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为什么把“沸腾”内容安排在“蒸发”内容之前?答:关于水能够变成水蒸气的教学,大多教材都是先引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然后再了解水的沸腾。  相似文献   

2.
<水变成水蒸气>的教学重点是如何使水加快蒸发,其中有一个实验难点是水的沸腾实验.沸腾实验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如果把一课时变成两课时,就能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留有充分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水到哪里去了》一课,是让学生研究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知道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研究蒸发这一现象。通过本课开始的几幅图——几种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写字游戏”是一个体验活动,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不仅观察到蒸发的过程,还能切实感受到蒸发要吸收热量这一科学原理。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2008,(5):51-51
问:“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三年级下册第21课《太阳》)在教学中学生问:“水蒸气”能不能写成“水蒸汽”?“水蒸气”“蒸汽”和“蒸气”这三个词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5.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因为“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重点是11~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它是以后学习、掌握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最基础的内容。下面试举几个教学片断,就教学中如何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逻辑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谈谈自己的认识。片断一:摆小棒。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摆才能让人们一眼就看出是11根?生1:1根、1…  相似文献   

6.
李杰 《小学教学设计》2002,(12):31-31,41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通过对蒸发现象的实际观察、实验、推想、设计、验证、记录等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并在探究的基础上建立蒸发的概念 ,发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 使学生感觉到蒸发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体会到自然事物和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自然事物和现象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来改善生活。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蒸发现象。教学难点 :推想水的蒸发是由可见的液态的水变成了不可见的气态的水蒸气飞散到空中 ,即水的状态的变化。教学准备 :蒸发皿、湿布、温水、棉球、带刻度的小烧杯、小型风扇、酒精灯、铁架…  相似文献   

7.
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水的蒸发”教学记湖北江陵县教研室薛烈龙上课后,首先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每组两支温度计,这时,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为室温。让学生用其中一支温度计测杯内水的温度,测得水温比室温低2℃。教师问学生:“如用同一支温度计先恻水温,然后,从...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小学自然课改为科学课。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是在动手、动脑“做科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不仅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而且着重对每一个人科学素养、科学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做科学”、“懂科学”,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读科学”、“听科学”、“记科学”、“看科学”、“背科学”。五年级九册第二课《沸腾》一课,大纲对教学目标是这样要求的:知识———要求学生知道沸腾是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下迅速变成水蒸气的现象,知道沸腾与蒸…  相似文献   

9.
关于“水蒸气的凝结”增补实验潜江市熊口镇石阳小学余时云(433106)小学自然第一册中“水蒸气的凝结(二)”,有一个观察实验,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由什么变成的?“白气”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微小水点。...  相似文献   

10.
今天,教学“2、3的乘法口诀”。课前,我这样预设:基本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先出示例题图,引导观察1个2是2,2个2是4,编出关于2的乘法口诀,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创编关于3的乘法口诀,由“扶”到“放”。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第一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包括《怎样认识物体(一)——水》、《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水的蒸发和沸腾》、《水蒸气的凝结(一)》、《水蒸气的凝结(二)》、《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等七课。复习要点1.认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液体。2.了解什么是蒸发和沸腾,以及蒸发快慢的条件。3.知道水蒸气变成水的现象叫做水的凝结。能区别露和雾。  相似文献   

12.
《蒸发》是“九义”自然教材第九册中的一课,本课通过学生观察、想象,要求学生知道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要吸热。其中,“水蒸发时要吸热”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有关排列组合的内容时,他没有先讲排列后讲组合,而利用与学生见面握手的情境先教学组合内容,然后教学有关排列的内容。其理由是:纵使比排列方法简单,结果少,学生易于理解。还有一位教师,在学生还未学习乘法时,就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其理由是:除法的意义最初是由“平均分”引出的,与乘法没有多大关系。虽然有很多人认为这两切课上得都很精彩,但是都没有获得一等奖。你认为这样的调整合适吗?  相似文献   

14.
收集水蒸气     
《科学课》1986,(5)
教学生形象地理解“水蒸发就是液体的水变成气体的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去了”这句话,既关系到对于“白气”的认识,又关系到对云和雾成因的理解;“空气中含有许多看不见的水蒸气,空气变湿了”,从而又引出关于空气湿度的概念。所以让学生亲自感知一下飞散到空气中去的水是很有好处的。据此我设计了一个“收集水蒸气的课外实验,作法是每个学生找一只不漏气的塑料袋,一个大小适当的容器(罐头盒、硬纸盒、小花盆均可),里面装上湿土。实验  相似文献   

15.
液化放热的物理现象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难以解决的演示实验之一,单凭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很难认识这个现象。曾有教师这样演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等量等温的水,取一定量的水装入试管中加热到沸腾后将产生的水蒸气通入一个烧杯的水中,等试管中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通入烧杯中后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t1,另取等量的沸水倒入另一个烧坏的水中搅拌后测量水的温度t2,通过比较t1t2就可以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安徽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石,景色秀丽神奇。教学时,我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一、让学生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这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体会“奇石”的“奇”之前,我一改以往按课文写作先后顺序学习的习惯,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问:课文写了哪些奇石?你最喜欢哪一块?然后与学生一起先学习他所感兴趣的石头部分,之后再向学生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块?”再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  相似文献   

17.
唐恂奕 《四川教育》2002,(12):22-22
这是上的一节识字课。内容是通过看图认识“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八个生字,很简单,也很明了。我先拿出8幅图请学生说说图意,然后认认生字,组组词,最后开始了师生对话:师:在这8个字中,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为什么?生1:我最喜欢和“水”交朋友,因为当我口干的时候,我需要喝水。师:还有谁也喜欢和“水”交朋友?请说明理由。(数人争着回答)生2:我也喜欢和“水”交朋友,如果没有水,我的小花狗会渴死的;如果没有水,妈妈不能洗菜烧饭,我们吃什么啊;如果没有水,厕所里该怎么办?……(评:听了学生的发言,可以…  相似文献   

18.
首先要明确课程的主要内容,确定重点难点,找准课程内容与学生已有经验的结合点,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或组织学生参与现实生活,寻求利于教学的生活案例,使学科教学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如《走进父母心灵》一课,课前我让学生调查:在生活中你的父母有哪些让你反感的行为?然后课上组织交流。  相似文献   

19.
颜松 《贵州教育》2009,(13):45-45
一、设疑激趣,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景,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我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这一部分内容中,先精心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一:当水池里的废水要放掉时,先等水平静下来。然后拔掉塞子,水是如何流走的?实验二:拿一把雨伞,将其撑开作北半球,则伞顶端代表北极点,伞的支架杆代表经线。用水杯从“北极点”向下倒水,  相似文献   

20.
曹海燕 《教师》2011,(25):66-66
一、案例呈现 在我上四年级上册《面对欺负和威胁》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不做小霸王”。我先让学生观看插图,图上一位男生在拉扯女生的辫子:然后引导学生讨论“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会怎么做?”学生讨论完后,我又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