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出镜记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直播节目中,出镜记者除了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外更应该具有坚实的政治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意识。出镜记者可以缩短观众与传播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是沟通节目与观众的中介,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对出镜记者的素质的探讨也至关重要。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新闻职业素质,这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出镜记者,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陈昕 《东南传播》2010,(10):138-140
当前,素质优良的出镜记者是电视媒体培养人才的一个鲜明方向。出镜记者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符号性标签,出镜记者的元素如何发挥最大的效应,出镜记者该如何深度介入新闻现场,提升整个节目的质量?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正日趋丰富,主持人的风格越发多元地呈现,集记者、主持人角色于一身、采编播合一的记者型主持人应运而生。他们不仅拉近了新闻采访报道与观众的距离,更探索出适应了电视报道制作深度和多样化需要的新模式,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成为人们接触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能够让民众第一时间了解到突发新闻事件,记者需要及时达到现场,了解所发生的新闻,这就对出镜记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镜记者需要在工作中通过多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本文从出镜记者着手,分析突发新闻事件现场的特征,探究出镜记者在面对突发新闻事件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电视新闻报道,出镜记者往往直接面对镜头作现场分析。作为电视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一种渠道,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使得电视新闻的可信度、真实性和现场感更加强烈。有时与被采访对象近距离交流,有时作为新闻事件的调查者深入现场……总体来讲,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与出镜记者在现场的访谈与表达有着密切的直接关系。那么,电视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应如何表现,笔者认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视传媒业的不断发展,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已经逐渐成为了目前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作为出镜记者的一个重要分支,担负体育比赛现场报道工作的体育赛事边线出镜记者(sideline reporter),其重要性,也在各大体育赛事的转播中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相较于传统的新闻出镜记者,体育赛事的边线记者更有其特殊性。本文也将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体育赛事边线出镜记者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出镜是指在电影或电视中露面”。记者出镜只是现场采访的一个小片段,或者说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是电视新闻工作者由于节目表达意图的需要出现在荧屏上,即电视画面上,电视新闻记者的出镜是通过摄像机的摄录,根据表达新闻事实的需要经过后期编辑制作出现在荧屏上,电视新闻记者通过荧屏走进观众的家里,直接和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加新闻的真实性与现场感。概括地说也就是记者出现在新闻画面中开口报道。  相似文献   

7.
陈黎 《视听纵横》2009,(5):75-76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需要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观众,在镜头前对新闻事实作简单介绍,或对事件进行简要归纳点评。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出镜能起到真实可信的传播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场感,能发挥电视媒体传播及时、声画并茂的优势。因此,记者在新闻现场出镜的报道形式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8.
早期的电视报道都是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出现,主持人在演播室播报导语引出下面的现场画面,但是这种形势逐渐变得呆板单一,观众渴望新的报道形式出现,于是记者在现场出镜,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受,进一步提高了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记者出镜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能够最充分地体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环境信息.出镜的电视现场记者宛如主持人与节目编导的综合体,要求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闻电视报道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现场采访报道被广泛的运用在各种的新闻电视节目上,现场采访报道不仅更直观的凸显了电视报道的形象,而且进一步的发挥了电视报道的实时性这一特点。同时电视新闻进行现场报道在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需要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报道新闻的真实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对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新闻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镜记者在对新闻进行现场报到时,与演播室的主持人进行新闻事件的连接,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演播厅所播出的新闻画面。出镜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需要敏锐地捕捉新闻的细节以及生动的讲述新闻发生的全过程等。本文就电视新闻现场的报道分析了出镜记者所需具备的高素质。