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卓慧 《新闻知识》2012,(10):24-26
雷蒙·威廉斯是伯明翰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也是电视研究第一本理论专著《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的作者。电视效果研究从发端就是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风靡于学界,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威廉斯以其犀利的批判精神对实证研究提出质疑与反对,并认为电视效果研究必须将电视放入历史与社会的宏大背景中,才是真正的电视效果研究。按照这样的学术逻辑,威廉斯发现电视产生的效果实质上是出乎电视控制者的预期的。  相似文献   

2.
李超 《东南传播》2021,(7):65-69
出于对结构功能主义、媒介技术决定论以及批判理论等传播学研究方法在分析大众媒介上的不满,雷蒙·威廉斯尝试从技术与文化两个层面来建构自己的大众媒介观.关于大众媒介的起源,他否定技术决定论,而是强调作为文化科技的大众媒介的诞生离不开复杂社会形构,而在大众媒介效果上,他指出不能仅从科技的"高低"而露出某种文化悲观主义.在此基础上,威廉斯提出改造大众媒介的两条路径:在对电视文本分析中提出了"流程"理论;同时倡导改变大众媒介所有权,建立一种民主的传播体制.  相似文献   

3.
雷蒙·威廉斯是伯明翰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也是电视研究第一本理论专著《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的作者。在这本奠基著作中他非常强调电视文化的技术性,但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技术决定论,因此,作为技术决定论的代表——"媒介即信息"理论的提出者麦克卢汉,威廉斯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本文主要对威廉斯的一些批判观点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开创者之一的雷蒙·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梳理了他有关传播和大众传媒的论述.本文认为,对"文化"的再定义是理解威廉斯传播思想的出发点,而他对"大众"和"传播"等传播学核心概念的与众不同的论述,值得我们重视.威廉斯从当代文化的现实情形入手,讨论了大众文化的合法性及其被商业化的扭曲,最后把视野投向了现代传媒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他对美国当代实证学派的批判,同样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威廉斯早期的传播思想,分析了威廉斯传播理论的特色及其与其他传播理论的异同之处,从而揭示了威廉斯传播理论的独特性和前瞻性。通过对威廉斯所提出的传播主体的角色、传播客体的层次以及传播过程的类型进行分析,本文论证了威廉斯早期传播理论的重要价值及其对传播研究和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美国学者加里·R·埃杰顿的《美国电视史》一书进行了剖析,认为它在结构上存在三条层次不同且相互交织的线索,在编撰上采取的是一条通俗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路径,在媒体观上应用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产业"理论。此外文章谈了该书在美国学术界的影响,及它对中国学者和读者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互动:电视传播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良奇 《新闻界》2005,(3):90-91
“互动”是英语“interactive”的意译。Inter是拉丁语前缀,意思是“相互的”。“active”是“积极的,能起作用的,现行的”。从对“互动”一词在语源和语意上的追究,“互动”是发生在两者之间的行为或行为可能。理论上当信息由传播者发出,单向地流往受传者时是没有形成“互动”;只有当受传者在接受了传播者发出的信息后,作出反应,并反馈(回传)给传播者时,这个信息的回路才得以形成。可见,“互动”产生的首要条件就是在传者与受者之间形成一个信息流动的回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今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画面处理技巧的日益丰富,图像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它不仅关系到电视节目的图像是否清晰、稳定,而且关系到电视节目的表现力,它对电视的视听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笔者结合电视图像编辑的相关知识,浅谈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在当前条件下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接地技术是电视工程的基础关键技术,它是确保电视播出的重中之重.正确有效的接地对确保电视广播系统的工作稳定,不容忽视设备安全及我们的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效果.作者对本文接地的基础情况,表述了电视工程接地的关键、类别,并指出了广播电视发射系统设备的接地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电视是科学技术的产物,电视是一门技术性的艺术。本文分析了电视场景与电视技术、电视照明与电视技术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虚拟演播室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对电视场景、电视照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之间是相互共生的关系,电视技术是电视艺术的物质基础,丰富了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电视艺术的艺术表现力;电视艺术是电视技术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载体"。正确处理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对于促进电视媒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晓明 《视听界》2004,(2):43-45
一、“犹如电脑的芯片”——各地电视台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首届中国电视研究与发展理论年会于2003年11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和西安两地先后举行。会议前夕,主办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42个接受问卷调查的电视台中,已经有29个电视台成立了电视理论研究机构,占调查总数的69%。这些机构中专门从事电视理论研究工作的人员有200多人,队伍已初具规模。2002 年至2003年,这些机构共组织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和境内外学术交流169次,进行课题研究102项,出版理论专著74部,专刊406期,编辑台史11部,组织业务培训5000余人次。好钢用在刀刃上。一些电视台非常重视研发工作,在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时代的电视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2005—2006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报告》统计,2005年全球的数字电视用户已经达到1.7亿,比2004年增加了4000万。其中,美国的数字电视用户达到5900万,超过了电视用户总数的20%,英国达到了2500万户,据相关部门推测,今年年底我国的数字电视用户将突破1000万大关,到2008年,将突破2000万。而除了人们所熟知的“模拟转数字”的这些  相似文献   

14.
融合时代的中国电视史研究应当兼具历史意识和当代意识,以此保持观察力与责任感。本文主张一种作为电视史研究思路的“融合想象”,并由此提出“作为一种知识系统的兴起”、“作为一种实体机构的成立”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普及”3个电视史研究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数字电视已经完成了由标清到4k技术的过渡。新一代4k技术电视想要实现播放实践一体化,必须依托互联网对播放实践系进行优化改进。本文就4k技术电视播放实践一体化的设计与实现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徐立军 《视听界》2013,(1):124-124
玛雅人预言的“末日”已经过去了,我们的日子还在接着过下去。虽然谣传显得荒诞无稽,但并不妨碍商人与大众以此作为“消费”。其中,让人重温“向死而生”的哲语就是这一谣传最具建设性的正能量。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当一个人开始思考死亡,则是精神上的一次飞跃。在2013年开启的时候,电视人都来重新思考一下电视的末日吧!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21,(3):73-83
电视的未来考古,是电视媒介考古和电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电视媒介的技术特性,使其必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作为人类曾经最为亲近的"视觉机器",电视未来的失却中依然潜藏着可能。从"动态视窗"到"全知视觉",再到"交互视界",电视未来一般想象形态的流变与人类社会的媒介化进程相同构。电视的未来考古研究,即是从"过去的电视媒介"中发现与译解电视未来想象的文化密码。虚拟媒介考古学和未来考古学等理论资源,为其研究的路径及方法制定提供重要参照。作为电视史研究的新视角,以中国电视为例进行未来考古初探,有助于在回思过去中重识当下,进而开拓未来寻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邢靖 《中国传媒科技》2013,(14):129-130
电视剧是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电视摄像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若没有技术辅助影视,艺术表现影视,两者相互结合,很难形成最终作品,并把影视做到尽善尽美,为观众提供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国力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在此基础上,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使高清电视开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与普及,进而与人们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清电视技术在电视台机房高清播出技术发展中的相关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