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雪松  关磊 《教书育人》2004,(12):26-26
最近,笔一家到市区购物,疲惫之余进入一家快餐店休息,幽雅的氛围、轻松的游戏、热情的接待,让我们一家其乐融融,不由自主地消费一番。更让四岁女儿开心的是:当天的值班经理蹲下来对她说:“愿丁添羽小朋友玩得开心!”并与她一同游戏:女儿玩得非常高兴,作为父亲的我,也感受到一种尊重,分享着女儿的欢乐。  相似文献   

2.
女儿常吵着要与小伙伴玩,可当她与小伙伴在一起时,又缩手缩脚,胆怯得说不出话。周末几个同事聚会,都带了孩子。大人在一边谈天,小孩在一边玩。可刚坐下一会儿,女儿就闹着要回家。其他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得热火朝天,而女儿却不怎么合群。见女儿这样,朋友提醒我说,你的女儿交往能力差,平时应该让她多和小伙伴在一起玩玩。朋友的话确实让我反省。女儿的生活模式是幼儿园一家庭“两点一线”,单调又枯燥,除了上幼儿园,就是看电视。我一般不允许她到别的小朋友家去玩。当然,别的小朋友一般也不到我家来玩。我们大人因为工作忙,很少有时  相似文献   

3.
平等的谦让     
一家三口到朋友家玩,朋友也有一个和我女儿一样大的9岁的小男孩。两个孩子玩得挺开心。朋友很客气,给了两个孩子每人一块蛋糕。看得出来,蛋糕很好吃,朋友9岁的儿子,几口就把它消灭了。我女儿呢,大概舍不得,吃得较慢手中还剩下一半。朋友儿子眼巴巴地看着我女儿,求她给他一半。  相似文献   

4.
最近看了《幼儿教育》杂志“星月书屋”栏目上的介绍后,我阅读了黄全愚博士的《玩的教育在美国》,感触颇深。书的开始就将中美孩子的玩作了比较,从中美孩子所享受的物质条件、拥有的玩具、玩的游戏形式来看,几乎已看不出有什么差异;但细细一想,其中的区别却很大,最大的差异可能就在于:一个是“有多少时间玩”;另一个是“怎么玩”。中国孩子玩什么、怎么玩,很少能摆脱家长、老师的控制,什么可以玩,什么不可以玩,玩到什么程度,玩到什么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而美国的孩子拥有更宽松、更自由的生长环境,玩得更像是“玩”,玩得更像回事,用中国话说:“玩出了圈。”读到此处,我不由得想起了上次和女儿去玩沙的情景。那天,我和丈夫带着不满三周岁的女儿玫玫拎着工具来到公园里玩沙。公园里虽然有许多大人、孩子在散步,但偌大的沙坑却空无一人。女儿追不及待地脱掉鞋子,光着小脚丫,跑进了沙坑,一边玩一边喊:“妈妈快来,我俩一起玩吧!”听到女儿欢快的叫喊声,我也赶紧脱掉鞋袜,和她一起疯玩起来。我先用纸杯装满了沙,然后倒扣下来,做成了一个圆柱形的小沙堡。玫玫看到后,抢着也要做沙堡,但她做了两次都没有成功,做好的沙堡很快就倒塌了一半。  相似文献   

5.
贴鼻子游戏小王阿姨是我们家的常客,她思想活跃,又特别喜欢孩子。她每次来都会给孩子们带些小礼物,每次来都会变换花样地哄孩子们玩,所以两个女儿都非常喜欢她,几乎每到周末都要问:“这个星期天王阿姨来吗?”如果听说王阿姨来,就会高兴得像过节似的。女儿和她们的这位漂亮聪明可亲可爱的小王阿姨建立了很深的感情。1980年小王阿姨调回上海,我们送她上车时,梦礼一个人偷偷地躲在一边哭,哭得很伤心。 小王阿姨给女儿们讲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还教两个女儿用纸叠生动的小人和小动物,有时还会和她们一起做一些令人开心的游戏,这时她自己也很快活,仿佛变成了一个大孩子。  相似文献   

6.
正第三部分家庭实践篇说到玩,孩子尤其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但很多父母却为如何和孩子玩,带孩子玩什么而苦恼。让我们看看亲子游戏大王是怎么跟孩子玩的。从女儿出生到4岁,刘勇赫为她发明了150多种亲子游戏,他不仅成为了女儿眼中的好爸爸,也收获了"亲子游戏大王"的称号。刘勇赫给女儿发明的亲子游戏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运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和孩子进行亲子互动,比如爬行垫、绳子、绘本、气球等,化平凡为惊喜,所以,他也被朋友戏称为"省钱育儿法创始人"。其实,孩子之所以喜欢这些亲子游戏,是因为她更喜欢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相似文献   

7.
六岁的女儿哭着从邻居家回来。我问女儿:“什么事哭得这样伤心?”女儿说:“我到荣荣家看电视,她妈妈把电视机关掉,让我出去玩,我就回来了。”这种情况已有过好几次,孩子到小伙伴家去看画书,玩“过家家”,做游戏,小伙伴的父母就让孩子们出去玩。当时我便责问女儿:“你是不是不听话,调皮了?”女儿哭得更委屈了,看来并不是这回事。我连忙安慰她:“别哭了。叔叔、阿姨可  相似文献   

8.
纸牌游戏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如果不经常打开来看看,我们就不知道这里面装有什么。对于我的女儿来说,我同样想知道她的内心世界。因为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快乐教育的前提。为此,我采用了斯宾塞的纸牌游戏,我们一家三口在每周一的晚上都会一起玩,我们称之为“快乐游戏”。  相似文献   

