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显得尤为重要,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需要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所谓习惯,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这个年龄阶段可塑性大,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逐步形成的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此,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本文拟从内因、学校教育、家庭与社会教育三方面着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需要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而习惯又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显得尤为重要,而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需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通过开展"四个一"的习惯教育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4.
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内容.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和外在标志,也是人不断进步、发展的动力源泉.青少年学生如果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的良好行为习惯,必然终身受用. 我们的幼儿园、中小学校都花了很大的精力、费了很多的心思去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比如说,筹备和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市中小学围绕着不乱扔垃圾、有序排队、不随地吐痰等十个文明行为做了大量的工作,引导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项工作持续了数年,全市中小学生在有序排队、遵守秩序、行升国旗礼等方面有了明显改进.但也还有一些方面效果不很理想,仍待进一步改进,比如说脏话、随地吐痰等现象仍然存在.看来,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讲究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而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通过规范其行为习惯,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小学生的内在需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而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通过规范其行为习惯,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小学生的内在需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提高道德素质修养、保证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习惯是养成之本,伴随着人的一生,贯穿于生活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环节。其中,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中小学生的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所谓行为习惯,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引下,对于事件所作出相关的行为举止予以回应的行为活动。行为习惯通常是在人的幼年期养成的,因此对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规定,学校应针对中小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本文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和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两方面,阐述教师对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汤成文 《成才之路》2011,(14):13-14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教育,也是班级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关系学生良好人格个性的形成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我校从2008年就针对学生的实际提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要求。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我校的校风校纪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的文明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中小学生人格的塑造、价值观念的构建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这一工作不能忽视。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形成的学习习惯和思想认知将会影响学生一生。学校要采用科学、高效的方法来开展这一工作,以使中小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养,今后为祖国建设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所以对于中小学生如何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用!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有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前辈的教诲使我们明白更清晰的道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行为习惯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的一年级教育中,培养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需要。基于培养学生的课堂习惯和生活习惯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再从养成教育和榜样教育两个层面进行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14.
伊秀红 《文教资料》2014,(35):101-102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其受益一生。因此,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小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的习惯;三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五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日益复杂的学业挑战、社交压力和社会责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帮助他们应对这些挑战并取得成功的关键。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举止文明、诚实守信、遵规守纪、勤俭节约、勇敢坚强等。然而,现实中,许多高中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拖延、缺乏自律、思想消极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制约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  相似文献   

16.
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转化为习惯,才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财富。基于此,宁乡县教育系统在全县整体推进中小学生(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周辉 《学苑教育》2021,(9):69-70
幼儿时期是人格陶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幼儿习惯养成尤其如此。基于此,本文就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探讨,从生活细节、纪律约束、家校合作三个视角展开思索,以期能抓住幼儿阶段这一重要时期,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助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使其一生获益。  相似文献   

18.
王丽 《考试周刊》2013,(92):134-134
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中慢慢养成的,初中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外来工子女学习习惯的现状,培养外来工子女学习习惯的措施等方面,就如何培养外来工子女的学习物理行为习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于金磊 《新疆教育》2012,(16):169-169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阶段。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是养成教育的黄金时期。养成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小学的教育阶段,要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好的品格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习惯上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切入点。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同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