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报道对于新闻事件的现场感、时效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所以现场出镜记者的作用也就非常明显,甚至其价值会超过新闻报道本身,很多时候都直接代表着电视媒体的形象与潜在舆论导向。那么身为电视出镜记者,如何在现场新闻报道中做到"到位",从而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呢?这便是本文需要重点探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周宇豪  郭歌 《东南传播》2021,(10):56-58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了传统电视媒体,作为连接事实和观众桥梁的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在众声喧哗中逐渐丧失了绝对的平台优势.在新的媒介生态下,出镜记者要想推陈出新,完成主流电视媒体的舆论宣传使命,就必须乘风破浪、顺势而变.央视新闻出镜记者王冰冰在B站走红这一现象引发网友热议,主流电视媒体出镜记者王冰冰如何突破传统媒介形象桎梏打入年轻圈层的实践路径值得探讨,与此同时王冰冰走红现象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从1997年香港回归开始,中国电视报道迈入重大事件现场直播的洪流中,记者不再是举话筒的人,而成为电视机前观众在新闻现场的眼睛、耳朵、鼻子。本文从近几年新闻突发大事件着手,从明确出镜记者的发轫和定位、面对新闻事件报道之前的一系列策划,到新闻现场呈现出镜报道的过程和技巧,阐述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发展趋向,提出我国出镜记者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红勋 《新闻世界》2011,(1):113-114
电视民生新闻记者作为电视台传播信息的窗口,他们的素质关系到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质量。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想在媒体竞争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的素质。本文把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细分为电视民生新闻文字记者、摄像记者和出镜记者,并对他们所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这种报道形式加强了新闻事件传播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因此一名记者在镜头前表现的好坏,可以说是影响新闻事实传播效果的关键.结合当今电视媒介可试听性的特殊属性,人类发现只有将有声语言传播与非言语行为传播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本文以非言语行为传播为视角,分析出镜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非言语行为,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场直播新闻的增多,作为前台媒体的电视在新闻文本中逐渐凸显出传者因素。从电视媒体自身的前台性特点来看,出镜记者是电视新闻报道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中的各色表现与其角色扮演密切相关。出镜记者的角色扮演就是记者在特定的采访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包括采访时的神态、手势、身姿、语气、声调、提问的方式和措辞等。出镜记者的角色可以分为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三个层次。相应的,出镜记者的角色扮演过程也分为角色期待、角色学习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表现出最基本的角色类型是作为普通人的角色和作为职业传播者的角色,而且这两个角色类型同时并存于出镜记者自身。在优秀的出镜记者身上,这两种角色本质上并不存在冲突,而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作为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对自身角色类型的适宜转换和有效控制是角色扮演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电视新闻飞速发展,在各类的新闻报道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在此之中,电视民生新闻也随之发展起来.电视民生新闻作为反映民生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的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电视民生新闻的记者也因此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电视民生新闻质量的好坏,所以,想要电视民生新闻能够更好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就必须要提高电视民生记者的素质.本文将电视民生记者分为三类,分别叙述电视民生新闻摄像记者,电视民生新闻出镜记者和电视民生新闻文字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业的快速发展,记者现场出镜的报道大量涌现。在新闻现场,出镜记者能够即时反应、快速传播,将电视声画结合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并用人性化的解读方式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将现场展示在观众眼前,使得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和贴近性大为提高。为提升出镜记者报道技巧,笔者结合实践提出几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电视出镜记者的出镜语言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口语化和交流感等特点,出镜记者的出镜语言应该遵循传播的目的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得体性原则,在出镜采访中更要注意采用价值凸显策略、细节展示策略和场景强化策略等来进一步增强新闻的亲和力和可信性,提升新闻的传播魅力。  相似文献   

19.
黄胜男 《新闻窗》2007,(5):86-87
时政报道做得好,会让我们的新闻宣传重点更加突出、上情下达的喉舌作用更加明显。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时政新闻因记者对图像的拍摄、组接不到位,电视语言的运用、掌握不佳,导致表现形式单一,宣传重点不够突出,影响了主体表现和播出效果。如何拍摄好时政新闻画面,增加更多感动人、影响人的电视元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从事时政新闻的广播电台记者,20多年来,记者亲历广播在多媒体时代冲击下的变迁,广播的传播方式在与报纸、电视、网络的竞争中显得那么力不从心,时政新闻更是在网络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快捷、收听方便的独有优势逐渐削弱,如何确保时政新闻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在夹缝中生存,我有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