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四川清音传统唱词佚名手稿《女生上坟》对1927年重庆发生的"三·三一"惨案的原始记录,以及这批手抄残件发现、抢救和再生的过程以及稿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王安琪 《今传媒》2023,(5):118-120
本文在分析“5W”传播模式和PDCA循环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双向动态循环传播体系,改进和丰富了“5W”传播模式,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五个环节以及传播全环节分别引入PDCA循环,并提出了对应的传播策略,旨在提升健康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疫情期间,屏对屏的“云端”传播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形式和渠道。本文从分析“云端”传播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南宁广播电视台“云上丝路”国际传播项目的具体实践,总结出“云端”传播的三个策略,即优化议程设置、突破认知隔阂和注重事实传播,并提出未来做好“云端”传播的三点思考:处理好“形”与“意”的关系,融合好“我”与“她”的力量,融通好“古”与“今”的辉映。  相似文献   

4.
自2001年非典之后,我国的新闻发布制度正式建立。10年来,我国的新闻发布制度在历练中逐渐趋于成熟,而政府在突发性危机事件中信息发布是否及时、透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民知情权能否得到满足,从而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由此,本文试图对2008年西藏"3·14"事件和2009年新疆"7·5"事件前后我国政府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对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探究我国新闻发布制度与策略的进步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蔡梦虹 《今传媒》2016,(5):64-68
潮州作为一个具备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的中小城市,应发挥自身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开展有效的文化旅游形象传播,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从而推动本市旅游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而对潮州文化旅游形象的传播现状展开调查和分析,是潮州开展有效的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高菲 《新闻战线》2022,(12):71-73
“云象北迁”事件过去将近两年了,但国内外传播学界对其的讨论和研究仍在继续。网民、自媒体和国际媒体的关注度是体现新闻事件国际传播价值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对外传播活动目前存在过分倚重“国家队”,对民间传播重视不够;主题鲜明,但真实感偏弱;严肃有余,趣味不足;孤立报道多,追踪报道少等误区,将来要扬长避短,实现从“要国际传播”到“国际要传播”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媒体融合是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在天津“8·12”爆炸事故信息传播中,媒体融合得到进一步体现。新媒体抢占先机、作用凸显:微博、微信成为现场信息报道“第一人”,新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媒体也立足自身优势,积极进行融合发展:聚合平台优势,进行渠道融合;立足核心优势,进行内容融合;依托资源优势,进行技术融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疆"7·5事件"为主题,对《纽约时报》与此相关报道的话语修辞进行分析。《纽约时报》通过词语的选择、隐喻的运用,将"7·5事件"的实质定义为"自由与人权"问题,这与他们对西藏问题的看法不谋而合。这种话语结构凭借美国在世界新闻流通市场的强大话语权而传遍全球。解构与重建这些话语结构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5·12"特大地震灾害对灾区图书馆造成的严重损失、灾后图书馆必须进行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了需要恢复重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针对图书馆近三年来的恢复重建工作以及图书馆灾后恢复重建的模式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美国之音"的对外传播策略,从中吸取其对外传播中的经验和教训,能够更好地看到我国在对外传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1.
这场伊拉克战争不仅给全世界的军事家们洗了脑,而且在新闻理论界也卷起了一股很大的冲击波。关于新闻战在地区冲突和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被重新高估。对媒介的“强效果”理论的再认同感,正被逐渐强化。尤其颇具大胆和“创见”的是“制新闻传播权”论的提出。笔者认为,将媒体宣传张力作超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无限过分地夸大,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现中不可行。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广播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获得了新的启示和方向。视频传播作为一种较为容易被受众所接受的传播形式,在与"互联网+"进行融合的过程当中,呈现出了多种的优势性。本文就针对"互联网+"视频传播与广播电视融合的启示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分析,希望可以为促进广播电视媒体得更好、更优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杰 《东南传播》2012,(11):93-95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电台……似乎一夜之间,从"微"不足道开始大行其道,人们惊呼"微时代"的来临,这是对信息传播的一次颠覆性革命,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传统媒体,传统信息传播模式无不开始研究"微传播"的奥秘,引入、借鉴、融合,新闻的发布、话题的制造、品牌的塑造、微传播开始发挥出非同寻常的能量。本文将结合当下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中微传播(主要指微博的传播形式)的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能给大家产生共鸣、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前后出版的"干部必读"丛书,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创造了一年印行300万册的"奇迹"。丛书的出版对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要具体地历史地"回到"经典作家文本,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要探索和丰富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载体和方式,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网络流行体的“5W”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拉斯韦尔"5W"模式理论,从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四方面分析了网络流行体广泛传播现象的原因,并认为应对网络时代下"娱乐至死"现象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6.
高俊芳 《今传媒》2006,(2X):60-61
2004年有几个国外品牌的广告在媒体上颇为引入注目。这就是:丰田公司的“霸道”汽车上市的广告“石狮篇”;立邦漆广告中的“盘龙下滑篇”,以及遭到停播的耐克公司的“恐惧斗室篇”。在这几则广告中都有令中国人颇为熟悉、颇为喜爱的中国元素出现。然而恰恰也是这些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中国元素在上述几则广告中的应用,被认为是对中国化的歧视。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21,(9):14-25
"民族"与"传播",是两个具有很多内在关联的概念,本文对"民族"与"传播"的各自含义、两个概念以及相应的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具体的关联理论,以及"民族"与"传播"关联性的又一种理论表达("共同体想象")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这样的梳理,对于更好地促进"民族"与"传播"研究的学科交叉,进而推动理论上的进步,均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司可  李涵 《采.写.编》2021,(2):105-107
本文对国内跨文化传播学科中使用率比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传播”三个概念,从理论和实践应用角度加以分析,旨在从三者含义和使用情况上进行区分。最后从语义角度,对“跨文化传播”学科命名提供“本土化”的解读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这也势必促使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本文从5G技术将构建新闻传播新空间的论点出发,展望了5G+视频行业将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将展现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刘英 《新闻记者》2012,(6):19-23
主流媒体传播的主导价值观与民众实践的主流价值观的脱节,是目前重建价值观的根本困境。"中国网事"年度网络人物评选,初步实现了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融合。主流媒体应该尝试同公众建立平等的传播关系,促进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融合,并提升主流价值观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