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智洺  张伟 《资源科学》2015,37(12):2341-2349
为研究碳排放规制对我国工业行业节能减排的影响,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ML指数模型,以2000-2012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度分析了碳排放规制对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规制有利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规制条件越严格效果越明显;强碳排放规制下,技术效率得到了促进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对技术效率的促进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动力,而弱碳排放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机理相反。因此,碳排放规制强度的选择应综合考量当下的技术条件和不同行业效率特征,环境技术效率较低的工业行业更适合于严格的碳排放规制条件。这为碳排放规制政策运用到工业行业减排中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将工业活动划分为两个子系统——生产子系统和治理子系统,在考虑环境因素前提下,建立基于双前沿面的全局网络DEA-Malmquist指数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模型,对2013—2014年,2014—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两个期间内,生产子系统和治理子系统环境全要素的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增长,技术变化效率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从系统整体来看,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中绝大部分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有不同程度提升。  相似文献   

3.
运用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评价2009-2016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基于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分析其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并结合GML指数的分解指数探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因素.结果 表明,研究期间中部与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  相似文献   

4.
使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并分解中国主要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TFP),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中国主要城市绿色TFP的空间溢出效应,认为前沿技术进步是绿色TFP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环境技术效率的改善却比较滞后;城市绿色TFP显示出较大的地区差异,存在空间溢出;其中研发投入对绿色TFP的增长不仅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也具有明显的本地促进效应。人力资本对于绿色TFP的增长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1—2010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Malmquist指数对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测算,然后运用GLS法和面板门限回归就环境规制强度对异质性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门限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力度的加大有利于提高全部行业的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波特假说"在行业检验中成立,但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和非线性的门限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的效率变动情况,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分别从全国及区域2个层面做了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我国铁路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平均值为1.04,其中,技术进步发挥了主导作用,技术效率起到微弱的调和作用;就区域而言,各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致呈现出一致的变动趋势,但东、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略高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此外,这4个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技术进步,而中、西部地区除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之外,还受到技术效率调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兰冰  刘军  李春辉 《软科学》2011,25(5):80-84
以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理论工具,对两岸三地主要沿海港口的动态效率予以评价,考量各地港口的竞争地位和竞争态势。研究发现:(1)港口总体绩效不佳,且呈逐年恶化趋势,可能是受金融危机影响;(2)规模无效率是港口绩效不佳的根源,可能是港口资源分散造成的;(3)香港地区港口竞争力最强,台湾地区最弱,大陆居中;(4)大陆地区,长三角港口竞争力最强,其次为环渤海、福建及珠三角;(5)据吞吐量-效率矩阵,两岸三地港口可划分为精干、强壮、肥胖和瘦弱四种类型;(6)台湾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趋于下降,效率恶化和技术退步是其双重成因;大陆趋于优化,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香港地区先提升、后停滞,但仍呈现一定技术进步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1979—2016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并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均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则具有"创造性破坏"的发展形式;产业结构高级化才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的关键,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反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非对称性的特点,即产业结构合理化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超前服务化则不利于产业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赵良仕  孙才志 《资源科学》2013,35(6):1229-1237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通过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8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化.研究发现:①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②非期望产出情况下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具有正的空间集聚现象,且非常显著;③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出现恶化,波动变化都很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省各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物流业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2010-2018年的山东省17城市物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山东省整体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2010-2018年平均下降1%,期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主要受技术进步变化影响;山东省不同城市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从区域划分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山东半岛、鲁中、鲁西北、鲁南.提出加大技术投入和城市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向低碳化、集约化转型是"十三五"时期建设洁净新疆、落实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1999-2014年新疆32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借助扩展SBM(Slack Based Measure)超效率模型及ML(Mamlquist-Luenberger)指数对能源和碳排放约束下各行业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及其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算各行业TFP对期望产出增长的贡献度。结论显示:(1)各行业的TFP普遍偏低,最佳效率前沿主要由轻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成;(2)绝大多数行业的TFP都明显增长,主要表现为由效率前沿面整体外移引发的增长效应,但追赶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显著;(3)新疆工业总体及高、中、低强度产业的TFP增长贡献度都在缓慢波动中下降,对大规模要素投入的生产依赖性并未减弱反而有所增强,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仍居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王喜平  姜晔 《软科学》2012,26(2):73-78
运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我国2001~2008年36个工业行业在二氧化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法估计了在此期间累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同时考察了影响碳排放约束下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我国各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高效率工业行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行业内企业研发投入、企业平均规模、行业产权结构等都能显著提高能源效率水平,而能源消费结构则与能源效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区2007年~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年均增长0.1%,这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而较多省区则出现了技术边界 “内陷”的现象;我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和东北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较高,而中西部省区则较低,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所致;通过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对外开放对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方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2007—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年均增长0.1%,这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而较多省区则出现技术边界"内陷"的现象;我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和东北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较高,而中西部省区则较低,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所致;通过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对外开放对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C2 GS2模型,基于2012-2016年科研投入-产出数据,对广东28所高校的科研生产率即科研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测算。随后利用非参数的Wilcoxon秩和对各类别高校指数特征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检验,同时,对各高校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分解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据此,针对广东高校如何提升科研生产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考察中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份高校在2001—2009年间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及变化情况,并通过指数的分解分析高校科技创新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因。结果说明: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生产率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年均增长达到4.3%;技术进步是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追赶效应存在但不明显;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生产率的提升表现出时间上的波动性和区域上的不平衡性;地区经济是否发达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存在一定关联,但不是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1997-2005年中国27个省市区生产性服务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原因、地区差异与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仍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但下降的速度在逐年放缓;分析期内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不同,前期为技术进步,后期为技术效率;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速度要远低于中西部地区;相对而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政府2011年开始实施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对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节能减碳”政策强度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N”形关系。适度的“减碳”政策强度下,创新的促进效应超过成本增加效应,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创新的促进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逐步释放,表现为“节能减碳”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政策区间逐步扩大;对于不同样本上述结论依然保持稳健。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环境规制并不会损害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能实现环境质量提高和生产率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2001~2016年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及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测算,并通过实证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率的因素。结果显示:(1)考察期内安徽省中大型工业企业Malmquist指数及技术进步指数大部分年份都大于1,且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提高引起的。(2)外商直接投资和企业盈利能力对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率都具有正向影响;企业规模和政府资金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都具有负向影响;行业集中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不显著,对技术进步率有负向影响。最后,在本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为提高安徽省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