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我国在五所高校中新设立的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课程设计的新思路--关注未来岗位所需的三种核心能力的培养,包括国际传播能力、新媒体传播能力和宏观逻辑分析能力.本文将对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的长期建设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传播能力是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在解读国际汉语教师的特点、培养目标基础上,提出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讨论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的构成,认为“传播学及跨文化传播学基础”“语言及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汉语及中国文化传播的模式与策略”等是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构成的三大部分,从而对现行《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以实践为基础,提出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的时代课题与努力方向。以有效国际传播路径构建为研究视角,我们要夯实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国家实力,构建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倡导"平等包容"的国际传播理念,拓展多维立体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在不断通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更好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地方广播电视系统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是我国整体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中重要的一环。目前,重要性意识不足、资金不足、人才不足、方法不当等原因制约了地方广播电视系统能力的提升,需要对症下药,以突破重围,提升地方广播电视系统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我国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背景下,出版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其是彰显大国气度,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宣言的最有力的传播方式。文章从出版的国际传播能力的构成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现状,阐述了国际政治复杂化、传播主体多样化、出版企业的依赖性等三大障碍,进而提出通过政府的"一体两翼"策略能有效助力出版界"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提升中国出版整体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8,(8):84-92
国际传播概念的话语演变与选择,是一个社会知识生产的过程,与全球化转型进程紧密关联。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因此必须在正确的理念下进行科学抉择。当前以反全球化运动为特征的全球化转型,有利于中国再次理性审视国际传播概念内涵,并在国际传播场域重构的斗争中,确立新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我国学术媒体国际传播能力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学术媒体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学术媒体的基本形态;基于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从学术媒体的国际传播过程模式着手,分析其国际传播能力的构成要素,即国际信息采集能力、国际生产加工能力、产品国际输出能力以及国际受众需求满足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作为科研成果传播的载体,其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传播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入手,重点分析了影响高校学报国际传播能力的因素,并从争夺国际话语权、专业化办刊、扶持优秀学报、发挥主办单位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学报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应采取的措施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新时期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就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试从人才战略的角度,谈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实现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现代国际传播体系的有关话题。  相似文献   

10.
王非 《中国广播》2014,(7):77-79
本文从提高传播能力的一个根本——自强自立,国际传播的两个原则——国家利益和新闻规律,新闻业务的三要素——及时性、公信力、贴近性,国际传播软实力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民族语言广播如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国际传播新形势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是国际汉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汉语国际传播者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汉语国际传播的成功有赖于教师自身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培养出具备此能力的学生,包括留学生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为此,我们应该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汉语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落实到国际汉语师资培养及师资培训之中.  相似文献   

12.
论新时期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应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的开放以及国力的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建立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掌握国际新闻传播规律的人才成为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中锋 《出版广角》2022,(20):52-5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对出版业及文化界来说,既是新目标、新机遇、新任务,也是新征程、新挑战、新考验。文章重点围绕当前国内水出版的发展态势,着重阐述水出版与水文化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就未来一个时期如何通过做优中国水出版、弘扬中华水文化,以切实加强水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理论思考,对有关实践问题进行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夏康健 《传媒》2023,(9):57-59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体系化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特征。有别于以往的“体系”概念,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体系不仅强调新闻媒体在国际传播上的组织与协作,更强调各种国际传播理念、国际传播手段的融合。体系化将中国故事、话语体系、媒体集群、国际话语权等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刘芳 《传媒》2011,(10):70-72
媒体传播能力是衡量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国际话语权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媒体的传播能力,包括媒体规模、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西方大国为了把持国际话语垄断权,发展中国家为了争得国际事务发言权,都在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力求在国际舆论竞争中赢得主动,进而提升本国主导或影响国际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与新闻宣传、影视剧相比,其真实属性和国际化特征突出,更容易被海外观众认同和接受。以纪录片为代表的影视节目作为国际文化传播的便利载体,已成为外国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但与国际纪录片大国相比,与国家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目标相比,我国纪录片的海外传播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世界的国际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是中央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中央对如何增强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目前,包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内的中央主要媒体,正在深入学习、积极贯彻、全面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研究当代世界的国际传播,方能知己知彼,在国际舆论传  相似文献   

18.
驻外记者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驻外记者构建了一个媒体的海外信息采编网络,驻外记者采编能力是其国际传播能力重要构成.笔者认为,国际传播能力主要包括五部分,即采编潘能力、传输与覆盖能力、推广与营销能力、受众服务能力以及研发与创新能力.这五科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9.
颜斌  黄晓辉 《新闻战线》2023,(23):35-38
伴随短视频热潮,国际传播呈现出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趋势,这为地方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和路径方法。湖南日报社通过全媒体传播体系赋能国际传播,不断提升国际传播的话语能力、中国故事的讲述能力、沟通世界的连接能力,积极探索地方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沙庆 《新闻世界》2023,(5):23-26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我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外宣媒体应该加大国际传播力度,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升外宣媒体的翻译能力来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