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斗,也有后起之秀。新文化领袖之一的胡适显然站在科学派一边,并成为科学派主将;而梁启超似乎以中立身份出现,但明显倾向玄学派,成为玄学派阵营盟主。所以有人认为,这次论战其实就是梁启超和胡适之间的对峙。论战一直持续了大半年才鸣锣收兵。年底,上海泰东书局和上海亚东图书馆对论战成果进行了整理,出了两个集子。前者名曰《人生观之论战》由张君劢作序;后者题为《科学与人生观》,由陈独秀和胡适作序,可见,收罗的文章差别不大,但立场迥然不同。由于陈独秀在序言中站在唯物主义立场对论战的双方进行了评判,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引发胡适、张…  相似文献   

2.
王星 《新高考》2008,(12):8-10
文章要写得精彩,巧妙的构思、新颖的形式至关重要。古人说:"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梁启超倡导的作文法也主张把布局谋篇放在训练的首位。高考《考试说明》基础等级要求作文"结构严谨、完整","发展等  相似文献   

3.
刘芹 《语文天地》2009,(10):10-12
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对梁启超来讲.戊戌变法的失败可谓刻骨铭心。从1898年9月26日亡命日本起.他的许多论著都对变法进行了评论.个别论点真是人木三分。到达日本不久.他就写了《戊戌政变记》,就自己的经历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梁实秋先生回忆自己在清华大学做学生时,听到的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文章不长,回忆了梁启超先生演讲的一系列片段。但是教学时不能浅尝辄止.因为这是一篇似浅实深的文章,有很强的张力,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梁启超先生的精神风貌。对于梁启超先生,作者最后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这句话是理解梁启超先生的一把钥匙.特别是“热心肠”一词,需要师生大费周折地挖掘、品味,而文章的魅力和张力就在此过程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5.
物我交融     
“物我交融”是借物写人的一种技法,用这种笔法写出来的文章,既是在写“物”,也是在写“我”——这里的“我”是作者自己。人们在生活中往往能想到、谈到、看到、遇到能触动自己情怀的事物。在这种事物面前,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经历、自己的遭遇、自己的成长等等。于是有的人就会把这种联想化作文章——巧妙地把自己与引起自己联想的“物”放在一起来写。学写“物我交融”的文章,可以学习它“转换”的笔法。这种笔法的特点是:先写物,然后写自己也成了此“物”。“物”在文中进行了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的转换,作者的经…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6,(10):83-90
梁启超和胡适分别以学者身份和改革家身份进行传记研究。梁启超的传记/自传研究属于历史的研究,立足于历史,着眼于现实;胡适则属于现实的研究,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就传记/自传范畴而言,梁启超是在历史的范畴内考察,他所说的自传主要指史家自序式自传;胡适则试图在文学的范围内考察,他所说的自传已具有较广的涵盖面。此外,梁启超和胡适都找到了在体例上最类似于西方自传的作品——"自传年谱",但两人"自传年谱"的范畴和涵义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公民社交的迫切需要,作文的学习和写作日益成为焦点。梁启超作文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大力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切实帮助学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真可谓一石三鸟。一、有关梁启超作文教学法的构架阐述(一)能够抓住写作教学中的写作目的和如何围绕写作目的进行写作写作首先要明确其目的,也就是为什么写的问题。梁启超认为,写出来的文章是要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并且传递给别人。在明确写作目的之后,要对如何写作加以  相似文献   

8.
华罗庚读诗     
少年华罗庚喜欢独立思考,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一次,国文老师把胡适的一本书《尝试集》交给华罗庚看.华罗庚读了这本书的序诗之后,就把书还给了老师.原来,胡适的序诗是这样写的: 尝试成功自古无, 放翁这话未  相似文献   

9.
郑春霞 《文教资料》2011,(33):77-7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不少小学三年级学生对写作普遍存在恐惧心理。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开,思路写活,笔头写顺。然后,循序渐进,切实抓好习作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精彩点评: 语言生动、活泼、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起来犹如在听小作者讲故事,娓娓动听。 文章写李老师,选取了四个事例,这四个事例的安排颇具匠心。李老师把自己视作班集体一员的表白放在第一;紧接着写李老师与同学一起比赛擦玻璃。  相似文献   

11.
潘峰 《新读写》2010,(7):86-91
古人云:“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梁启超倡导的作文法也是一贯主张把布局谋篇放在训练的首位,而把字句末节放在次要地位。可见如果不把要阐述的道理、证明的观点先构思好安排好,那就只能是文章未成而先毁。  相似文献   

12.
徐杨静 《语文天地》2009,(12):41-4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自主、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3.
伙伴     
吕海燕 《山东教育》2005,(34):13-13
作为一名教师,每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某刊物上发表.总是兴奋不已。喜悦之余,暗暗下决心:今后要写得更多.写得更好!一次.捧着一本印有自己文章的《山东教育》细细翻阅,突然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都如此年龄了.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还这般欣喜异常,将心比心,如果把孩子们的习作电在成铅字“发表”一下.对他们是否电会有促进呢?  相似文献   

14.
利息在人间     
胡适当年曾资助过许多贫困青年。学者陈之藩年轻时,无钱去美国留学,胡适听说后,送给他一张400元的支票。后来,陈之藩把钱还给了胡适,还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5.
著名女作家陆星儿在百忙之中又为我们“家教话题”写了一篇有意思的文章。通过她所谈的这个话题,我们会明白,做家长的不要总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位置上,应该有所突破地来提高自己,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欢迎家长们来信来稿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好文章,给我们的感觉像在飞,是放开想像的翅膀后,呼啦啦地进入了云端.把我们带到了作者的世界之中。 所以,我们需要放胆写作。放开一切负担。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感受深切的人和事,写自己的“心”。写啊。写啊,写啊!写到感觉像在飞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毛泽东的回忆:"《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特点的表述是:“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历届大纲相比,《新课标》把“人文性”放在了显著的位置。第一学段(一年级)对学生口语交际和写话的要求,把兴趣放在了第一位,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子。  相似文献   

19.
还记得上小学第一次作文课的情景。老师一句一句地把他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抄到黑板上.整整抄满了一黑板;然后让我们读,让我们记,到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把黑板上的文章东擦掉几旬西擦掉几句,只剩下一个“架子”:最后要我们把黑板上的作文写到自己的本子上.并补上老师擦掉的句子,看谁写得快.看谁补得好。同学们热情很高.到下课时都完成了自己的“作文”.很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20.
怎样才能让学生重视自己的作文,并重视老师对作文的评价?以下是我的一些尝试.拿出来和大家共享。写前强调“佳作”的认识。每一个学生都想把文章写好。都想自己的文章受到老师的肯定.关键问题是如何写出好文章?怎样的文章会得高分?得到老师的青睐?因此,做老师的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每学期开学初,我都要让学生开展“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的讨论,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写在作文本的扉页,让学生每次写作文都做到心里有数。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一篇佳作,不仅需要良好的构段谋篇当“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