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特写——写人写事,文情并茂,感染力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作为一名职业记者不仅须熟悉消息、通讯等采写手法,而且应学会新闻采写的十八般武艺,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职业媒体人。新闻特写正是展示记者写作文采的一块芳草园地,应下功夫掌握它的采写技能为我所用。那么,什么是新闻特写?  相似文献   

2.
张长生 《青年记者》2012,(11):43-44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的新闻作品,既包括消息、通讯,也包括特写.在各种新闻体裁中,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角度新颖、视觉独特,是一篇新闻佳作构成的要件。本文从如何选择最佳新闻角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且提出了只有让新闻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才是新闻事件的最佳采写角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陈华飞 《新闻窗》2007,(3):46-47
采写新闻离不开细节的捕捉。细节虽小,但是力量无穷。善于发现细节和运用细节,大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报道效果。笔者在采写实践中就深有感触:新闻事件中的各种细节,往往是一篇报道能否抓住读者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一、细节蕴藏在新闻要素中新闻的要素多由时间、地点、人  相似文献   

5.
针对区县级电视台新闻采写工作,在对当前区县级电视台新闻采写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从采写工作实践出发,提出了电视新闻采写中必须遵守的原则。最后,从新闻采写工作特点出发,探讨了新闻采写的相关技巧。  相似文献   

6.
李晓东 《记者摇篮》2005,(10):48-48
新闻视角,是指采写者选择把握新闻角度的着眼点。在相同的新闻事件中,由于选择的视角不同,作者写出的新闻作品就会大不相同.表现出新闻价值也是良莠不齐、有高有低。因此,选择好新闻视角.是新闻采写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对外报道中,选择好最能引起国外读者共鸣的角度,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少明 《记者摇篮》2007,(10):21-22
新闻的"服务角度"依托于新闻事件新闻采写实践中,我们经常要根据实际掌握的新闻素材,通过认真地分析、研究,然后找出一个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在实际采写工作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虽非新近发生但又很值得报道的新闻,人们习惯称这一类新闻为非事件性新闻。  相似文献   

9.
罗彬 《新闻导刊》2007,(2):27-28
本人从事多年法治报道,在采写实践中遇到过各种稀奇事,接触过不少当事人和法律专业人员。采写出大量法治新闻,有的被评为报社好稿,也有作品被全国各大媒体大量转载。通过这些新闻的采写,我谈谈自己的采写体会。  相似文献   

10.
路上,记者常常会突然碰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有的稍纵即逝,记者紧盯不放地把它抓拍下来,有时还要顺着线索穷追不舍,偷天换日地赶出新闻。这种情况下采写出来的新闻,姑且称作“路撞新闻”。  相似文献   

11.
如何写活经济新闻是长期以来新闻界不少同仁一直探讨的话题。我们认为,于社会新闻的角度来采写经济报道,是写活经济新闻的—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我们知道,社会新闻一般是关于社会风气、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活以及各种奇闻趣事的报道。这类新闻通常具有的趣味性、接近性、人情味、新奇性等特点,有较强的可读性,更容易赢得受众。  相似文献   

12.
记者在同一新闻事件的采访中,如何挖掘出不同的新闻,做到同一新闻不“同质”,在新闻落点、引导舆论上,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呢?这是新闻竞争的需要,也是读者对所关注的主流媒体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对新闻采写的操作者——记者,采写“习惯”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耿昭汝 《新闻前哨》2022,(12):35-36
广播新闻传播稍纵即逝,它不能像报纸新闻那样可以回味与重读。人们在收听广播的时候,经常会“听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或者经常出现“一听而过”、“听过就忘记掉了”的状况。因此,对于广播新闻的采写及语言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时代背景,首先探索了现阶段广播新闻采写所面临着的主要调整以及发展趋势,再结合各项要求下针对广播新闻采写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帮助广播新闻采写实现“多技能化”转型,与时代共存,助力现代化新闻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闻体裁。这引起人们的兴趣。它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笔墨春秋20年,我采写了300篇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特写。这些人物中,既有省会名流,又有在省会驻足的国内外新闻人物。现将采写过程中的两点体会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5.
吴允波 《青年记者》2007,(22):76-77
笔者从事新闻工作9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采写法制新闻。结合自己的工作,简要谈一下党报法制新闻采写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场短新闻,是指记,通讯员和其他作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写的,具有现场感的新闻。这种新闻使读犹如身临其境,可闻,可见,可触,可感。  相似文献   

17.
在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当代,采写硬件日益先进,在这种情况下,重温新闻采写的基本功,对提高采写新闻者的素质,很有益处。新闻采写基本功之一是敏锐的观察力。要把自己的一双眼睛炼成"慧眼"。采写者的眼睛要如同"广角镜",善于观六路、听八方,将大千世界尽收眼底;要如同"过滤镜",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世事中,辨别事物的真伪,发现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如同"显微镜",能够探幽索微、知微见著,观一  相似文献   

18.
新闻行业的发展在我国逐渐地盛行,其内容保证真实性的同时,要掌握好采写的视角,以不同的发现视角体现新闻的价值。首先要以观点去审视新闻事件,然后选择最佳的角度,进行报道。其内容的中心思想最好是能引导社会积极向上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采写中、记者可能都有一种同感:往往不是亲眼目睹一些新闻事实发生去立即进行现场采访,而是在事情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通过对事件的参与者、目睹者、知情者采访而完成的。特别是一些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报道,涉及的事实比较多,又比较复杂,采写的难度相当之大。  相似文献   

20.
老一代的新闻家将过去传统新闻采写手法以及新闻文本的形式一起统称为新闻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比如,用事实说话这一新闻采写手法以及逆向思维这一新闻采写思维等等,这两种新闻采写手法,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现状,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境界,这些采写手法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是这些新闻采写手法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就要不但加强手法的强度,尤其是要强化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写时对逆向思维的运用能力。本文中,笔者就对新闻采写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效果与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