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教科书:从小学开始认识中国"造纸术来自中国。人们将麻布、树皮等煮烂了,将浆水晾干压薄,也就成了  相似文献   

2.
德国的国际教科书对话,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的一项为了推动和平的教育国际交流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已法国、波兰、以色列、俄国、罗马尼亚、英国、丹麦、印度、日本、突尼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这一项工作。1998年以来,德国与中国也开展了历史、地理教科书的对话,并且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主体主要以德法、德波、德中的教科书对为分析德  相似文献   

3.
4.
美国许多中学都采用一本题为《世界历史与当今世界的关联》的教材,供10~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阅读。课本是彩色精装书,洋洋洒洒1000页内容里有60页是有关中国的,中国历史穿插在不同时期的世界历史发展中被叙述。可以说,美国人从小就是从这本书开始认识中国的。  相似文献   

5.
6.
7.
《中学教育》2015,(5):59-68
20世纪初,外国翻译作品正式进入现代语文教科书,并逐渐成为语文教科书选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鲜有研究从历史视角梳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的发展面貌。本文以1920年—1928年间六套中学国文教科书中153篇外国翻译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展开研究,最终发现这一时期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选文:比重方面,从2%到14%,外国翻译文学作品初次入选;文体方面,外国翻译小说最为突出;风格方面,激昂慷慨,并且体现转型期寻求发展的内心焦虑;经典作家和国别方面,经典作家突出,外国翻译文学国别多样。此外,外国翻译作品选文的宏观面貌更多受到时代文化语境、教育思潮、课程规划的影响,而编者的时代性的理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日本历史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不仅反映了日本当前的主流历史观,也预示着日本在将来对于本国历史和他国认识的导向趋势。为使我们能够对日本教科书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本课题对日本教科书涉及中国的内容按事件顺序以主题形式逐一整理、归纳,并在客观立场上对其分析.从中考察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所蕴含的日本人的中国观。由于日本教科书的编排体例是以日本的发展为主线.世界史只选取和日本相关的史实作为理解日本的背景而出现。通过这一线索,可以探究日本人是如何审视他们的国家和中国所共同走过的那么多年的历史的.找寻日本教科书问题的根源所在.起到促进中日沟通的桥梁作用,达到双方坦诚相待、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越南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历史叙事模式进行分析、解读和归纳。教科书世界史部分展现出不同时期的中国形象: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英勇抗击列强侵略的近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中国。为了迎合越南民族主义发展的需要,教科书越南史部分在对古代中国的书写过程中,将中国描绘成“北方侵略者”的负面形象。通过梳理教科书的中国书写与形象建构方式,以期展现当代越南青少年“中国观”形成的一个重要背景,为今后如何增进中越两国人民的沟通与理解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晚清时期,随着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效法西方活动的进行,具有西方特色的新式学校陆续出现。这些新式学校大多设置了授课时数不等的外国历史课程,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使新式学校的学生初步接触了基本的外国历史知识。为适应教学之需,  相似文献   

13.
李毅 《教育文汇》2007,(7):48-51
近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世界对发展中的中国越发感兴趣,甚至一些国外学者开始预言一个“中国世纪”的到来。那么,在当今世界强国美国眼中,中国是什么样子?也许,从美国的教科书入手,可以获得更为直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从民族国家的意义上来说,母语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主要语言。它是一个民族社会思维和交际的基本工具,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和精神家园;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上来说,母语是一个人思维和交际的基本工具,也是一个人赢得认同.获得归属感、安全感、尊严感、自豪感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无论是出于增强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发展民族国家的科学文化考虑,还是为个人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来看,每个国家都把母语教育放在课程最重要的位置,极其重视母语教科书的编写和认定。  相似文献   

17.
18.
历史教科书肩负着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及其他的教育使命,是一个国家史学界主流研究成果的精华。在中韩两国人文领域的合作中,历史教科书的交流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记录在韩国初中和高中教科书里的中国历史内容作参考,探讨韩国教科书对中国历史的叙述、叙述特点,在洞察韩国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韩国人的中国观的同时,希望也能探求解决两国历史和文化冲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教科书的叙述中,渗透着编写者个人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与评论,这既体现了史论结合的特点,又有助于养成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是历史教科书编写中一个基本原则。然而,清末以及民国初年,历史教科书编写者似乎重在历史现象的叙述,而刻意回避编写者个人的主观评论。  相似文献   

20.
几乎每部介绍元代历史或中西交通史的书籍都会提到马可波罗 (MarcoPolo ,1 2 54—1 3 2 4年 )及其举世闻名的游记。但早在 1 9世纪 70年代 ,学术界就有人指出《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中国的记载有不少遗漏 ,如英国的亨利·玉尔 (HenryYule ,1 82 0— 1 889年 )在其翻译的《马可波罗游记》导言中就曾指出波罗遗漏了诸如万里长城、茶叶、妇女缠足、鸬鹚捕鱼、印刷、汉字等足以反映中国特色的事物和风俗① 。 2 0世纪 60年代 ,德国著名的蒙古学家傅海波 (HerbertFranke)在其《蒙古帝国时期的中西接触》一文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