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琦 《天津教育》2013,(10):27-28
1990年德国汉堡"世界终生学习会议"推出终生学习的理念,标志着教育理论从终生教育到终生学习的重大进展。1994年意大利"首届世纪终生学习会议",指出"终生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教育,具有超越时空和信息传递便捷的特征,所以,更适合个别化学习需求,突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理念。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研究性学  相似文献   

2.
美国21世纪技能联盟10年来的研究,提出了"21世纪学习框架",致力于为开创美好生活而学习的"新平衡学习"范式。该范式从社会转型的实际出发,在学习系统各个侧面努力实现平衡协调。依据质疑解难的两条学习途径,在传统核心科目与跨领域主题领域聚焦培育三套21世纪技能,完善课程标准和学业评估要求,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转变教师角色,尤其倡导以探究、设计与合作为特征的新项目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末起源于美国的档案袋评价,在21世纪初引进我国教育领域,并被得到广泛利用.档案袋评价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记录了学生学习进步的历程.档案袋评价重视学习过程,改变了我国教育界以往以"量"为标准的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反思、学习动机、个性化发展、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推动大学生学习的有效评价途径.  相似文献   

4.
体验学习圈:体验与学习发生的过程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卫·库伯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体验学习圈模型将体验学习过程分为四个连续循环的阶段,即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剖析体验学习圈,发现体验学习具有经验获得及意义转换的内在机制.体验学习圈可以启发教学者去"追踪"学习者的学习历程,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验学习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重要教育政策目标.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就有"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之规定,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我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时间节点确定为2010年,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时间要求是到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表述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所确立的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首先便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相关段落也沿用了"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表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美国罗伯特·斯莱文提出了学生小组学习的概念,1983年将学生小组学习命名为合作学习.他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合作学习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些都说明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合作学习不仅提供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只有定性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才会更科学、准确。一、历史的追溯——"研究性学习"源于对学习方式的思考1."研究性学习"作为"舶来品"——它源于对学习方式的思考(1)"研究性学习"从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来。18世纪,欧洲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全面而深刻地  相似文献   

9.
1 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及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比较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源于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杜威提倡"新教育"以来,美国中小学始终比较强调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0.
随着21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迅速融入了语文学科领域中.语文课程改革,学生学习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也全方位的呼唤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但是,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实践操作中遇到了多方面的排斥,一些关心语文教育发展的人士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潜在价值认识得还不够.本文从"研究性学习"、"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描述入手,全面论述了在语文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观:关于语言学习的一种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观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兴起的关于语言学习的一种新取向.它是多个学科与理论流派思想观念的融合,其核心要素在于探索语言学习的外部社会文化机制.它依照人性逻辑思考语言学习问题,将语言学习的本质视为"对话与协商",并认为"语境"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特征.它警醒我们科学定位语言学习活动的本质,并帮助我们认清语言教学活动组织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90年代,整个人类几乎普及了教育的时代,却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人类─-LearningtoKnowing,即"学会学习"。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里,把"学会学习"作为未来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会学习",就是要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正如...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而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为了超越与祛除学习研究中存在的"坑道视界"和"刻板印象",学习哲学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西方逐渐兴起,并形成了"整合"和"批判"两种研究取向。对西方学习哲学缘起与发展的梳理与剖析,启示我们要认识到"自觉"建构与发展中国学习哲学的必要性,既明确"整合已有学习理论"和"批判已有刻板印象"的研究任务,也确立"贯通一体"和"反思批判"的研究方法,更要以中国学习哲学为西方学习哲学开辟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在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教育知名人士卢志文指出:"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的世纪,个性孕育了创新,创新展示了个性."数学教学当然也需要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理论为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功面对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挑战,缩小英语学习现状与时代发展要求之间的落差,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起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英语知识网络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积极的"个人意义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发挥系统优势实现学习资源建设质与量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教育"正在变为"学习",实现远程学习需要有高质量的、丰富的、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然而,目前学习资源建设仍是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是远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电大在远程学习资源建设上具有优势,电大可以通过加强两个合作与吸收借鉴,充分发挥系统优势,为我国远程学习资源建设从整体上实现质与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学习向何处去——绿色学习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信息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视野中提出了"学习向何处去?"这一严峻的时代课题.文章深入考察了以e-Learning为代表的各种学习新概念,认为这些源自西方文化教育土壤的学习概念反映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之新特点,但却没有包含对学习活动及其后果的价值判断.论文对学习的"绿色"本质和工业文明所导致的学习文化之严重异化、"污染"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绿色学习"(G-Learning)这一科学与人文内在统一的东方学习文化新概念.论文阐述了G-Learning的丰富内涵,论证了倡导"绿色学习"、开展"学习环保"之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就如何借鉴40多年来世界"绿色环保"运动的成功经验,协调个体、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不同学习主体的眼前和长远学习需求与"学习利益",开展"21世纪学习文化创新工程"进行了初步的行动设计.  相似文献   

19.
2010:终身学习行动年 台湾教育行政部门为加强终身学习的推展,延续1998年"终身学习年"的火花,特订定20lO年为"终身学习行动年",宣示台湾地区对终身学习的推展,正式迈入积极行动的阶段,这是台湾地区继1998年"终身学习年"推展热潮之后的另一波高潮.此一阶段的行动理念,更是延续前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林清江博士所提出的"人生三宝"--终身学习、终身运动、终身反省.台湾"教育部"本年推动终身学习的行动计划中,将提出三大主轴,及所谓的"331"行动计划.第一个"3"表示每日至少运动30分钟,第二个"3"指每日学习至少30分钟,所谓"1"指每日反省能做到日行一善.  相似文献   

20.
合作学习(Coopem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因其独特的创意性和意想不到的实效性为世界上许多国家争相效仿.它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并控制学习进程,以学习小组为主体,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学生中开展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它是"课改"倡导的教学新理念之一,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