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双指标法一般有相关法和指数法,它的特点是比较简便,与单指标法相比复杂不了多少,但是它能够在一定范围中反映出人体协调发展的情况,而这些情况和信息是大家普遍所需要的,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城市居民体质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成都市城市居民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状况,为全民健身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纳入成都市20-69岁普通男性市民2 553名,女性3 014名.按照年龄段每5岁分为一组,共10组.采用Helmas体质健康测评系统对受试者进行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指标的系统检测和评价.结果:形态学指标均比2005年有所提高,男性身高略矮于全国水平.机能指标中收缩压和收缩压整体男女各年龄段比2005年水平略有下降,肺活量比全国水平低,而收缩压比全国水平高.身体素质指标和2005年水平比较,握力女性增高;背力男性有所下降;坐位体前屈、纵跳高度男女均有所提高.男性俯卧撑和女性仰卧起坐略有下降.成都市城市居民的素质在反映绝对力量的指标上明显偏低,而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要比全国水平高.结论:(1)和全国水平相比男性身高略矮,但是身体壮实;女性身高和全国相当,但略显瘦.(2)身体机能指标在40-49岁开始随年龄下降明显,表明男女在此年龄段体质水平有较大下降,是人体大幅度衰退的零界点.(3)成都市城市居民的身体素质在反映绝对力量的指标上明显偏低,而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要比全国水平高.(4)成都市城市居民的体质特征,这可能与成都盆地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生活方式(饮食、休闲)、遗传基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孤独症儿童的体质进行测试,结果提示:总体情况较差,合格率仅16%,但身高、体重等指标在正常范围, 结果提示应加强对特殊人群体质测试的研究,尽快建立适合特殊人群体质测试的监测指标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体质健康评价结果影响的有效性问题,制作了两种不同方式的体质健康结果评价表.第一种是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各单项成绩、总分和等级评价,称为“等级评价”.第二种是在第一种格式的基础上,提供体质健康的非均衡预警、弱化趋势预警、心肺功能低值预警等信息.同时,将预警信息及体质健康等级以不同的颜色标识,称为“预警评价”.以610名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预警评价在“重视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理解体质健康评价结果信息”,“对评价结果印象深刻”,“希望接受教师的锻炼指导”,“计划进行体育锻炼”等方面效果优于“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六盘水师专2498名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体质的总体水平处于合格水平,除男子1000m外其它形态、机能、素质多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同年龄组男女生;其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质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身体形态发展比较平稳,身体素质,机能的发展波动较大,增降明显。在5类身体素质中反映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增降十分地明显。  相似文献   

7.
学生体质测量与健康评价网络管理系统是对《国家数据库上报软件》功能网络化的拓展,适应了现阶段学校教学及学生评价管理模式,能够存储管理多年、大量的体质数据,实现了信息发布、数据反馈、数据管理、查询统计分析、评价指导、学生测试管理、打印输出标准报表等实用功能。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程序编程法。基于网络用ASP.NET语言编写,选用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解决系统大量数据传输、管理问题、采用双重防火墙和三层体系结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访问效率。建设运行推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对2000年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40岁后身体机能呈下降趋势,青少年体质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精神压力增加,身体活动时间减少,加上膳食结构不尽合理,休息睡眠不足,青少年学习负担过重等。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重视并切实贯彻落实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有关规定,抓好青少年儿童体格、体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等各发育敏感期的教育,从而有效增强青少年体质。中年人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长健康寿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艺术类院校是高校中一类相对特殊的学校,研究不同专业学生的体质状况为改进艺术类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及体育教学提供依据。通过现场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五所艺术类院校的2009、2010级本科生进行体质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艺术类院校本科生体质平均分为71.6分,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各年级对学生体质总分的影响受到性别因素调节,即大二男生的体质优于大一男生,而大二女生体质较大一女生差;学生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上肢力量一般,心肺耐力和下肢力量较差。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2年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吕梁高等专科学校2003届体育课学习的1596名学生进行了有关学生体质健康项目测试,并对各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及格率达到98.62%。本文就应用《标准》的过程中发现的不足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省6所大学2008年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的抽样调查和比较分析,结合教育部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97.7%,优秀率6.21%,与全国大学生的体质状况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握力、身体形态参数优于全国平均标准,肺活量、立定跳远、体前屈、台阶试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优秀率偏低,说明陕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有待提高.针对以上结果提出进一步提高陕西省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和方法,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学本科生体质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沈阳师范大学1995年、2000年体质调查为背景材料并与1999年辽宁省大学生、1995年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进行纵横剖面分析,论述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目标、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北大学本科生2010—2011学年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测试结果总评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应引起重视。并根据中北大学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抽取的学生体质进行评价所得结果是六盘水师专学生整体体质较差,并提出开展体育游戏、开展羽毛球、乒乓球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沈阳师范大学本科生体质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沈阳师范大学1995年、2000年体质调查为背景材料并与1999年辽宁省大学生、1995年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进行纵横剖面分析,论述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目标、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体质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质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对被调查群体的体质状况作出合理的、综合的评价,为我们改善全民族的体质健康服务。主要针对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体质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体质的单项、综合评价方法和制定评分、评价标准等问题。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出归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化,对学生体质的调查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因此,如何利用调查结果对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客观的、全面的综合评价,已经成为体质研究领域里亟待解决和广大体育、卫生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有关体质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国外文献报道的很少,而且多见于只对某类指标(形态、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等)的多项综合评价.如美国《体育测量》中采用的T标准分累加对运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日本《体力测定与评价》中采用单项分累加、用离差法分级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质与健康评价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对男、女各240名大学生有关健康与体质指标进行测量,制定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包括生活方式自评量表)、适合健康状况运动量的自评量表和体育锻炼动机强度自评量表,制定了新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测试指标简单,使用测试手段简便,非常容易普及,学生可在没有体育教学课时进行自我测试,可以准确敏感反映普通大学生的健康与体质状况,便于指导大学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西、浙江两省20所高校部分男女大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和数理分析。结果发现:江西、浙江两省大学生体质达标“不合格”率明显低于1997年全国成年人,并存在体重偏轻和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等明显问题,江西省大学生体质略差于浙江省大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