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区域文化脉络的研究,离不开超越历史史实的研究,而形成区域空间文化母胎的内容体现在对民间信仰边界的探索。昆仑神话视阈下陇东地区西王母信仰群自古以来一直是族群互动、信仰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区域。以古泾州自汉代以来的各类女神庙(宫、殿、洞、祠) 254处,供奉着298位女神为主线,在以泾川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借助地方女神信仰群形成了内容丰富、关系复杂的信仰互动网络。这张由女神后裔编织而成、以家族历史记忆、遗存和时空跨度为轴,以母性、女性英雄、女性智慧和生殖爱情崇拜为核心的信仰脉络网络中,包含着记忆、宗教、信仰、族群、亲属等众多结构性要素。泾川的多元民间信仰以"边界—空间"为载体经历了不断重构、筛选与再生产的民间信仰叙事,不断整合其在地域与信仰层面上的"存在空间"结构。那么,突破既有史学考证法从人类学的边界与空间理论入手,从昆仑神话脉络中互动的历史和人类学的视角来反思和推进区域空间多元民间信仰的纽带与层次,才能厘清陇东多元民间信仰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在盐区,盐神信仰存在多样的表现形式:对海盐盐区而言,除了普遍存在的祭祀,它还和海神崇拜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表现为颇有特色的习俗和活动。从深层考察,这些形态的根本指向是功利性的,究其原因,这不仅因为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还由于人们对行业神的崇拜。  相似文献   

3.
听说有个旅游景点的高山上古庙很多,各朝各代的名人足迹和传说大都建有纪念庙堂。令人好奇的不久又建了一个瞻仰庙。里面供奉着毛主席,众人瞻仰时也有香火。我心中质疑:咋能把领袖当神待。是尊奉还是贬损?转念又一想。人间的孔圣庙、关公庙许多神坛供奉的神明不也都是历史上确有其入吗?原来人和神是相通的,活人心中崇拜的偶像往往被神化。其实是观念和思维的异化。  相似文献   

4.
由于无天,我们变得只有崇拜而无信仰。我们非但不能从对活人的个人崇拜中汲取教训,反而更加急切地转向对死者的崇拜,崇拜成为我们的心理习惯,信仰离我们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5.
白族是一个宗教信仰较为复杂的民族。历史上,道教、佛教及儒家思想都在白族地区产生过很大影响,号称“三教并列”。此外,白族尚有自己的民族宗教信仰,即“本主”崇拜。本主崇拜是白族宗教思想的核心,本主文化是白族文化中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吴娟 《东南传播》2011,(11):29-31
闽台民间信仰以特殊的地域与历史文化背景塑造女性神祗崇拜,这种女性神祗的崇拜在传播因子的作用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传播。本文将以源于福建本土的女性神祗为研究案例,以闽台特殊的地域文化为研究背景,分析闽台女性神祗崇拜的研究现状、传播过程和传播现状,探寻闽台女性神祗崇拜及其传播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蒋明智 《文化遗产》2008,(2):140-146
悦城龙母传说起源于秦汉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神龙崇拜和孝道伦理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龙母信仰,主要包括了图腾崇拜、水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内容。自汉至清,由于龙母一直获得封建帝国的敕封,龙母信仰获得正统地位,促进了它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龙母信仰已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如今的龙母传说和龙母祖庙已成为华南地区最著名的文化遗产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土地与人的密切关系衍生出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的土地神崇拜习俗。土地崇拜源于对土地纯物质形式的崇拜,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发展为具有特殊意义的人格神。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崇拜系统,都源于"社"文化底蕴的支撑和文化归属意识的培育,具有共通的文化符号表征系统。高要春社、澳门土地信俗和香港土地庙三地的土地崇拜形式不一,但民众心理有共通性。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崇拜,可以跨越地域和制度,诠释粤港澳社群共通的文化心理符号,发挥土地民俗信仰的凝聚力与文化归属效应,最大公约数地整合大湾区社群力量,建构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文化。  相似文献   

