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历史上的圣人先哲,用了不同的词阐述基本的心性。基督教徒称之为上帝,印度教徒称之为婆罗门,佛教徒称之为佛性。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基本的核心,并要求它的教徒用一生演化和体悟这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心性。  相似文献   

2.
陈晓 《教育导刊》2011,(1):53-55
当学校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问题时,实际上也就说明了它的"离经叛道",这也正是我们呼唤学校教育"回归"的原衷。诚然,学校教育要真正的回归,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教育以外的因素,但"回归"的逻辑起点则首先是学校。  相似文献   

3.
一天上午下了班,同事喊我去食堂吃饭。在我锁上办公室门的那一瞬间,猛然想起了钥匙,可是已经晚了——膜遍全身各个衣兜,就是没有钥匙的影子。 一定是忘在屋里了。幸亏窗户敞开着,我赶紧找了根竹竿拨拉办公桌上的本子、纸张,可没有发现钥匙。我推测钥匙极有可能是在西服上衣口袋里——可衣服挂在后窗边的衣架上,从后面过不去,从前面又根本够不着。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工作.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由于教育质量具有“内隐”的特点,不像教学楼、教育设施等能外显出“政绩”.因而,教育质量往往容易受到忽视:加之教育质量又有迟效性的特点,短时间难以见出成效.即使有了成效.由于评价的标准不统一.也难以获得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格林在《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中写到:"过去几十年的教育从未把孩子看作教育的主体,以知识为中心人为设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只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宰者。……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他们的心灵没有被教育者感应到,一切的教育是没有用的,  相似文献   

6.
线教平 《教育》2014,(30):6
从老生常谈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如今不少人反其道行之,倡导“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以说,起点之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然而,既然是“零起点”何必执拗于“起跑线”在哪儿?输赢之分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其实,教育的本质是在育人,要让儿童满怀对世界的好奇,轻松快乐地出发,首先要引导包括家长、教师及学校在内的全社会从倡导“智育中心”转向关注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我们这里的一所中学的一位高一女生跳楼了,缘由和去年那位跳楼的同一所中学初三男生一样,因为上网,挨了老师和家长的批。在这个县城里,近十年来每年都会有学生跳楼,其中高三学生也有不少。应试教育、不堪升学压力是根源之一,但像那样因为挨批而不珍惜生命的情况,我看其根源不只在于“应试教育”了。  相似文献   

8.
盛芳 《文教资料》2012,(14):49-50
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离不开"应当"的思考与选择,哲学家们探讨的很多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应当"与否的问题,然而这个被广泛运用、看似不言自明的词实则众说纷纭、无一定论。本文认为"应当"的关键在于"适度",并从"应当"的词源学解释、"应当"与"响应"、"应当"与"不应当"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旨在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自身的"应当"之路。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班主任规定》第十六条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规定发布,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作为一名有近二十年工作经历的“老班主任”,我想谈谈自己的认识。一、了解背景,突出批评之所以要突出批评,我以为应该是基于对目前教育现状的科学考察。首先,从目前的教育自身看,存在着对爱的作用不恰当的夸大的现象。教育的确是最讲爱的,但是我始终认为,这种爱和父母之爱、朋友之爱有很大差别,因为我们给学生爱有鲜明的教育性,我称它为“教育爱”。“教育爱”的最本质特征是“教育”两个字,它包含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人生的导引,包含对学生“善”的褒扬,也包含对学生“恶”的纠正。  相似文献   

10.
在《中小学管理》2003年第9期,笔者发表了《家长才是“上帝”》一文(笔名“江苏晓庐”)。此后,笔者听到了一些反映。其中,不赞成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学校的“上帝”是谁这个问题上。应当说,这种意见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有必要就此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提起“教育”,在许多人脑海中出现的是严肃的面孔、严厉的声音,这种印象是他们一次次的“受教育”经历铭刻下的痕迹,因此在他们看来,“教育”一词是不可爱的、是充满压抑气氛的。  相似文献   

12.
吴友智 《师道》2008,(6):19-20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如今一些学校的校长、老师们却弹出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13.
课改已进入了第五个年头。曾几何时,多元理论、建构原理、绿色教育、后现代主义……弄得教师不分南北。一些人言必称希腊,动则讲革命,好像不翻点花头,玩点噱头,就要落伍。其实,教育之道真的会瞬息万变、日新月异吗?有许多教育的规律可称得上亘古不变的。“因材施教”“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4.
教育呼唤“无为”之精神 在教育现实中,无论是上级部门的官员,还是学校的校长、教师乃至家长,其实都迫切希望“有为”,即官员们渴求“政绩”,校长和教师渴求“上线率”、“重点率”,家长们“望子成龙”,所以任何一方面都不甘心“无为”,这三个方面的合力形成巨大的压力,使得孩子们疲于奔命地应试。  相似文献   

15.
我常常遇到面对人生和事业的选择一片迷茫的小孩。几乎90%来公司应聘的小孩,当被问到你为何要选择这个职位的时候,回答都是:“你们正在招聘,所以我就来了。”基本上,都是一副不得已,没办法,不得不来的样子。所以,针对他(她)所应聘的工作提问的时候,回答几乎100%是“不懂”“不了解”“不知道”,完全是一副“我没做过,我怎么知道”的讶异表情。刚毕业的小孩,表现更甚。这在这个互联网如此发达、获取知识如此便捷的年代,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6.
“回归教育学习网”(http://realedu.yeah.net)是我和学生一起创办的互动学习网站,建于2001年底。网站是以我的教学实践为依托,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以专题学习网站为特色,师生动态建设的教育网站。建站理念1999年3月,学校建成了千兆校园网,我开始涉足因特网。那时,我常常浏览一些教师和机构建立的教育网站,受到很大启发,于是自己也先后建立了两三个教育网站,较知名的是2000年初建立的“百榕园教育网”。但我越来越意识到,作为一线教师要长期维持这样庞大而繁杂的教育网站是很难的。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清晰的建站思路,也使…  相似文献   

17.
从“成人礼”的回归,审视当代年轻人不成熟、缺乏责任感的种种表现,针对社会对"成人礼"回归的质疑,给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校本教研活动在学校广泛开展,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再次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以教科研为先导”几乎成为所有学校的首要办学理念。当前的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多数都在努力向高深理论“进军”,造成了“人人喊科研,教科研离我们教学实践越来越远”的局面。反思“成功教育”、“理解教育”等成功案例,他们的研究着眼点在于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如果教育科研远离教学,只是为了写论文、评职称,只是为了学校扬名而追求表面形式,那么,这种研究必然“滞空”,必然与教学行为脱节,怎么会为学校发展“先导”呢?因此,回归教学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必由之路。要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回归教学,我们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裴斯泰洛齐是我最敬仰的教育家之一。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瑞士著名教育家,他的著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等。  相似文献   

20.
教育就是生长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这里的“一”,就是教育之根,具体而苦,就是提升生命质量,寻求教育之根。当前教育的出路在于——回归到教育纯真,重新建澎教育价值观,包括进一步反思——教育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