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春园 《甘肃教育》2007,(11S):46-46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使学生在解决现时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让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亲近数学,在数学活动中享受数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实验就是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数学问题的一种活动,通过实验可以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中,通过引导和启发,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数学思维。但有人认为实验是物理化学等学科使用的手段,其实实验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直觉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数学问题都是直觉感知得到某种猜想、预感,然后再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明,进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在数学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与生活     
仇文俊 《生活教育》2012,(24):61-63
数学教学往往与实际生活脱轨。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5.
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高等数学教学中,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把数学建模思想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可以通过概念教学、定理教学、解题教学等方面来进行,使学生浸润在数学美的享受之中。  相似文献   

6.
数学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58,自引:15,他引:58  
学生对“数学是什么”的认知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数学和解数学题的方式,教师对“数学是什么”和“数学是如何习得”的认知也影响着数学的教学和数学课堂经验空间的塑造,要在学生接触的数学题中引入变化,利用改变学生的经验空间去改变他们的数学观和问题解决。通过学生数学经验空间的拓宽,使学生有更宽广的数学观,有更具弹性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已经成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正确理解、掌握思维规律,并能有效地用于教学中。 一、应用“思维的问题律”,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问题律,是指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在实践中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使思维过程深化,问题的解决使思维转入下一过程的这样的必然性。”引起思维过程发生发展的原因是新知与旧知的矛盾、知识间的矛盾,客观事物间联系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矛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布疑设障,揭露矛盾,再分析解决矛盾,从而…  相似文献   

8.
潘海斌 《考试周刊》2013,(47):75-76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文章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数学语言生活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情境生活化,数学作业生活化。  相似文献   

9.
李丽莉  苏宜溥 《教师》2011,(6):82-82
"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也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一条重要途径。"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是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获得和应用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学到知识。它具体体现在: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氛围中,从而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使他们的学习变为自身的需要,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终身学习和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活问题走进课堂,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一、数学要再现生活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学渗透数学思想、解题感受数学思想,使学生逐步体验数学思想、领悟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万能 《考试周刊》2013,(28):88-88
数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开展观察、实验、探索、推理等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感受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领悟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新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愈显重要,使他们学会在探索中学数学。通过实际教学,在探索中学数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工具的发明与创造,大大提高了人类认为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计算器可以使学生的头脑从繁杂的数值计算中解脱出来,能够使他们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解决更加复杂,更具创新挑战的问题上,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齐嘉鹏 《考试周刊》2014,(80):72-7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悟数学,学习数学,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把数学文化和应用数学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在课堂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将有关数学的精神、思想、历史与现今的发展及应用也介绍给学生,揭示它们在数学文化层面上的意义及作用;并且从问题出发,用启发和诱导的教学方式和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在直观中联想、在抽象中思考、在应用中体会,使高职数学教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经济数学基础”是成人高校经济学科各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教学中要面对学员的学习现状,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注重提高学员的数学素养,使学员掌握一定的数学技巧和技能,以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并使学员今后在不同的领域中,具备.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那么,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呢?  相似文献   

20.
数学情境是指用一定的数学信息,同时能使认识主体产生一定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的一系列材料或活动.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可以用“日食”的形成过程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弄清数学概念;运用质疑探究,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通过小结,让学生认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