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全元散曲》中的少数民族散曲作品为研究重点,以生态美学为研究视角,从对象自然之美、人生自由之美、艺术本真之美三个方面进行探析,突出地反映了少数民族异于汉族的生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翻开元代文学史,诗词创作虽然也称得上众采纷呈,洋洋可观,但饶有成就者却寥寥无几.倒是有一种前所未见的文学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就是有元以来一批卓越的西域少数民族诗人脱颍而出,骚坛树帜。他们用汉语言进行创作,诗、词、曲,文等均造诣颇高,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众多昭炳千古的辞章.清代学人顾嗣立在《元诗选》为萨都刺写的小传中说:“有元之兴,西北弟子,尽为横径,涵养既深,异才并出”。据《西域少数民族诗  相似文献   

3.
由于文学创作的特殊背景以及时代审美风尚的变迁,元代少数民族作家的曲词诗歌创作呈现出了一种有异于中原汉族作家的独特审美风格,从而使文坛的传统审美情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元代北方少数民族词人群有着共同的地理文化背景,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较多的群体特征,如隐逸主题、宗苏辛的词学取向以及较明显的曲化倾向,反映了元代北方社会生活的某些文化内蕴,同时对于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构建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元代少数民族杂剧作家的创作,一方面与元杂剧创作的整个主流融合在一起,体现着元杂剧的时代与艺术风貌,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了独特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创作与当时民族大融合的社会背景有关,同时也与作家的民族特质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6.
零星史考 阿里西瑛,《元史》无传,生平不详,他的事迹仅见于其它的一些零星的记载。元代杨朝英编选的《阳春白雪》,明代宁献王朱权著的《太和正音谱》,近人隋树森编的《全元散曲》等书中,收有他的散曲或涉及到他的名字。《太平乐府》卷首“姓氏篇”有阿里耀卿及西瑛;卷一《殿前欢》曲里西瑛下注云:“里(阿里的省称)耀卿之子。”明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一金篦刺肉条云:“木八刺,字西瑛,西域人,其身躯魁伟,故人咸曰‘长西  相似文献   

7.
元散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成就,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有许多回族散曲作家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越,对元散曲艺术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9.
“叹世乐闲”的精神和创作倾向,在元代散曲中是一个颇富特点的问题。对其作一些探讨,可体察元散曲家的创作心态,以及加深对元散曲的理解。“叹世乐闲”的概念包括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方面。分开来说,“叹世”包括怨世、愤世、讪世,玩世、遁世等思想感情,从元散曲的一般情况来说,多施之于居官的危险,名利的虚幻,强权的横暴,是非的颠倒,人心的险诈,祸福的无常。“乐闲”包括快乐、闲适、自在、达观、旷放等情绪意识,其对象化形态是对归隐生活、田园风光、诗酒优游、渔樵往还的讴歌礼赞。“叹世”与“乐闲”的心理轨迹在遁世与归隐之间发生了交会,两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人崇尚山水之风由来已久,于元代尤为炽烈,并集中表现在描写山水景致的散曲作品和大量山水画作中。由于元代文人生活极为苦闷,对现实充满了无奈与恐惧,使得他们把目光和感情转移到大自然之中,寄情山水,挥毫泼墨。共同的社会感受使个体情感具有了趋同性。相同的时代精神.趋同一致的文人心态,加之“诗画一体”——文学艺术本身的共通性,造就了元代山水散曲与山水画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1.
元代文章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的文章创作理论较之唐宋时期更趋于细致和实用,集中地探讨文章写作的基本要素和规律,从审题、立意、结构、行文乃至风格、文病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阐释,对明代的"前后七子""唐宋派",乃至清代的"桐城派"散文理论影响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元代散曲中的曹操被定位为"奸雄"形象,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与尊刘贬曹倾向都有一定影响。其体现出的虚无史观则是元人特殊文化思潮的产物,折射出元人所特有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张弘范是宋末元初政治上颇受争议的人物。其《淮阳集》中的诗歌,既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功名,体现为慷慨诗风,又在诗歌内容、体裁、手法上类于江湖诗派,具有江湖苦寒诗风。如果从文化心态角度分析,其慷慨诗风源自其乱世建功、兼济天下的儒家入世心态,江湖诗风则源自对南方文化的推崇心理。  相似文献   

14.
在《全元散曲》中,有关妓女的散曲约350首(套)。本文就散曲所写妓女的容貌、技艺、爱情、遭际和文人的关系以及妓女所创作的散曲展开论述,并试图找到这类散曲创作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5.
论元代诗人的昭君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昭君出塞的故事对后代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梳理了昭君故事发生发展的历程的同时,着重对元代诗人的昭君诗的丰富内容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元代的昭君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突出地位,借古讽今,借昭君胸怀,浇自己的块垒,正是元代歌咏昭君诗歌独到、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6.
元代山水散曲中有较多的色彩意象,它们的组合并不是无章可循,而是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这些组合以情意为主,兼顾层次,重视设色的和谐,常常使用对比、叠加、衬托等方法,在表情达意的同时亦增强了曲子的画面美感及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王玫 《现代语文》2006,(10):6-7,19
词与曲在诗史上前后相邻,二者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有着诸多相似点,存在着紧密的承继关系。研究者历来大多只重视元代散曲对宋词,特别是对宋代俚词的接受,但忽视了花间词中的俚俗成份对元散曲创作的影响。而更好地梳理出散曲对包括花间词在内的前代诗歌的接受情况,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散曲的美学风格乃至文学史内部的传承关系都有重要意义。元代散曲对花间诃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的接受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19.
李超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110-113
傅若金是元代后期著名诗人.当代对傅若金的研究与他在元代诗坛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他留存至今的作品有诗歌868首,文191篇,其诗各体兼工,艺术风格多样,尤其以律诗成就最突出,其文有平易雅畅之风,总之,他是继元诗四大家之后的又一诗歌大家.他理应受到学术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元代咏史散曲中充斥着强烈的悲观消极的历史观与价值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元代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源于散曲文体的写作传统及其背后的思维特质与价值追求。元代散曲家在看待历史时,具备极其宏深的观照视野,从而演化出“繁华尽逝”与“成败皆空”这两种写作范式,并发展出鲜明的宿命论观点。元代散曲家又在王朝兴衰与个人成败之外,树立起归隐的人生理想,在世俗层面包含着对官场凶险的厌恶与对享乐生活的贪恋,在世俗层面之上则贯穿着通观往古后的理性思考与对永恒不朽的超越性追求。元代咏史散曲最终建构起“历史兴亡—现实归隐—永恒山水”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实现了价值观的突破与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