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现代化构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主题,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现代化路径、整体目标、发展战略和战略步骤的探索与选择,开启和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中国从根本上转换了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一变革推动着现代化进程,并引起了社会最深层的变化,即传统文化模式的失范。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进入中国文化视野后,引起了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的精神冲突,当代中国文化选择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进程,突出和合理调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行政法治与政策过程现实地结合起来.另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外部推动了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与政策过程的结合.从人治走向法治的中国在今后必然推动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的法制现代化也应相应地向现代化类型转化。中国法制现代化应“以人为本”,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互融合的道路。以政府权威推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动态的不可逆性,是自然的历史过程。文化现代化系统的开放性、无数的非线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成为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动力。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处理好文化现代化系统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关系,正确认识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多样性,坚持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以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与中国现代化之路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30年代风靡全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主观上是为了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反对暴力革命,主张改良道路,结果未获成功,但其实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仍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乐亭县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隅,总面积1308平方公里,47万人口是个农业大县。最近几年,这个县积极实施“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为本地培养了大批初、中级技术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进程。1990年,乐亭县被确定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和省实施燎原计划示范县。为承担起这一光荣的历史重任,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县委、县政府做出厂《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加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决定.从而把本县成人教育定位在直接为农业现代化服务上。县里制定了一项体现成人教育全面为农业发展服务的”六一二”工程…  相似文献   

8.
本认为,建国初期是新中国现代化启动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初步设计了新中国的现代化,并为启动现代化代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现代化的设计和为启动现代化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正因为如此,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使之成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成功的一个时段。本同时认为,建国初期的现代化建设也存在一些在今天看来是缺陷和局限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作为20世纪指导中国社会时代潮流的伟人——孙中山和邓小平,都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绘制了宏伟蓝图,并努力付诸实践,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两位伟人的现代化思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其实践结局也有很大差异。比较二者的现代化思想,有助于加深对党的现代化方略的理解和把握,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坚实的制度基础。借鉴苏联经验,新政权逐步走上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同时,积极发挥全民动员的制度优势,突出表现为在加快基本建设进程中探索合理化布局;在平衡城乡关系中,推动文化、教育与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梳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现代化建设,既有诸多成功实践,也走过了一些弯路。总结正反经验,如何把握现代化事业发展的主动权是问题的关键。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实践表明,把握事业发展的主动权最根本的还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想、反思西方工业文明经验以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合理配置资源基础上走出的创新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以生命共同体为理念指引、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导向、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战略擘画、以持续推进绿色发展为基本路径,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提升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创造了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贡献了推动全球生态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2.
1992年春,邓小平不避高龄,往返万里,完成了南巡壮举。在巡视武昌、深圳和上海等地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呈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谈话,解决了中国当前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众所周知,现代工业文明的本质是经济文明,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重要经济特征是产业结构的改变和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增长。①没有高度发达的经济,就没有现代化。1957-1977年,我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本质是全体人民人力资本水平持续提高,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引领性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国实现了从世界最大的文盲充斥国到世界最大的现代教育国、人力资本国,人力资源强国的全局性、根本性、历史性转变,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和积累了最丰富、最具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与人才资源优势。展望2035年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和指标发展趋势,要通过高质量开发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持续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等,全面促进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更高质量教育红利,推动中国迈入世界教育强国行列,全面建成世界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据着空间上的先进和优势。由于较早接触西方文明,近代闽都文化努力促进中西方交流,引进西方文明,输出中国文化,为推动中国的文化现代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杰出人物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人更直接参与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福建船政作为近代“闽都文化”的代表,从多个层面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体系,推动了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此外,“闽都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也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中发挥了作用。闽都文化的历史总结对当代福州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农业政策的制定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推广的成效直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我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机械化、科学化、产业化和信息化四个阶段,文章通过梳理我国农业政策变迁的历程,分析了农业政策、科技驱动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构建科技驱动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动员是中国现代化的标志 ;同时 ,对中国现代化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 ,中国开始了社会动员的过程。而辛亥革命的爆发 ,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动员的实现 ,这就为有效地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加入中国现代化进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的体现 关于中国社会转型,观点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最根本的就是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制度层面的历史转型。在此之后的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实现现代化,主要是发展层面的社会转型。虽然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也要进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区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推动我国整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区域教育地域性、整合性、多元性等特征筑牢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根基,并以协同发展、评价驱动与治理现代化探寻出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中国路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举措,“一体化”作为长三角发展的核心内涵,一市三省教育现代化历程既有共性,在实践探索进程中又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经验与特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更高起点推进长三角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还需从优化治理机制、突破协作壁垒、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完善监测评估体系等方面开展更多理论思考与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9.
辛治洋 《教育文汇》2023,(12):21-23+46
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小学的作用不应该被低估。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探索进程中,小学应率先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并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小学能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现代化进程,能围绕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实践应答。安师大附小的成功实践表明,小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完全可以通过率先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教育现代化等方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是当今中国的先进化,该化之所以先进,是因为有三大化资源作支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化是发展该先进化的自身资源;五四以来长期形成的革命化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最有效的资源;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化成果则是实现该化优化结构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