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前人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科学真理,隐含着前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直至获取真知的全过程。如何通过课堂探究性教学,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应用——发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特定形式的活动。说它特定,是指学生的学习不可能等同于前人的发现,学生学习的是问接知识,是前人通过探究的实践活动而创建的,是现成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活动必定受到时空的限制,学生不可能真的“身临其境”,所以“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这个认识事物的过程,在学习中并不  相似文献   

3.
根据学生多元智能的动态发展特征,在教学中必然有一个再认识和根据新的信息反馈改造重组教学的动态过程。动态生成的体育健康教学过程应具有:①重过程创造反机械预设;②主体作用方式从教师——学生的单向度到师生、生生多向互动;③重团队关系而非实体;④提倡多元化智能和创造性以及个性等特征。认识了这些趋势对体育健康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开始,而小学高年级自然教学较之低年级,所选取的内容多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高年级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过程,从总体上看与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即认识始于感知,通过感知形成表象,再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生成与生长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学科教材的知识——教师的知识——学生的知识”这样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课堂教学之前的教学准备是教师教学实践的第一步,这一环节准备的情况将直接影响课堂知识建构的结果。教师要建构课堂知识需要三个主要条件:教师对知识和教学价值的再认识;教师对自身主体价值的再认识;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复杂性、特殊性、灵活性、开放性、生成性、选择性等对教师进行课堂知识建构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对于新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人们总是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求举一反三,在高中阶段,体现出的是在掌握基本性质和基本定理的基础上,向它的高一层次迈进的方法和手段——向基本性质和基本定理转化和归纳(简称化归)。这既为我们学习新知识提供了一种方法,又帮助我们形成了一种新的数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伦树才 《教育导刊》2001,(23):44-45
21世纪的社会将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习将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要。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教育要指导学习选择学习内容、学习途径与学习形式,最终能自如地开展自学。自然这一科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课程。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人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知识的接受过程是螺旋上升而不是直线上升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点困难和挫折也没有,那不符合认知规律。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失败。  相似文献   

8.
教材,顾名思义,教学之材料,既是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组织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的载体,又是教师与学生、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作为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素养的最重要的凭借——语文教材无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综观当下的语文教学,对语文教材处理的错误做法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怎样去培养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开展,给教师开辟的探究这一课题的空间越来越广阔。广大教师正经历着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历年的实践证明:以实验为主线、为基础、为向导,同时与化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进行总复习,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因为它符合化学教学大纲中有关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逐渐深化”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的实践,使学过的化学知识重现,经观察现象、推理概括、综合归纳、分析比较,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其知  相似文献   

11.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依次循环反复,这是一般的认识规律。数学实践活动课集中表现为实践操作,离开了实践操作就不是数学实践活动课。现行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要加强操作和实践,以利于学生在理解中掌握数学知识,防止死记硬背。”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形成能力。人的认识活动是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所言:“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  相似文献   

12.
人的认识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根据这一规律,我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使用学具进行实践。一、在初学知识时实践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中因缺乏足够的表象支持,而教师往往过早过急地加以抽象,结果学生很难形成清晰的认识,只得机械地记忆。我在教学中,却主张让学生动手,用学具做实验,促使他们手脑并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我采用了由学生摆小方块的方法。第一次要学生用4个1立方厘米的  相似文献   

13.
张萍 《广西教育》2013,(34):88-89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再认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能力的重要环节。本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复习课应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的质量呢?本文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药理学教学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理学理论渗透着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在药理学教学中应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以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观点认识药物;以矛盾的观点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认识药物的共性与个性;以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药物。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不协调——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情境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吸引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自行获得知识,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从而获得终身可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自主的、主动的探究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呢?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邢微 《宣武教育》2007,(6):26-29
“体验”一词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许多知识与经验是前人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问总结出来的。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再次重复前人的探索历程,我们需要做的是主动接受前人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去探究、再去发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接受式探究的能力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8.
数学中的"角"将学生的思维从一维拓宽到二维,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特意将"角知识"分布在两个学段,形成知识螺旋。通过对角概念的再认识,提出了角概念的四个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谈教学反思     
牛传福 《学语文》2011,(3):20-21
教学就是一定时问、地点、场合下的教学互动.是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龚龙英 《江苏教育》2007,(12):39-39
“角的认识”是苏教版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内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经历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通过三次教学使我切实体会数学教学如何运用新理念打造新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