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已于1998年7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IOOZ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9月15日起施行。”此后.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先后刊载了《解释》全文。有鉴于近年来新闻机构因发表报道和评论引起的诉讼案件大多属于名誉权纠纷,这一司法解释对依法开展新闻工作,正确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保护新闻机构及记者的正当权益意义重大。本记者于1998年IO月2日上午在北京访问了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梁书文。梁书文1962年毕业于…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自1998年9月15日公布实施以来,对于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更好地行使舆论监督职能,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对于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划清保护言论自由和名誉权的关系,向前迈进了一步。鉴于此,本文对名誉权官司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民间舆论监督的主战场。十八大以来,国内更是劲吹反腐疾风,许多高官因网络举报落马。但是围绕网络舆论监督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个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依然在进行"零和博弈"。2014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中对"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论及“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时提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一论述,把舆论监督置于民主建设的总体框架内,明确了舆论监督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是我们做好新时期舆论监督工作的指导方针。根据这一指导方针,舆论监督有必要加强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机制建设、素质建设等四项建设,以肩负起十五大所赋予的历史使命。舆论监督应加强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总体框架内的制度建设我们党非常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早在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十六大报告和前不久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都强调在新的时期,要加强舆论监督报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无疑又使这一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分别指出: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法律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新途径,发挥两者结合的整体合力,共同维护国家法治的尊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新闻媒体的监督是改进和完善司法机制的良药和促进剂。新上任的安徽省省长王金山明确表示,政府工作不光要接受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更要接受新闻舆论监督。“监督就是支持。”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第一次被写入了地方性法规,这也是国内地方性法规首次给舆论监督立法授权。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在谈到广播电视舆论监督工作时,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要把中央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一线编导的具体工作之中,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反映人民心声,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强化舆论监督的节目特色,突出栏目个性;要明确舆论监督工作的重点;要加强跟踪报道,不仅要报道处理结果,还要分析原因,增加报道的厚度和深度,要尽力做好正面宣传报道,《焦点访谈》、《新闻纵横  相似文献   

6.
眼下,一提起新闻舆论监督,人们大都认为它特指的是新闻媒介的批评报道,我认为将批评报道等同于新闻舆论监督,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在宏观上,它使人们把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割裂开来;在微观上,它使人们把新闻舆论监督这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日益彰显出来,被党和政府列为匡正党风和社会风气的主要手段之一(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1998年10月,朱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给<焦点访谈>题写了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充分肯定了焦点访谈立足于领导关注、百姓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原则及其良好的社会效应.政府的倡导,社会的需求,特别是通过有效的舆论监督,一些老百姓的难题得到了迅速、公正的解决,使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发挥着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当今舆论监督中划分"新闻失实报道"与"新闻属实报道"的法律界限,尤应以近年我国司法部门的有关条款为基本依据。具体讲,主要应按1993年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和1998年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精神进行科学甄别。照此来看,只要新闻批评报道与评论符合基本事实,没有侮辱性语言,就不能构成以新闻失实为显象的新闻侵权。1979年刑法颁发以前,我国主要利用行政手段解决新闻纠纷,没有什么相应的法律依据;1979年以后至1987年《民法通则》实施以前,这…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尚无系统的新闻法可依的情况下,新闻从业者可以依据和遵循的“法宝”,除宪法之外,还有1998年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1993年6月15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是1998年朱镕基同志视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时对舆论监督所做的定位,其中足见舆论监督责任的重大。要正确发挥新闻对法制建设的舆论监督作用,主要是通过揭露违法行为,痛击社会不良现象,引起全社会警觉。如果记者不懂法,写出的新闻稿本身与法律不符,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本特色鲜明的著述。作者是一批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探讨的又是理论界较少涉及的舆论监督问题。我乐于为之作序。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监督司法的实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年末,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舆论监督与司法的关系,再一次成为了学界和业界关注瞩目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要讲求有效性,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为了曝光而曝光。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促进被曝光个人和单位改进工作、纠正缺点和错误,有利于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笔者从台州日报近年来开展舆论监督的新闻实践,谈谈舆论监督的有效性问题。 一、配合中心工作,提高监督效果 党报的舆论监督必须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配合中心工作的舆论监督往往更容易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去年6月17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司法部、国家  相似文献   

14.
“焦点访谈”的实践与舆论监督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媒体说,“舆论监督”是1998年社会最流行的词语之一。中央领导对于舆论监督功能与作用的肯定,社会各界对于舆论监督效果的认同,新闻媒体对于舆论监督权利与义务的研讨,这一切,使得舆论监督本身成了焦点。 如果说,传播新闻事实是媒体最基本的任务的话,那么舆论监督可认为是由此派生出的一项功能。所不同的是,其他类型的报道注重于新闻事件的结果,而舆论监督报道则偏重于所报道事件的过程,因此这类报道可以称为调查性新闻。也就是说,记者必须要参与一个事件的调查过程,才可能完成这类报道;而在调查中所采取的策略,将对舆论监督效果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实施群众监督的一种公开形式。实行舆论监督,就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舆论工具,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些舆论工具具有权威性、公开性和群众性,对监督中所涉及的单位和个人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舆论监督虽然不象党和政府的文件、法令那样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但是搞得好,也同样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是朱镕基1998年10月7日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节目的编辑、记者们的四句话。这四句话表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舆论监督的肯定和支持,也标志着中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开始走向理性发展的新阶段。我认为,这个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从理性上确认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朱基在上述视察时举行的座谈会上说,舆论监督非常重要,它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舆论监督,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使全国人民受到鼓舞,形成强大…  相似文献   

17.
一年结束,作为负有舆论监督之责的媒体,也需要对一年的舆论监督工作进行一次盘点。本年度的舆论监督曝光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这些都属于成绩;而尚未解决的问题,或尚未取得回应的曝光,就是舆论监督的欠账,应该在年终盘点时抓紧追讨。如果舆论监督者只是曝光,而不能跟踪监督,则监督的效果必然不佳。舆论监督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是舆论监督的规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新闻官司也随之大量出现。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民主气氛的日渐浓厚和公民与组织法律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舆论监督方面法制建设的相对落后、无法可依。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化问题,日益引起新闻界及关心新闻立法的人们关注。一、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认识舆论监督是一种权利。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在今日我国的治国理论中,新闻舆论监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责任,新闻舆论监督和立…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编辑记者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专家评论说,这四句话16个字,“为我国舆论监督事业今后发展的主体、对象和方向做出了中央政府方面最为明确和具有突破意义的表态。”电视作为当代影响力最大、渗透力最强的新闻媒体,做好舆论监督是电视从业者的一项责任重大、无可  相似文献   

20.
(一) 1988年4月27日,《新疆日报》第一版刊登评述性消息《我区引进项目效益差的问题急需改变》,配发评论员文章《必须加强舆论监督》:同时刊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赞扬新疆电视台一条批评消息的报道《党委要支持舆论监督》和区党委副书记赞扬本报一条批评消息的表态。这个要闻版受到了读者的称赞,这也是《新疆日报》第一次明确提出新闻媒介要实行舆论监督。我们提出舆论监督这个问题,经过了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