9.
一、游戏分享与交流的现状与问题(一)我们的问题在幼儿园日常的游戏分享交流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形式主义的分享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简单问:“今天玩得开心吗?”孩子说:“开心.”而后教师随机向个别幼儿提问:“你今天玩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幼儿是那样的可爱、聪明、活泼,他们那细心的观察,天真的话语,是那么让人快乐,令人回味。我和孩子们一起玩摆积木,大家玩得很开心。玩着,玩着,贺昕洁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对我说:“老师你知道我在哪里吗?”“你不是在玩玩具吗?”贺昕洁说:“不对,老师你想想。”“我不知道。”“告诉你吧,陈老师,我在你的眼睛里。”看着孩子那惊喜的目光,听着她那稚嫩的声音,我也高兴地对她说:“对呀,贺昕洁的眼睛里有个老师,那就是我,对吗?”“对!”于是,我们又高兴地玩了起来。老师和孩子通过目光的交流,就会建立起丰富的感情,也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你。我在老…  相似文献   

11.
访谈实录A 沈勤(孩子3岁)我和儿子喜欢户外游戏,社区游戏设施有限,我教育儿子遵守轮流、排队等规则。但其他父母却放任孩子抢占游戏设施,结果反而是守规矩的儿子玩不到,这使我愤愤不平,既影响我和孩子玩游戏的质量,又让我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落伍。B 孙先生(孩子2岁)我爱人特别喜欢通过“游戏”,“快乐”地教导女儿。比如女儿玩拼图,当她不停地尝试图片的摆放时,她妈妈会“及时”告诉她应先拼头再拼身体,然后帮她把图片找出来。因此,女儿总能拼得又快又好,并得到夸奖。C 苏明霞(孩子19个月)我懂得亲子游戏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因此从儿子…  相似文献   

12.
一天,妈妈对我说:“阿斐,我和你玩个游戏好吗?”说起玩,我就来精神了。“我们玩的游戏是交换我们的角色,也就是你当妈妈,我当女儿。”妈妈说。听了妈妈的话,我高兴地想:这游戏真好,让我来当一回妈妈,如果她不听话,我可  相似文献   

13.
女儿对这个语言游戏情有独钟,隔三岔五地要跟我们一起玩。而我也发现,通过游戏,她对幸福的阐述越来越具体和直观。对她来讲,幸福就在身边,真是多得说也说不完。女儿3岁时,学过一首诗歌:"我家有一个亲爱的爸爸,一个亲爱的妈妈,还有我这个可爱的娃娃,我们是幸福的一家。"当时,她好奇地问:"妈妈,什么是幸福?"鉴于女儿当时的认知水平,我作了这样的回答:"幸福,  相似文献   

14.
宋梅 《早期教育》2003,(7):31-31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还不习惯于听他人的指令集体行动,因而让孩子通过游戏活动积累有关“只有听得清,才能做得对,玩得开心”的经验是必要的。从情感入手,培养孩子养成注意倾听的态度、习惯也是可行的。本活动的内容编排思路是:指令的语  相似文献   

15.
郭丽华  寇丽娟 《父母必读》2010,(7):97-98,100-111
饭前饭后、睡前睡后、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妈妈忙家务的时候.宝宝生病和病后恢复期间……日常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为难的时刻。别着急.生活中.让游戏来帮忙,巧用游戏.既能为妈妈排忧解难.还能让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玩得开心、舒心!  相似文献   

16.
女儿3岁多,聪明活泼,人见人爱。我和先生平时特别注意教育方法,尤其注重培养她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一天中午,我带女儿参加同事孩子的生日聚会。她玩得很开心,还得到几件小玩具。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玩具来。其中有一个陀螺,女儿特别感兴趣。她要求和我一起玩,规则是一人轮一次。每次她玩时,我都会说:"你转得真  相似文献   

17.
推荐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暑假我们让女儿玩电脑游戏的本意是想让她放松一下,可谁知,一个星期之后,我发现女儿有"游戏瘾"了。她不但不在规定的时间里下线,而且每天吃过午饭就跑到电脑房,熟练地打开电脑玩游戏,玩得乐不思蜀。有时  相似文献   

18.
淡定也烦恼     
李建茹 《父母必读》2011,(5):123-123
我女儿今年6岁.我觉得她的感情很平淡。每次和小朋友玩得正开心时,只要我喊她回家,她就会很爽快地答应。舍不得走。我问她为什么小强那么伤心,你怎么一点舍不得的感觉都没有呢,她淡定地回答我:“我们还会再见面的,是他想不开。”这孩子是不是太理性了,这会不会有问题呢?  相似文献   

19.
一位年轻的妈妈,从幼儿同接女儿回家,路上边走边谈。 “今天在幼儿园玩得开心吧?”妈妈问。 “很开心!”女儿说,“有的小朋友哭了,我没哭!”孩子显然很自豪。  相似文献   

20.
“妈妈,没有人和我玩,我很孤独”,这句话简直成了节假日里女儿的口头禅。我除了安慰几句外,实在别无它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女儿成了假日孤独儿童的一员。有时,当她眼泪汪汪地向我流露出她的寂寞时,一股舔犊之情从我的心底油然而生,遂自告奋勇地许诺和她一起玩。女儿最喜欢玩那种“一不许说,二不准笑,三不准露出大板牙”的游戏。每一次,纯洁无瑕、不善于打心理战的女儿,总是在我这个辣姜老妈面前败下阵来。而女儿即使输得很惨,也一样乐呵呵地笑个不停。见女儿的一副开心样,我自以为功劳不小。于是喜滋滋地对女儿说:“怎么样,和妈妈玩,挺不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