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利  丛培仁 《辽宁教育》2005,(1):114-116
教学内容 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第126页—128页。  相似文献   

2.
邸银凤  姜言明 《辽宁教育》2005,(9):58-59,49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105~107页教学目标1.通过折叠、自学等方法掌握圆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初步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师在教学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角的初步认识》后,出示了这样一道拓展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截去1个角, 还有几个角?”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还有3个角。”教师笑眯眯地问:“你是怎样想的?”“因为4个角减去1个角就剩3个角。”学生高兴地回答。教师反问:“真的还有3个角吗?”部分学生坚持自己的看法, 部分学生面露疑惑。教师继续引导:“大家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剪一剪,看看究竟还有几个角?”学生马上动起手来。“还有5个角!”“还有5个角!”许多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还不断地跳,情不自禁地高声报告自己的新发现。老师仍旧笑眯眯地望着高兴得手舞足蹈的学生,转过身,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5个,√,100分。“耶!”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欢呼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某日,在一节随堂听课中偶得这样一个苏教版第四册《认识方向》一课的教学片段,摘记如下: [学生在初步认识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方向之后,教者赵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游戏式的实践运用练习]  相似文献   

5.
姜媛  孙鹏鸣 《辽宁教育》2005,(7):113-114
教学内容 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96页“圆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倒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第131-134页。  相似文献   

8.
《最后的辉煌》(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册)一课的教学进入尾声。  相似文献   

9.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片段(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第九册第20页).  相似文献   

10.
周卫东 《江苏教育》2000,(10):40-40
“倒数的认识”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五小节的内容,本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理解“互为”首先,引导谈话: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李华  洪发林 《辽宁教育》2005,(7):102-10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4~65页。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60~61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很抽象,而且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相似文献   

13.
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掌握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相似文献   

14.
杨静  伍昆英 《云南教育》2005,(14):39-4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乘法分配律”。  相似文献   

15.
仲思佳 《考试周刊》2014,(81):40-40
<正>"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了学生的潜力。结合"导学案教学法"的理论学习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谈谈对语文教学的体会。一、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课堂是学堂,是学生的,必须以学生的学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做到:1.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学生。  相似文献   

16.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片段 1.课件出示三杯红糖水。(杯子大小不同、糖水颜色及糖水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  相似文献   

18.
俞军 《湖南教育》2005,(18):30-31
近来听了很多不同级别的观摩课,觉得仍有不少教师对“错误”敬而远之,教学追求的效果仍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事实上,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进而产生一些“错误”甚至“荒谬”的信息,这很真实也很正常。如果我们能及时捕捉这些“错误”信息,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便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血有肉,变得更加绚丽多姿。这里,笔者情不自禁地想起两位名师执教的观摩课,其中的两个片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片段一在“走进新课程”全国小学新…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 一个平台 ,它是刻 板的 ,还是 自由 的;是 沉 重的 ,还 是 轻 松的 ;是 平 淡的 ,还 是精 彩 的 ,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组织、怎样引导,孩子们才能舞出片片精彩呢?这是我们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 题。下面是《认 识图 形》一 课的临 场导引 片段与自己的感想 。 一、临场导引 上 课 伊 始,老 师 问 :小 朋 友 用 同 样 长 的 4 根小棒能组成一个 什么图形?6 根小棒能组成 一个长方形吗?大家都用 6 根小棒组成了这样一个图形: 此 时,一位 女 生怯 生 生地 举起 了 小手(听 说她 平时 话不 多,比 较 腼腆 ,今 天 难得 举手 ),老 …  相似文献   

20.
李萍 《江西教育》2005,(7):29-29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执教过程中,我试用两种方案对两个不同的教学班进行教学,有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