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宏观上看,现行的语文教学是不平等的.它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限制学生自由发展;它离生活较远,使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成为两张皮.如何从宏观上对语文的这种现状进行改革,我认为首先要进行三方面的"更新".  相似文献   

2.
钟静 《现代语文》2009,(7):100-101
学生们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学前班就开始接触语文,可语文到底学什么?到底该学什么样的语文?就是现在的大学生也会被问得张口结舌,这不是夸张,而是发生在笔者的大学语文课堂上的事实。鉴于此,笔者认为,现在语文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存在两个方面根本问题:1.语文教育工作者不知道教什么样的语文。2.语文学习者不知道学什么样的语文。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3.
上海有好几所高校自主招生,决定不用再考语文,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他们随后解释说:一是英语可以方便找资料,有利于学生将来学科上的发展;二是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然而减负难道就只减中文么?而“考语文”与“找资料”分明不矛盾嘛,何况谷歌的研究部主任诺维格都说了,不出十年,网络搜索会自动将所有检索到的不同文种的文献译为中文。看来,  相似文献   

4.
我的语成绩在当年的高考中取得了139分,是当年的北京市第二名。作得了满分。  相似文献   

5.
范守纲 《中文自修》2007,(10):47-47
"考什么",这是一个基本点。语文中考的范围和难度应该确定。大体上说,应该是学什么,考什么。学和考都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课程标准"所设定的语文课程的"内容与要求"(或称"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6.
命题与评价,自然会遇到三个问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评。“考试设计的核心问题有三个方面:测量什么、如何测量、如何对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即如何评分。”在最直观的层面,语文命题可以表达为须明了语文“考什么”与“怎么考”。就是说,命题者要处心积虑地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两大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怎么评”也就不是很困难了。首先要解决的是“考什么”,就是考试目标的制订,这问题似乎很容易,但是情况恰恰相反,语文界始终没有弄明白,或者说始终糊涂着。  相似文献   

7.
语考试成绩在中学众多科目中是最不稳定且预测性最差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的积极性。章从试题、评价、心理三个层面作了探讨,分析了三个主要因素:评测内容与实际的语能力结构的差距;评价标准与测试目标的差异;语言、阅读、写作心理皆未能在考试中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呼吁从此入手进行语考试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8.
谢晖 《现代语文》2011,(12):33-34
语文教学有一个较其他学科更为突出的问题:学的内容不一定能直接地考,考的内容有时又不能系统地去学,这是语文教师所处的窘境。该如何处理好学语文与考语文的关系呢?这个问题若不能较合理地得到解决,语文教学可能会陷入困境,甚至绝境,因为作为受者的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考试,对授者的教授内容加以选择。对此,笔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据《新闻晚报》报道,2010年1月23日、24日两天,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和东华6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记者发现,6所高校中,有4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据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解释,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语不考语文,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该新闻曝出后,舆论对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多持批驳立场,罕有赞同的声音。台海网的调查很能说明问题,其记者不仅采访了普通学生,而且受访学生中还包含了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过结论与其他媒体一致:语文不能不考。综观各家媒体的评论文章,我们发现,大部分文章都将语文该不该列入高考科目的话题自觉不自觉地置换成了语文该不该受重视。从逻辑上讲,证明了语文很重要并不算完成了对语文必须列入高考科目的论证,因为其预设前提受重视的科目都必须列入高考科目并非无懈可击(某高校招办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曾经辩解过,不考不等于不重视,门门都考试,能考得完吗?)——我们相信,这并非缘于发文抨击不考语文的作者不懂逻辑,见不及此,而是因为他们深悉国情:不考=不必重视。在当下的现实语境中,奢谈非功利的、以自我完善为目的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改革只要抓住了关键,原本也不是什么难事。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能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上。而这点也简单,什么时候语文考试不用做题应付就能考出水平,学生就能真正学好语文。这一点其实很好做到,就是语文高考只考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1.
参加高考阅卷工作将近30年,恐怕要被同行们戏称为“最后一个匈奴”了。在这种一年一聚散的规律性活动之后,当然要评价别人,也难免要审视自己:当年的试题该如何评价?作为任课教师,功过得失在哪里?提高语文能力的根本出路是什么?哪些经验教训可以用于“下一次”?说实话,这些问题常常是无解多于有解,理论败于实际,怅惘重于振奋——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对考试实在不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悦的事。  相似文献   

12.
吕筱晶 《文教资料》2007,(18):154-156
进入21世纪,围绕新《课标》展开的语文教学改革给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系列需要探讨的问题。在教学评价方面,如何处理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的关系?不同种类的考试考查重点在何处?主观试题与客观试题在考查中如何运用?这些都是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试从语文考试考什么和语文考试如何考这两个方面对以上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教了十几年的语,送走了一张一张似曾相识面目各异,而又同样洋溢着活泼、充满着朝气的幼稚而即将成熟的笑脸。这勾起我对学生时代的回忆。我深切地想,这十几年到底给学生留下了什么,这又使我不断地搜索起我的学生时代以及学生时代的老师。老师到底给我留下了什么呢?盘点腹中所学,不管是小学时代,还是中学时代、大学时代,具体的语知识现在大多已交还了老师,惟有老师那一张张笑脸,  相似文献   

14.
学生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必须回答清楚的问题,否则,我们的教育教学便是盲目的。自从有了专门意义上的教育以来,学生就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出现于人类社会。然而,对于“学生究竟是什么”的认识,千百年来一直莫衷一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其看法差异是非常大的,因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要求的人才特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袁明 《中华素质教育》2004,(12):130-131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各种知识信息正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增长。而对于中学生来说,获取这些知识财富的主要手段是阅读书本,因此,要与时俱进,就得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正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前,小学语文考试,还存在考试内容偏重分析理解。轻视积累运用;考试题目芜杂琐碎;考试手段机械单一;考试试题答案片面绝对等现象。这些现象偏离了语文学科自身的学习规律,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对小学语文考试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陈寅 《上海教育》2007,(10A):50-51
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面批。相信随着班级学生数的下降,面批这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必然会被教师经常性地使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19.
贵刊2003年第12期中,张真玮老师在《作教学:舍弃“小技巧”,回归“大智慧”》一开头提到:“近年来在关于中考、高考语命题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出现了一种越来越有影响的呼声:减少基础知识的比重,提高作的分值。有人甚至提出不考基础知识,就考一篇或两篇作。这主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踏着时代的步伐进入了新世纪,一连串新的教学理念就以咄咄逼人之势展示在我们的眼前。其中评价和考试改革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震动效应。下面就小学语考试的开放性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