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立体化"教材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超文本(Hypertext)的跨页面链接特性,打破纸质教材、数字教材和网络资源的界限,实现电子政务领域核心知识、基础知识、外围知识、拓展知识之间的立体链接,为教学构建集成化的知识导航环境。本文作者在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民族类高校电子政务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的支持下,实现了教学内容民族自治地方特色的融入和教材形式的移动立体化设计,为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提供了具有移动互联网特征的新型工具。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6,(12):106-111
针对近几年"云教育"和自主移动学习的应用发展存在的缺陷,在借鉴传统课堂双向交流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文章设计了支持移动终端手势识别的云黑板教学平台并给出了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通过引入移动终端手势识别的人机交互技术,模拟传统教学黑板板书的方式,提供矢量的草图交互绘制和临摹,从而给自主移动学习教学平台带来了崭新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3.
移动网络学习平台iSYSU是基于Podcast+iPhone SDK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利用Podcast技术的开放性和先进性以及移动技术的随时性、方便性,更好地实现网络教学的目的。系统主要包括资讯查询和移动教学两大模块,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更为自由的、智能化随时随地相互交流的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功能的显著提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实现移动学习提供了便利,学习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适应现代生活节奏。本文通过对微信端移动学习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信端的分层次的移动教学设计的方法,为微信端移动学习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大数据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移动教学平台融合发展十分必要,适应了信息化教学的时代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同时,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移动平台的方便快捷、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回应大数据时代挑战、契合师生互动的需求,这为二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行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二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才能更加积极探索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二者融合发展,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的大环境下,高校利用先进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来实现课堂教学、移动学习和后继学习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一种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下大学英语引进真实材料的可行性研究,为大学转型时期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面临着如何快速适应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游戏开发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来提供实践支撑。通过对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研究,以及对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游戏开发教学实验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平台、辅助软件、资源和效果验证4个角度出发,提出了综合运用私有云技术、游戏教学引擎技术、教学资源库和移动终端共享测试技术来实现适合高校教学的私有云移动互联网游戏开发仿真环境。试验证明,该环境架构能够较好地满足移动互联网游戏的教学需要,是一个具有良好可扩展性,能够提高设备性能和效率的实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移动学习资源和活动的综合模型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技术的可移植性增强,移动学习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研究这种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至关重要。该文回顾了当前移动学习在正式或非正式环境中的应用模式和移动学习的设计模型,探讨了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步骤,包括材料、设备和方法。通过对移动学习资源和活动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综合模型,即地点、技术、文化和满意度模型(LTCS)。该模型克服了早期模型出现的问题,特别是为移动学习方案设计者提供多元文化支持的缺失。设计者可以使用这个模型所提供的方法将多学科的成果整合成一个启发式设计模式,最大化移动学习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移动学习——数字化学习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学习因其学习方式的灵活、便捷以及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学习,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成为数字化学习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主要对移动学习的定义、特征及其应用模式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认识移动学习并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外语听力与移动学习的结合。针对现有听力移动学习平台存在交互不方便、反馈不实时、缺乏个性化等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语音处理的外语听力移动学习平台。将语音处理技术引入到移动学习中,通过语音识别对学生进行身份确认、听力材料获取、语音答题,实现非接触式的人机交互;同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实现自动评测和个性化听力材料推荐,并为教师课内教学提供参考数据。经线上运行测试,学生参与课后听力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综合听力水平有较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1.
【摘要】本文为探讨了物理教学中录屏式微课的制作与应用,拓展了学生网络学习方式,为学生实现移动学习提供了有利和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成果导向理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学习成果为出发点,逆向设计教学过程,顺应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时代需求。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实现对教学环节的实时干预,分析、评估和反馈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构建了移动教学环境下成果导向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成果导向理论为指导,以移动教学平台的构建为基础,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从而实现教学过程和移动平台的无缝对接,最后通过多环节形成性教学评价真实度量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教育行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很多科技手段和相关产物开始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这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效率。移动智能终端是伴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而诞生的科技产物,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将学习活动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也使得教学活动脱离了课堂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英语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知识,而非母语学习也给很多初中学生造成了困扰,有限的教学时间及教学手段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可以改善初中英语教学,使得初中英语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本文主要对移动智能终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日趋强大,丰富和补充了当前的教育方式,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移动互联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利用移动设备来辅助教学完成,大大提升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可控制性。信息技术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一些信息技术给部分学生带来了很多困扰,而有限的学习时间则大大束缚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利用移动互联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初中信息技术实现精准教学。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移动互联来实现精准教学。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课堂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支持,借助移动教学APP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为扭转传统课堂的低效提供了契机。通过以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为例,分析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该课程基于移动教学APP的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并借助大数据对传统课堂与移动终端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横向与纵向对比,最终得出移动教学APP对于让学生真正学起来大有裨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职院思政课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组织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融入高职院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蓝墨云班课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信息化教学工具,在教学中智能优势明显。以蓝墨云班课为例,探索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信息化、智能化思政课教学模式,为实现智慧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3):151-154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智慧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移动云计算技术为基于智能手机的教学空间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线上教育、线下共享、教学互联的教学空间充分发挥当下资源的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交流互动不够、教学效果得不到及时反馈、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分析现有教学应答系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移动设备的优点,设计开发了基于C#窗体技术和Flash移动技术的移动教学应答系统。实际使用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服务器和客户端的互相通信,能实现学生的应答并给出分析图表,系统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  相似文献   

19.
移动性已成为这个世界越来越突出的特点。手机、掌上电脑和平板电脑等手持式移动设备可以让我们在任何时间或地点获取、处理和发送信息,使交流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在,也为我们依托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开展教育活动、传递教育信息,实现人类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如何利用移动网络与设备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交互活动便成为本世纪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前沿和探讨的热点。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概念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兴起的。  相似文献   

20.
面对多样的移动终端,在开发移动应用时如何实现在不同移动系统的无差异化移植显得越来越重要,移动Web应用能够很好地保证跨终端,跨平台的同一用户体验。将移动学习,翻转课堂聚焦于大学物理,选择构建虚拟实验移动Web应用平台和基于该平台开发虚拟实验和物理模型,能够辅助物理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为翻转课堂提供学习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