9.
明清以来徽州会社的兴盛有经济、信仰等多方面原因,这些会社的突出之处在于其祭祀和信仰特征,因此祭祀祖先、供奉人物或神灵在各种性质的会社中均极为普遍。然而徽州会社及其迎神活动的兴盛给社会风俗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民间信仰很多很杂,尤以海神、龙王信仰为最,因其近海也。我们考察辖区内众多寺庙,可见其中供奉的神灵也是来历各异,佛教寺庙中的神灵并非都来自佛教,道观中的神灵更是来自四面八方,由此证明民间信仰对宗教文化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11.
李平 《兰台世界》2013,(12):15-16
明清以来徽州会社的兴盛有经济、信仰等多方面原因,这些会社的突出之处在于其祭祀和信仰特征,因此祭祀祖先、供奉人物或神灵在各种性质的会社中均极为普遍.然而徽州会社及其迎神活动的兴盛给社会风俗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花夫人,又称"金花娘娘""金华夫人",是珠三角地区颇为流行的掌管生育的神袛。金花夫人的传说最早在元大德年间已经出现,最初的故事形态简洁;明清两代传说情节内容逐渐丰富,金花夫人的神职从水神转变为生育神,职能越发明确,期间形成金花夫人信仰,受到岭南地区人民的崇拜。第一座金花庙建于广州仙湖旁,继而有河南金花庙;迄今粤港澳各地依然建有金花庙供奉金花夫人和奶娘们。民间还把农历四月十七日金花夫人的生辰定为"金花诞"加以庆祝,并有由参加诞日的女性组成的特殊组织"金花会"。粤港澳三地同属岭南文化圈,以金花夫人信仰为联结,可以表现三地共同的生育观念与生育理想,构成粤港澳之间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镇国安邦赫赫神功兴大甲,澜平波稳洋洋圣德溯湄洲",台中大甲镇澜宫前的这副对联,生动反映了各地妈祖庙与湄洲妈祖庙之间的密切关系。福建湄洲妈祖庙是供奉妈祖的最早庙宇,在妈祖信仰传播史上尤其据有重要地位,成为海内外上万座妈祖宫庙的共同"祖庙"。妈祖信仰始于宋代,历经元、明、清的尊崇,逐渐繁荣鼎盛。民国以降,祖庙一度失修损毁,但鉴于其在民众信仰中的重要意义,1978年以后又逐渐复建。2009年,湄洲"妈祖信俗"又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响更加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供奉妈祖的庙宇共达六千余座,信众超过三亿人。  相似文献   

14.
杨雯 《大观周刊》2012,(49):18-19
云南大理白族地区盛行本主崇拜,每村每社都有各自的本主庙。本主神多种多样,有祖先、英雄、石头神、树神等等。甚至融入了许多佛教神袄,白族人民出于自身的理解和需要将之改造成了本主崇拜的一部分;同时,正统的佛教本身在大理地区也很兴旺。佛教与本主崇拜融合并互补,成为白族人民的主要信仰。本文将主要考察云南大理地区白族本主崇拜和佛教的融合情况,并分析其融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5,(6):112-116
《日书》简反映了汉代河西民众多神崇拜的民间信仰,择吉、杂占、巫术和祭祀都是这一信仰的具体表现行为,它凝结着河西民众的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功利心态与信仰情怀。  相似文献   

16.
蔡敏 《文化遗产》2016,(3):95-103
晋东南汤王崇拜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融入了乡土社会丰富的历史知识、民俗宗教和文化传统。在村社庙宇中,晋东南汤王崇拜通过"社"与"会"的组织方式传播和延续,特别是汤王庙会和祭祀演剧活动将民众聚集在一起,通过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依托祭拜的方式,得到巩固和加强,推动了对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信仰民俗的传承演变,形成了超越地方区域本身且难以磨灭的社会影响,其重要意义和价值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三峡地方文献可以勾勒出该地区民间信仰的神灵体系.因该地以农耕为主要产业,地理环境神被广泛重视而工商业神灵涉及甚少;因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深入人心,该地尤重对祖先神灵的祭祀.民众对神灵的供奉有着明显的功利动机,被创造的民间信仰神灵只不过是为该地民众服务的偶像.  相似文献   

18.
关于英雄     
依我看来。英雄崇拜是一种最为普遍最为长久的社会现象。英雄崇拜几乎是不分人类种族、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每一个民族。都必有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英雄偶像,而且就英雄的界定和评判而言。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习惯的民族,几乎有着共同的标准。比如,我们就曾经在美国、俄国、阿尔巴尼亚等等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电影屏幕上。被他们塑造的英雄而感动过。看来人类的英雄崇拜标准。确有许多不约而同、无法解释的共同点。又比如日本人就崇拜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关公。美国人要学习中国当代英雄雷锋。  相似文献   

19.
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在地方社会中被视为一位灵验的民间神祇。本文以慧能的出生与圆寂地广东新兴县为例,结合地方史料、民间资料及访谈材料综合分析,认为慧能从寺院祖师演变成民间神祇,经历了神灵崇拜的正统性、灵验性及民间化的文化建构过程。地方官绅对慧能的关注,建构了信仰的合法性基础。与此同时,六祖慧能逐渐由禅宗祖师演变为地方"灵验"神祇,与地方社会产生诸多的契合关系,表现为维护地方利益的灵验事件之中。地方民众为获得供奉六祖慧能的合法权,做出了诸多努力。在地方民众、寺庙及士绅之间,六祖慧能成为不同阶层与人群所认同的"象征符号",成为凝聚地方认同与建构地方社会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20.
李文萍 《大观周刊》2012,(19):25-26
哈尼族原始宗教的信仰体系以"万物有灵"为核心观念,以信奉"多神崇拜"与"祖先崇拜"为主要特征,造就了现存其社会的丰富多样的宗教仪式活动。作为哈尼族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始宗教,其信仰和仪式在哈尼族社会仍有显著功能,笔者主要从心理调试、认同整合、文化传承方面试论其现代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