 ,力图明确这一时期社祭的一般情况、社神权能的变迁及社神在当时宗教神灵系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清代民间常常用演戏、歌舞等形式祭神、酬神,祈求神灵保佑。这种活动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也具有文化娱乐功能。百姓自行筹措活动经费,踊跃参加,乐在其中,呈现出“观者如堵,举国若狂”的场面。这种活动满足了百姓精神生活的需要,以至于官府禁不能止,成为各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信仰是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从一个特定角度反映了民族的文化性格.对中国人的鬼神信仰进行批判与反思,是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四作家在小说中借鬼神信仰解剖民族灵魂,观照社会人生,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4.
《搜神记》是魏晋神怪小说翘楚之作,干宝以其“游心寓目”的小说观和“遂混虚实”的叙事技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神怪题材小说诞生以来约定俗成的“搜奇辑逸”之创作理念。作品在创作动机、题材的选择与处理、神怪形象的定位与操作等方面呈现出的明显世情化倾向,意味着神怪题材世情化的萌芽,对后世传奇、小说及戏曲创作影响颇深,凸显其独特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在《红楼梦》中有大量关于鬼神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发现,曹雪芹与后四十回作者对鬼神的态度同样是矛盾的,但他们却善于利用这些鬼神描写去教育和警醒世人,表现出明显的宗教意识;同时,这些关于鬼神的描写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体现出一定的神秘奇幻性、象征性和怪诞美。  相似文献   

16.
基于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L.Watson)在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妈祖信仰研究,提出的"神的标准化"理论。依据对辽宁省孤山镇的妈祖信仰调查,证实该地区近代史上曾出现过同样的"神的标准化"过程。而在当代,妈祖信仰再度被赋予新的政治意涵,继续"标准化"着当地信仰空间,这种现象可称为"神的再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关于“比”字句否定形式“没有”句和“不比”句的相关研究,考察了“不比”句语义的不确定性和语用特点,并就如何将研究成果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以10余块留存于世的明清客家妇女参与捐田、捐款的碑刻为分析对象,探讨客家妇女的神明崇拜。明清寺庙碑刻反映出客家妇女信仰的神明涉及到不同教派神,佛教、道教、地方神均有。尽管大多数捐款妇女为本村村民及附近有姻亲关系的女子,信仰圈与社会活动圈均不大,但从明清客家妇女对社区事务有所参与,有的甚至主导了寺庙的整场捐款活动来看,传统客家妇女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  相似文献   

19.
天神崇拜观念源自于萨满教的自然崇拜,是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所共有的。蒙古族天神崇拜形成于蒙古族共同体成立之前,成吉思汗在自己的言行中对其进行了强化,且得到了萨满巫师的大力支持。正因为有"天是世间的主宰"、"汗权是天授予的"、"天意天命不可违"、"天降福祉为黎民"等的信仰,所以蒙古人就对腾格里(长生天)崇拜有加,且世代传承祭祀,直至今天。对当代人而言,天神崇拜包含有遵从、敬畏、爱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等朴素的思想内涵,值得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从先秦两汉艺术品装饰题材看天地人神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史前原始社会先民对自然物的万物有灵观、对某些特定动物的图腾崇拜而初步形成天地人神的概念,商用时期强化了天地人神闻的关系,随着春秋战国时期人类自身认识的觉醒,以至于在两汉时期达到了天地神人关系的完善。这表明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