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弦 《声屏世界》2002,(4):45-46
进入网络传播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空间、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很大变化,传统媒体的受众也在嬗变。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网络传播时代受众的特点,对于传统媒体积极应对新的传播局面,吸引受众,更多地占有媒介市场的份额,十分重要。新的传播格局中的受众处在网络传播时代,受众往往是新旧媒体的复合受众,既上网、又视听传统媒体。受众的需求和活动空间扩大,受众在传播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很大变化。处在传播新格局中的受众出现了一些新特点。1、受众本位意识提升。受众本位意识,即受众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觉意识,受众对自…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面对着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大量的、连续的、有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传播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技术先进等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播让人觉得无处不在,它所传递的道德化信息能够广泛、迅速、连续地影响着受众,但另一方面受众对大众传播渠道的无法避免又难以抗拒,使得大众传播的道德信息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可能为受众根据需要所选择并接受,从而引发道德教育活动。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利用大众传播做好育人工作无疑是研究来自社会的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受众研究对电视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电视传媒日益激烈竞争的趋势,加强受众研究工作,已成为关系电视台生存发展、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电视节目的成败,不仅仅决定于电视人素质水准的高低、电视手法的优劣,还必须依据受众研究的成果,立足于受众需求定向定位构塑收视平台。只有关注受众心声、追踪受众脚步、透视受众心理、扣准受众脉搏、品析受众喜好、鉴识受众口味、探知不同受众对电视的不同需求期望值,才能精心打造出受众喜爱的节目,促使收视率不断提高,是电视媒体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治本立台之着。一、受众研究影响作用于电视节目的定位节目制作者…  相似文献   

4.
浅论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信息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资讯,如何在有限的播出时间选取最及时、最准确、观众最关注的新闻信息,是每个电视新闻记者应该考虑的问题,更是每位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立足点。“一个成熟的记者需要严格锤炼3年,而一个高水平的编辑需要成熟的记者再锤炼5年。”一位资深媒体人士的话道出了在如今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电视新闻编辑要求的严格性。作为一个在电视新闻编辑岗位工作有一些年头的编辑,笔者认为,对于电视新闻编辑而言,选取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兴奋点的东西呈现给观众,其工作就好比一个厨师,烹制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给食客。在电视受众越来越细分的今天,电视新闻报道要吸引受众眼球,一定要掌握受众的心理需求,把色、香、味俱佳的电视新闻大餐奉献给受众。就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职责而言,与厨师的工作有着某些相似点。  相似文献   

5.
刘少奇同志在有关新闻工作的多次谈话中,高瞻远瞩地对新闻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读观点是其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报纸—记—读三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的阐述,确立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为我们今天发展受众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从电视台观众调研的角度,思考和探讨质化研究在电视受众调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关应用.以期对电视从业者和受众调研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于都 《军事记者》2005,(8):11-11
在我国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广大新闻工作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用真实生动的笔触反映现实生活,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动了受众、感动了社会。但也有一些虚假新闻报道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给新闻工作造成了很大危害,它的存在是新闻界的耻辱。如果受众总是以怀疑的态度对待新闻媒体,新闻报道的影响社会、引导舆论、凝聚人心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8.
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变化,广播受众工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起来有四个“转为”、两个“渗入”。  相似文献   

9.
李媛 《中国广播》2010,(7):57-59
近年来,中央电台各套频率为适应听众收听节目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发展,传统的受众听评工作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受众听评工作,如何在广播与受众之间更加切实地起到桥梁作用,为频率改进节目及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是摆在广播受众工作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广播受众服务功能入手,浅析新时期中央电台受众听评工作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王鹏  张颖 《河北广播》2005,(5):49-50
外宣工作中的翻译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中译外,也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翻译成外,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这一特点决定了除去所有翻译工作都需要遵循的“信、达、雅”标准之外,还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1.
马军 《记者摇篮》2005,(3):32-32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关注的结果往往各有差异。同样,我们每个电视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也不尽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传播学中的选择性理论研究对于媒体传播效果来说至关重要。信息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就是对受众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贾文凤 《青年记者》2007,(11):44-45
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爱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而现在娱乐新闻的受众本位,更多的是因为经济时代媒体生存离不开市场,而市场化的主要手段就是招揽受众,取悦受众,于是就有了“冯小刚家庭地址被公开”、“王小丫结婚”、  相似文献   

13.
受众理论运用—图书馆工作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众理论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研究内容。图书馆工作从广义上说也是大众传播的一种方式,图书馆读者也具有受众的特点。因此有关受众理论对图书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潘丽惠  樊芳  李行 《视听纵横》2006,(4):103-103
主持人缺乏激情是很难做好节目的,没有激情的节目就好象一潭死水,无人问津,丧失了激情,就会使听众“看”到一个对工作与生活没有兴趣的形象。现代传播活动的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这个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产生于主持人的心理想象和假定。通过主持人对受众的想象、理解和感知而被确认。所以,尽管主持人并未直接面对受众,但必须具有强烈的对象感,从而唤起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欲望。诚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说话的人应该有对象,以便把自己的内心视象传达给听众。否则,就不能使说的人和听的人相信有必要说这些话。”本人从事电台夜话主持多年,对于这方面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5.
一、听众没有受众的媒体是不存在的。媒体存在的唯一价值是它的社会影响力,没有受众的媒体无从谈起社会影响力,所以几乎所有媒体的主要工作就是抓受众,扩大社会影响力。当然各个媒体抓受众、扩大社会影响力的办法各有千秋,有正有邪;  相似文献   

16.
正导向意识就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意识。受众意识就是以受众为本,为受众服务的意识。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新闻从业者和决策者必须坚持导向意识和受众意识的辩证统一。坚持导向意识和受众意识的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前提条件我们既要有强烈的导向意识,又要有牢固的受众意识,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有人认为,导向意识主要是体现党委、政府的宣传意图,是对上负责,而受众意识主要体现在满足受众获  相似文献   

17.
姜玮 《军事记者》2005,(8):57-58
随着新闻传播理论的发展,新闻传播媒体的受众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受众在信息传播链条中的地位日益得到重视,了解受众,尊重受众,满足受众多方面的需要已经成为新闻工作的共识。同样,军事新闻作为广大官兵的“精神食粮”,对官兵的需求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导语叙事的人化。  相似文献   

18.
最近 ,本刊与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受众研究委员会联合召开了“新时期广播电视受众工作学术研讨会”。会议内容对引导广电系统内外各方面人士重视受众工作很有益处。下面刊发一篇会议综述和若干篇发言摘要 ,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客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只有真实地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才能使受众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才能确保受众的知情权不受侵犯,才能实现新闻事业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了解受众需求,是办好广播节目赢得受众市场的重要前提。那么,今后的受众对广播节目有哪些方面的需求呢?这就有待广播人去研究受众意识、了解受众心理。掌握受众层次,从中获得受众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一般来说,当今受众对广播的需求主要有获取新闻、掌握信息、娱乐放松、提供服务、实惠刺激。如果仅仅这样地了解受众的需求还远远不够,真正要了解受众需求,还得做细致的工作:一是调查研究,掌握收听率;二是收集综合分析受众来信,了解受众的愿望、要求、意见和建议;三是召开座谈会,征求各方人士的意见;四是聘请监听员、评议员;五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