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立法的角度看,刑事诉讼法属于基本法,只能以法律为渊源。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也要求刑事诉讼法仅以法律为其渊源。法律实务情况表明: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单一性可以克服多元化带来的弊端。因而,弄事诉讼法的渊源应该具有单一性。  相似文献   

2.
施光平 《广西教育》2012,(33):89-89
小学科学课本罗列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学生学得多,固然好,但学而不精,就体现不出学科学者的个性化发展价值。而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探究出某一方面的科学真谛时,就会使他们体会到探究后获得的愉悦。  相似文献   

3.
中古佛典序跋呈现出非单一性的特征,也即某一部佛典被题写有多个序文或跋文,佛典与其序文或跋文一一对应的局面被打破,它在发生时间、作者身份及题写数量等方面具有广泛与持续的复杂性。中古佛典序跋非单一性具有重要价值,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当时佛教的发展程度、佛典的价值属性以及被翻译与整理的频度、佛典序跋的灵活性及其自身的发展程度等。中古佛典序跋非单一性的形成与佛典的多次汉译及整理、佛典类型的丰富、佛教宗派的推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政教合一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制度,在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早期历史上曾出现过。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以其持续的历史之久,体系之完备和影响之深远而受到世人的关注。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一直是藏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虽然研究成果颇多,但对它的关注和研究更多集中在其正式形成之后的研究上。本文将着重探讨和分析这一制度产生的思想渊源,主要探析其产生之前的各历史阶段上的发展过程和变化特征,以便对这一特殊制度产生的发展脉络有个较为可观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解题方法单一性导致了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走向统一,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教师日常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分析得出:"填鸭式"教学、运用"规定"方法训练学生解题以及"标准化"考试是造成小学生解题方法单一性的主要原因.改变小学生解题方法单一性为多样化的策略是:要尊重非标准答案;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产学研合作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引起了教育界、产业界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对加强产学研合作达成共识.回顾产学研合作的历史、深入探讨其理论渊源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法是刑事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刑事诉讼法的哲学思想对其及刑事法有着重要的影响。法治化是一国现代化的必要内容,也是检验其现代化程度的标尺之一。法治化离不开刑事法的现代化,而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法而言,刑事法现代化对于一国的法治化而言,刑事诉讼法的研究对于法学的研究而言,都具有挑战意义与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颜真卿晚期代表作《颜勤礼碑》用笔圆润,结构稳重,章法严谨。其风格形成有其社会历史原因,也是其个性、性格的反映,是他对历朝书家、本朝书家以及民间书法勤奋学习又不断创新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素有"小宪法"之称,其目的就是要保障人权,惩罚犯罪。了解刑事诉讼法的大致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0.
翻译具有信息性,金融术语翻译是信息的传递过程。术语单一性受到诸多质疑,金融术语翻译中,有些译文肯定术语的单一性,而有的违背了这一特点。文章基于框架转换理论建构金融术语翻译的框架转换理论模型,这一模型从认知的角度阐释术语语义建构和信息传导过程,辨析术语翻译单一性特点及其质疑。  相似文献   

11.
新刑诉法修订前,刑事和解程序在审判实践中已经有了相当范围的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在新刑诉法中的明确规定以及对其在新刑诉法实施前后的适用情况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给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推动非监禁刑、行刑社会化等轻刑措施的实施,以图我国社会更加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刑事证明标准做出了调整,将“排除合理怀疑”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我国对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解取得的巨大进步。排除合理怀疑的做法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早就存在,只是本次刑诉法修改才将其纳入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我国证明标准下的“排除合理怀疑”应该有不同于英美的中国式解读,对于其在我国适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在我国法律框架下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研讨型教学方法的推行是本科法学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路径。刑事诉讼法不仅理论性强,而且紧密联系立法和实务,为研讨型教学提供了空间。刑事诉讼法研讨型教学方法在教学应用中呈现出较好的实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应注意避免陷入传统教学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法修正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单纯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正并不能有效解决我国刑事诉讼领域存在的既有问题。借鉴西方法治国家的通行做法并贯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要想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正中真正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政精神,首先必须对我国有关宪法制度进行修正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新刑诉法实施后,我国的诉讼理念和具体制度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影响到证据法的总论、证据论、证明论、程序论四个知识模块。证据法作为公安院校的重要课程,教师应顺应变化实现教学转向,藉以达到使学生合法、正确收集运用证据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任务"的规定,是对前苏联刑事诉讼法立法模式的借鉴,反映着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社会政治要求。虽然冠称"任务",却更具刑事诉讼目的之性质。其内容"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的价值倾向和规范功能的虚置,使得"任务"规定的修改显得非常必要。如果在现有条文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可能与其他条文的规定交叉重复,或者再次沦为"装饰性"的政治口号。因此,将其中的可取内容充实到总则的其他条文中而不设"任务"的规定,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修改方案。  相似文献   

17.
澳门在反“黑”刑事程序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第一、突出对特殊证人的保护;第二、诉讼行为的不公开性;第三、对特定罪犯采取羁押措施;第四、财产的扣押。当然,澳门反“黑”程序法尚需以下完善:第一、慎用保释制度;第二、加强对普通证人的保护措施;第三、证据收集手段应当扩大。  相似文献   

18.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对司法实践和执法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刑事简易程序密切相关。以新的视角来审视,简易程序在制度设计和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刑事简易制度,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这对于有效预防控制犯罪、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程序从启动到结束,是一个连续的、前后互相影响的逻辑过程。以审判为中心,可以将刑事诉讼程序划分为审前程序和审判程序两大部分。审前程序是整个诉讼程序的基础,是审判程序的准备;而审判程序是整个诉讼程序的集中,是诉讼程序的中心。这两大程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但是,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审前程序和审判程序之间逻辑不吻合;在职权主义的审前程序之上建立的对抗制的审判程序无法达到目的的根本原因,在于审前程序与审判程序之间的错位。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法本身的法律属性尚处于欠缺状态,其原因是刑事诉讼法缺乏整体结构的自洽性认知。义务性刑事诉讼规则在结构上可以视为由刑事诉讼行为模式和违反的程序性后果两个相互联结的部分组成,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违法行为是不符合刑事诉讼行为模式的行为。刑事诉讼法具有实体真实、程序法定和法律和谐三项目的,它们是具体选择程序性后果应对程序性违法应当考虑的方向。刑事诉讼行为可以分成三组:实体形成行为、程序形成行为和裁判行为;职权行为和非职权行为;绝对无效行为和相对无效行为。参考以上三项目的和三组行为分类,分析义务性刑事诉讼规则、程序性违法行为和程序性后果的逻辑关系,构建框架图,还原刑事诉讼法应有的自治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