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习作要写自己想写的话",要"感情真挚"。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新课改中强调"三维一体"中就有"情感和价值观"。显然要求学生在习作中流露真情说真话。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坦露自己的真情呢?一、习作内容要"打假"须与生活共进习作是学生生活的再现与人生体验的传达,是学生在生活的自我反思中审视人生、审视内在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生的习作存在“假、大、空”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在习作教学前或习作讲评中下工夫,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创设情境呢?一、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情”,就是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感到习作不难,乐于习作。小学生爱听故事,  相似文献   

3.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习作是最具个性的创造活动,是人的个性的尽情张扬。生活是铸就学生习作个性的熔炉,生活化的习作是彰显学生个性的窗口。因此,习作就是让学生反映生活本色,要让学生亲近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情感见证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从而使习作个性激扬。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双手,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实抓苦练,解放学生的眼睛、双手、嘴巴、头脑、心理,激活习作源泉,在习作中描绘出生活本真呢?  相似文献   

5.
李少宜 《考试周刊》2011,(32):73-74
生活化习作教学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有效途径,既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又不是泛泛而谈的写作形式,而是要学生在生活中学写作文,要求他们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学会积累,在生活中实践等形式,进行生活化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习作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倡学生自主拟题,习作内容要由学生选择确定,习作指导就要注意层次性,要因人而教,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只有用自己的语言,才能表达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习作来反映生活,描述生活,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个性认识和真切体验。那么,如何架设生活与习作的桥梁呢?  相似文献   

8.
邹慧珍 《福建教育》2005,(8A):17-18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从学会的本领中,选一项感触最深的写下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展示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同时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本次习作着重于写事,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选好材料,选择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来写,如实地记下学习的过程,才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习作训练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小学习作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为此,语文老师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课堂教学帖进自然,贴进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可是,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不够丰富,表达能力也较弱。他们迈向习作之门的脚步也刚刚抬起,于是,我在教学中注重积累生活素材,使学生乐于习作;引导学生编织七彩的童心世界;通过评价展示,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习作目标有如下表述:“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就要求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创设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习作因个性而精彩。  相似文献   

12.
只有教师真诚地赏识和关注学生的习作,学生就会把习作当作自己愉悦的生活,并在习作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了解自己,确认自我,学会赏识自己和他人,并在与教师、与同学、与生活的对话中,有效地促进语言、思维和智能的发展。因而,习作评价要注重人关怀。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进行习作学习时,要写自己想写的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写作时要善于运用在语文学习中学到过的词语,并且进一步指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思想束缚,鼓励学生要勇于创新,灵活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习作教法上灵活应用。教师要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练习习作的兴趣,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心真实的流露,还原作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懂得习作就是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能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抒发出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人。教师要赏识学生的习作,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习作的勇气。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和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要把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阅读是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了兴趣,他们就会进发出对习作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为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有一天我刚走进教室,一只巨大的马蜂飞进教室,马蜂在教室里飞来飞去,  相似文献   

17.
一、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材,使其在落实三维目标中成为主体“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才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准备习作材料,学生写的才能是“我”的认识世界的生活,才能在世界中认识“我”的生活。为此,习作要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使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储备。注意习作内容的整体性,观照学生获取习作材料的过程。叶老说:习作要写出自身的经验,要从整个生活里去下功夫。学生的篇篇习作,所写的人、事、景、物,都要经历“观察———思考———评价———表达”的过程。习作指导时,必须从学生表达出来的内容入手,去…  相似文献   

18.
写读后感     
<正>习作要求旨在让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想。习作重点是明白什么是读后感,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一定要真实、具体,既可以联系已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相似文献   

19.
<正>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他精辟地论述了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贴近生活",这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一脉相承。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之反映。小学生习作中的最大问题是无内容可写。笔者想,这就需要帮助他们疏通作文与生活的渠道,让学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巧妙地将习作课堂引向生活,让习作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语文的资源.”的确,语文的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尤其是习作.应该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是生活的再现.生活化习作教学就是要寻找沟通生活与习作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己的所感所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