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之争是语言学界长久以来讨论的问题之一。随着对研究视野的扩展,语言不再被看作简单、封闭的系统,因其生成过程还带有很多文化、自然因素的特征。语言约定论值得重新思考。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就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有深刻探讨。对话中的苏格拉底折衷了论辩者约定论和自然论的观点。他认为语言通过自然—约定生成,并应基于理性基础之上。苏格拉底自然—约定论是从神话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时期的产物,他对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的折衷对今天的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带着语言自然—约定的观点去研究语言,才会认识到语言生命力的根源,有助于把研究视角深入到语言根植的自然系统中去。  相似文献   

2.
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之争是语言学界长久以来讨论的问题之一。随着对研究视野的扩展,语言不再被看作简单、封闭的系统,因其生成过程还带有很多文化、自然因素的特征。语言约定论值得重新思考。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就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有深刻探讨。对话中的苏格拉底折衷了论辩者约定论和自然论的观点。他认为语言通过“自然-约定”生成,并应基于理性基础之上。苏格拉底“自然-约定”论是从神话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时期的产物,他对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的折衷对今天的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带着语言“自然-约定”的观点去研究语言,才会认识到语言生命力的根源,有助于把研究视角深入到语言根植的自然系统中去。  相似文献   

3.
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之争是语言学界长久以来讨论的问题之一.随着对研究视野的扩展,语言不再被看作简单、封闭的系统,因其生成过程还带有很多文化、自然因素的特征.语言约定论值得重新思考.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就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有深刻探讨.对话中的苏格拉底折衷了论辩者约定论和自然论的观点.他认为语言通过"自然一约定"生成,并应基于理性基础之上.苏格拉底"自然一约定"论是从神话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时期的产物,他对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的折衷对今天的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带着语言"自然一约定"的观点去研究语言,才会认识到语言生命力的根源,有助于把研究视角深入到语言根植的自然系统中去.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三统三正”循环论历史观 ,这似乎已是公认的定论。然而这个定论却并不完全可靠 ,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疑问所在。董仲舒是循环的历史论者 ,但他不是“三统”的循环历史论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三统三正”循环论历史观,这似乎已是公认的定论,然而这个定论却并不完全可靠,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疑问所在。董仲舒是循环的历史论者,但他不是“三统”的循环历史论。  相似文献   

6.
"品"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性范式。在风格性层面,"品"的审美偏向于事实维度上的品味定论;在现象性层面",品"的审美偏向于精神维度上的品质定论;在等级性层面,"品"的审美偏向于价值维度上的品格定论。中国古代绘画品评的结构性范式始终处于"位移"与不断"转向"之中。本文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探讨中国古代绘画中"品"的问题,分析了不同品评标准背后的成因及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孙绍振的文学艺术假定论 ,对指导学生的写作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聚氰胺的毒性到底有多大? 是否还有其他帮凶?科学界还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9.
宫体诗与近体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言近体诗体式的确立在唐代,迄今仍是权威的论诗作和学批评作中的定论。这种定论。是违背中国诗歌发展实际的。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对宫体作家创作的过分贬抑和轻忽。大量事实证明,五言近体诗体式的确立的时间是宫体诗创作兴盛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研究张骞西使与佛教的关系,并不意味着改写东汉永平初年佛教正式传入中原的定论。  相似文献   

11.
不满足于人物的定论,启发学生的再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很值得一做。  相似文献   

12.
关于郦道元之生卒年,其卒年已有定论,为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即公元527年。而共于其生年,自有清以降,众说纷纭,至今仍无定论。本文围绕《魏书》、《北史》以及《水经注》中有关史料,对郦道元之生年问题略做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宁洁 《湖北教育》2022,(12):59-60
<正>深度学习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研究、深度挖掘;不人云亦云、盲从定论、迷信权威是其重要的表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定论,要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解读文本,鼓励学生阐述有理有据的个性化观点。唯有如此,深度学习才有可能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第6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刊登了彭辉老师的《如何理解“先定论”中“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一文,对正确理解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腮历程》第13课《挑战教垒的权威》中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与“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之间的关系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赤壁大战主战场在蒲圻不是定论。鄂州市应该同时开发三国赤壁文化和吴王古迹文化。  相似文献   

16.
“时”作为一个特殊时间概念,其产生与阴阳家关系密切,在道家它也成为一个重要概念。在这两家思想中,“时”本具浓厚的自然命定论色彩。儒家接受了“时”概念,但努力排除其命定论因素,强调人的主体能动精神,以彰显儒家以人为本的人文道德理性,从而形成中国文化传统中君子自强不息的积极人格自觉。  相似文献   

17.
王凯丹 《成才之路》2012,(33):28-29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面对新学生时,不要过早地下定论,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尽量让时间说话,尽可能延宕对学生定论的时间;要克服晕轮效应,首先要做的就是不以"语文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元评价。要注意克服负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均衡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药》的分析,对目前定论的《药》的结构明暗线索双线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9.
王充哲学并非传统所认为的唯物主义哲学或无神论,王充的天道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神学理论,与他另一重要思想命定论异名同谓,是命定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王充虽然用天道自然观批判否定天人感应论,但他在天道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了另一种天人感应观。因此,王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其思想并未摆脱汉代总体的神学思潮,而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间消逝的只是某种法本质的观点,而法本质本身是不会消亡的。时至今日,对法本质的探讨尚无统一定论。以生存论的视角来阐释法的本质或许不能给予最终定论,但应当能够提供一个出发点。这一生存论具体体现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在法律这一事质领域,则是指司法活动本身。因此,确切的说,探寻的新视角包括两个方面:日常生活和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