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之学校观     
陶行知 《教育》2014,(8):74-74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 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功夫。介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相似文献   

2.
我之学校观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教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工夫。间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相似文献   

3.
我之学校观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功夫。介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编者:杨斌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7月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工夫。间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是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国家大事,世界大势,亦必须师生共同关心。学校里师生应当相依为命不能生隔阂,更不能分阶级。人格要互相感化,习  相似文献   

5.
我之学校观     
陶行知 《教育》2008,(8):61-61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才算是活学校。  相似文献   

6.
我之学校观     
《教育》2008,(22)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  相似文献   

7.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其内涵表现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该理论博大精深,以此指导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价值颇大.一1918年陶行知先生发表的《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说:“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其范围之广实与教育等,有关于职业之生活即有关于职业之教育.”也就是说,教育伴生活所有,伴生活所需.一个学生长大成人,能自立于世,其基础是要有一个职业.为了适应社会,胜任职业的需要,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按市场经济要求开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作为对国家课程一种补充的校本课程,随着对其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价值所在越来越不可否认,其对“教育生活化”同样有着新的价值,给这一教育原则增添了实效。“教育生活化”是在“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下,把“教育与生活的结合”作为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以此提升教育的活力,改善学生的生命质量的教育思想。它是针对人类在教育方面的“拉普他之厄”,即教育中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分…  相似文献   

9.
学陶札记     
从取名知行到改名行知再到行知行,从把“教育即生活”颠倒为“生活即教育”,从把“学校即社会”颠倒为“社会即学校”,反映了陶行知思想之变化,表明陶行知与王阳明、杜威观点之对立。教学做合一体现教、学、做是一件事情的三个方面,其中心是做。怎样才算是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思想素质。如何才能办好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10.
学陶札记     
从取名知行到改名行知再到行知行,从把“教育即生活”颠倒为“生活即教育”,从把“学校即社会”颠倒为“社会即学校”,反映了陶行知思想之变化,表明陶行知与王阳明、杜威观点之对立。教学做合一体现教、学、做是一件事件的三个方面,其中心是做。怎样才算是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思想素质。如何才能办好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11.
留美回国后,陶行知即融入“新教育”潮流。为破解乡村教育发展困境,他于1927年3月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开启其“生活教育”系统实验;其后,又在上海创办别具组织创新的山海工学团、在重庆创办不同于普通学校的育才学校,进一步丰富其“生活教育”的理论内涵。持续不断的多样化学校变革范式探索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时俱进的实践源泉,也是其吸纳杜威思想滋养、进而又超越杜威的奥秘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史上有两位伟大教育家,一位是孔子,一位是陶行知。毛泽东称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说他是“一位毫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江泽民同志也称他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体系的内涵。他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我之学校观》、《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创造是中国教育之完成》等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作。他从1927年起先后发动四个教育运动——土地革命时期的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教育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民主教育运动。这些运动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我所在的学校---丹洲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2010年,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办好一所农村小学,我从城市名优学校来到郊区小学。时间一晃,已是三年。这三年里,我带领全校师生以陶先生为榜样,努力地做生活教育的践行者。如今,“生活即教育”的种子在丹洲中心小学这块郊外的沃土上生根、发芽、成长,别有一番风景!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就提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未来之学校,未来之教科书.未来之教学必须建立在生活经历上,始可谓活的学校,活的教科书,活的教学”,即“生活即教育”这一著名命题。  相似文献   

15.
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提到“教育”时,一般是指狭义上的教育,即把其限定在学校教育范围之内。个性化教育也不例外,它也主要以学校教育为视点而展开。因此,它的实施策略主要指学校教育在运行过程中的策略,即内部策略。但是,由于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密切联系,受二者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放置于整个社会大系统来说,学校教育更是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有必要简单勾勒一下学校系统以外的策略: 1.“三教”统筹安排,协同发挥教育功能 在这里,“三教”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陶行知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将来知识经济时代,会成为一种重要生活基本技能之一。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  相似文献   

17.
平先来 《考试周刊》2012,(84):166-167
“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虽仅一字之差,但羞之千里。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了生活对于教育的本源作用,是一种正确的教育观:教育即生活是目前应试教育下我们广大学生的生存状态,也是大部分家长、学校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是错误的偏执的,、在大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今天,践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并以此来消除教育即生活的片面,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韩剧在中国的流行,“韩流”一词的兴起,许多中国学生乃至教师,都对韩国的教育和留学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此,无论是从文化交流角度,还是从中外教育对比研究角度,都有必要客观自然地描述韩国大学的真实情况,为读者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了解韩国学校及其教学,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而这一工作又是我的兴趣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吴江 《广东教育》2004,(11):49-49
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这恐怕是无人反对的教育学原则。问题在于怎样联系,联系到何种程度。这正是新旧教育分歧之所在。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原则,但杜威同时也强调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具有简化、净化和平衡三种功能。可见杜威这个倡导“做中学”的活动教育大师并不主张课程要完全回归儿童生活和经验,他对此问题的分析是极其辩证而精辟的,对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搞课改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活教育理论"是基于中国教育现实和陶行知对教育之社会功用与促进人的发展之功用的理解基础上建立的教育理论体系,对当时中国教育的发展及促进教育功效的最优化配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我们可以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吸取其教育思想之精华并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