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杨鑫 《考试周刊》2010,(34):48-50
一切哲学家的使命都是在与"绝对"进行交流,一切哲学的探索都是指向了"绝对"并紧密地围绕,"绝对"而延展开的,所不同的是各自的角度不同而已。达到"绝对"的层次,就得通过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意识的发展史进行思辨和反思。黑格尔所谓的"绝对"就是要用概念来表达,而不是用一些其它的东西来表达。"绝对"是一切哲学思维要去永远的无限接近的对象,"绝对"是一切哲学对象的核心,本身包含有无限本质规定性。初学黑格尔哲学者可以此作为入门的指引,以至于能够更好地理解黑格尔哲学中的"绝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创新和开发,"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在每一个班级里都必然有优生和差生之分,我们高中政治教师面临的问题是:本来学生就认为政治课不太重要,没有必要过于重视,加上时间少了,课后指望我们的学生去花时间学习政治几乎没有可能性。那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差生"的转化工作只能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进行。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现结合我的工作实践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都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  相似文献   

4.
光与影的协奏曲一考生人生仿佛是一首光与影的协奏曲,其中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命名为"求阙斋"。为什么要求阙,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主题。"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文教育。现代社会是合作的社会,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乃是实现三位一体沟通的有效途径,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动态,采取恰当的措施,保障孩子少走弯路,健康成长。让我们用"心"来爱孩子,"教""育"成"人"。  相似文献   

6.
韩鸿梅 《考试周刊》2011,(30):217-217
"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这一新理念赋予了儿童更直接、更贴切的生活,赋予生活更广阔、更鲜活的生命。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对于处于感性阶段的孩子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又都是学习。  相似文献   

7.
杨道静 《成才之路》2012,(21):49-49
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一切脱离"高效"的教学活动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应该是教师永远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和思想,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  相似文献   

8.
形形色色的哲学命题张辉雄惠施的"合同异"惠施是战国时代哲学家、诡辩派著名人物。他从相对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无论时间上的今昔,空间上的上下、大小、长短,以至事物的形状、颜色等都是相对的概念。从不同的方面来看都不同,但从相同的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9.
忙与盲     
"忙",好有趣的中国字,去掉左边的"心"就是"亡"字,是不是创造文字的先辈们在用它提醒我,不用心,不上心,一切都将不再有意义,将只剩下一个"亡"字。"盲",又一个有趣的字,去掉下面的"目"也剩下"亡"了,一定是创造文字的先辈又用它提醒我,细观察,细留意,一切才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才是"活"的,而不是"亡"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力探讨初中教育的发展定位和实现发展思路的若干策略,重点阐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学生观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观的具体把握,夯实一种衔接中的具体内容,强化五种核心机制的关键构件以及做实六种工作措施的实施落脚点等四个方面的策略解读。  相似文献   

11.
时间节约规律的哲学诠释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节约规律的哲学诠释三题张远新马克思曾经提出:"社会为生产小麦、牲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减少,它所赢得的从事其它生产,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的时间就越多,正象单个人的情况一样,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  相似文献   

12.
"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诗句,它告诉我们,一切富有生命力的事物都是"关不住"的,它总要把自己的勃勃生机显示给人们看。我们来做个"红杏出墙"的实验,  相似文献   

13.
赵情文  李春 《考试周刊》2011,(14):83-84
"提问"是最古老的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手法,它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著名的"产婆术"之核心,又是当今世界每一个教师都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相似文献   

14.
时间     
沈从文 《新读写》2010,(11):58-59
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现代社会仍然是重智轻德,面对"学优生"这一令人骄傲的特殊群体,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认为成绩能掩盖一切,从而养成自私、孤僻的性格,唯我独尊,致使很多"学优生"成为了"自私的天才"。  相似文献   

16.
英国教育家洛克是这样评价学生的习惯养成:"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朱翠芹 《考试周刊》2011,(80):184-184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等都不相同,这就使得物理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意外"。面对这些"节外生枝"、"灵光一闪"的"意外",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该用智慧捕捉这些"意外",重新调整教学结构,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资源,使师生情感交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这个名字,估计绝大多数中国人知道。他有句名言,大多数中学生也肯定听说过,因为很多语文老师在讲到课文的景物描写时,都会提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话的意思再浅显不过:一切景物描写都是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比方说,  相似文献   

19.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儿童,教育教学都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教材"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师进入课堂教学之前,预案设计之时,应如何基于儿童立场,解读"教材"和"学生","胸有成竹"地孕育精彩课堂?笔者分别从教材结构、知识来龙去脉、教材价值追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年段特征等方面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的一切工作几乎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支持和合作。让学生"心动"、"情动"、"行动"起来,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