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们现在对“惩戒教育”的理解,就是一种体罚或变相体罚,所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都明确了一个观点:教师对学生“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但由此而全面放弃惩戒教育,一味地用“爱”去感化学生,在道德上崇高,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践中却难用。  相似文献   

2.
体罚研究是一个涉及国家教育法规的敏感性课题。本文对学校体罚的研究原则、概念 和方法作了一个尝试性的探索,廓清了传统体罚与现代“体罚”的界线,提出了彻底抛弃传统体罚,合理 设计现代“体罚”教育方式的新构想,现代“体罚”,其实是一种建设性的惩戒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深入童心,巧塑童心,就更应把爱洒向那些迟开的“花朵”,让爱的阳光眷顾学困生,多给学困生一份爱,多一种更深层的爱.  相似文献   

4.
赏识教育是在继承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和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致力于达成被爱,引导施爱,启发自爱,优化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自信舒展、快乐、健康、最优成长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爱的教育”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积一百多年历史沉淀所创造的教育哲学。“爱的课堂”是指以斯霞“童心母爱”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基于童心、行于爱心、臻于生长”为基本理念,以爱的方式和策略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为主旨,在尊重、赏识、支持的环境中建构的一种教学活动和过程。学校2008年9月开展“爱的课堂”实验,2011年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斯霞教育思想的“爱的课堂”的校本研究》。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冷暴力”是相对于体罚而言的一种“精神惩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云指出。出现教育“冷暴力”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孩子权利的认识和尊重。《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的出台也明确提出了教师要依法执教,严格禁止长期以来“棍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肉体体罚方式,  相似文献   

7.
支招一句话     
由于受赏识(鼓励)教育理念和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政策规定的影响,更由于教师采用批评教育手段导致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教育部出台“教师可以采用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一法规条文时。很多教师竟然一时无所适从。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划定批评与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界限,营造批评教育学生的良好环境,激活和谐的学校批评教育的“场”。这个“场”应该吸引教师,激发他们教育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敢批评、会批评学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岳伟 《教育学术月刊》2001,(5):16-17,20
一、现实教育生活中师爱的虚假与缺失   教育是一种生产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爱的直接生产者与传播者,更要有爱的态度、品行与能力。然而现实教育中的师爱却往往处于一种虚假与缺失状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爱的虚假性。爱的虚假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惩罚性的“爱”。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包括体罚与心罚。对此许多教师却振振有辞:“我惩罚你是因为我爱你,是为了你好……。”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第二,占有性的“爱”。教师把学生看…  相似文献   

9.
体罚学生现象是应试教育遗留的“顽疾”,它严重违背了教育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伤害。随着时代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体罚学生的现象日益减少,但是笔者发现,体罚正悄然发生着变异。在“拳脚相加”、“面壁”、“站岗”等现象消失后,出现的是“罚写检讨三千字”“罚抄课文数遍”……现在又出现了新的体罚方式——“心罚”。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有些人一面在讲“为共产主义培育优秀的接班人”;一面又在鼓吹“爱的教育”,把“母爱”作为儿童教育的指导原则,说什么“孩子不但需要老师的爱,还需要母爱”,要我们的教师“象一个辛勤的园丁”,“给我们的幼苗带来温暖的阳光,甘甜的雨露”,还要保持永久不变的“童心”,以“童心”爱“童心”,等等。这就不能不使人们产生这样的疑问:“爱的教育”能不能“为共产主义培育优秀的接班人”呢?要能找到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我们必须首先分析一下“爱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货色。我们看十八世纪的卢梭(公元1712--1778年)吧,他大肆宣扬“爱的教育”。说什么“扩张爱自而爱他人,这就变成为道德,而这  相似文献   

11.
两点感想     
读了《育苗人》、《斯霞和孩子》,又读《<育苗人>与<斯霞和孩子>的錯誤》,有两点感想在这里谈一谈。一、“爱的教育”不能代替阶級教育。《育苗人》中强調“童心”是“純洁、稚嫩的”,“象水晶一般的明净”,因此,宣扬教师要以“童心”去爱“童心”,“和孩子們在一起为小鸡从鸡蛋里破壳而出发出快乐的笑声,为小白兔的死而流出眼泪”。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教育呢?我认为,这是一种超阶級的“人性论”,是向学生灌输“人类爱”、灌輸人道主义、和平主义的教育。这种教育,只是要学生“爱”,爱小鸡,爱小白兔,爱父母、兄弟、姐妹,爱“和他們一样天真、一样活泼的老师”,而不讲阶級爱,更不提阶級恨。这样长大起来的学  相似文献   

12.
姜桂玲 《成才之路》2009,(35):13-14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关爱还是错误地采用了体罚,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关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心,而主动地、顺利地按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体罚使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错误,从而使学生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有人称。体罚是在关爱无效的基础上的另一种选择。我却认为。如果对学生满怀爱心,总会在关爱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这可能要花费大量精力,但若鲁莽地采取了体罚这一方式,则是被动的、无能的教育。我主张舍“体罚”取“关爱”。  相似文献   

13.
张载在解说蒙卦时曾经说过:“教人当以次守得定不妄施。”蒙卦初六的爻辞中有:“发蒙利用刑人。”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运用体罚的教育,老祖宗是主张可以用体罚的。教育中要不要体罚,现代教育持否定意见,但在人的早期教育中,是不是就不能给予惩罚了,这就显然有商榷的余地了。  相似文献   

14.
点燃诗意     
教师是耕耘爱的人,他的神圣职责就是在每一颗童心上播撒希望的阳光。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选择一种优美的教育方式,我选择的是“诗教”。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惩罚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因其特殊的教育效果一直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近代以来,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愉快教育”、“赏识教育”、“激励教育”、“以人为本”等思想日渐成为主流。惩罚,特别是体罚、变相体罚更多地受到人们的质疑。  相似文献   

16.
宋继东 《中国德育》2017,(11):45-47
童心教育并不是要把童心“教”给学生,而是要尊重和认可学生原本就有的宝贵的童心,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一时间网上争论四起。争论的焦点在于什么是“适当的方式”,有人担心是不是这一规定暗示教师可以重操对学生进行已明令禁止的“体罚”与“变相体罚”,有人质疑通过法规授予班主任“适当的方式”这一“尚方宝剑”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教育惩罚:教师的职责和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在当前教育中,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滥用惩罚,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不作为。一般来说,发生教师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是有地域性的,在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学校的案发率普遍要高于城市学校。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个人素质偏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有更多的压力和渴望,体罚或变相体罚就容易出现。而在城市中,更多的教师是“谈惩色变”。“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的倡导,新闻媒体对某些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当事件的报道,学校对教师的告诫:“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赏识教育”“情感教育”“爱心教育”等成了教育的主流选择和亮点。同时,“惩戒”成了绝大部分老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老师们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各类媒体对体罚学生恶性伤害事件的屡屡曝光,更使老师们噤若寒蝉:不敢越“雷池”半步。  相似文献   

20.
许静 《课外阅读》2011,(10):374-374
尊重就是对儿童最好的教育,是儿童肯定自我的开始。首先尊重教育应从“蹲下来”开始;其次尊重教育要“走进童心”;带着爱心,主动去亲近幼儿、放飞爱心,充分地信任幼儿;尊重教育要“爱到细微”、正视幼儿间的差异、照顾幼儿间的差异、立足幼儿间的差异,让每一位幼儿在教师殷殷的期待和浓浓的爱意中,都如一束束待燃的火苗,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